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侯瑤)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春在團隊成員付垚,聯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科學家,研究揭示北大西洋溫鹽與海洋環流間並非同步變化。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
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經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
研究人員應用觀測數據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北大西洋海水特性在年代際尺度上發生了顯著改變,但經向翻轉流強度自1990年代以來保持穩定。此結果說明北大西洋水文特性與海洋環流強度並非同步變化。
據介紹,大西洋經向翻轉流(AMOC)是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由溫暖的北向上層流系及寒冷的南向深層流系組成,其循環過程伴隨大量的南北半球間熱量、淡水再分配,對全球氣候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研究綜合分析了1990年至今的北大西洋水文特性變化及AMOC狀態。結果顯示,在過去近30年中,不僅北大西洋上層海水(0~2000米)特性發生了顯著年代際變化,而且2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鹽度也在近10年顯著增加。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MOC強度在年代際時間尺度上保持穩定,這表明AMOC強度與北大西洋海水水文特性並非同步,明顯不同於傳統觀點。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c7836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