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會不會引起溫鹽環流的波動,出現「新仙女木」事件?

2020-12-05 閱知萬象

全球變暖會不會引起溫鹽環流的波動,出現「新仙女木」事件?

全球變暖一直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如今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也漸漸的提上日程,大家都知道我們耐以生存的環境,也就是自然界只要稍稍出現問題和波動,將對我們的現在和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如今全球變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大家對這個也很清楚,但是自然界是一個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的「大圈」,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會「波及全身」

接下來小編來簡單的分析全球變暖和溫鹽環流以及「新仙女木」之間的聯繫。個人拙見,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探討這個問題。首先來簡單的解釋下溫鹽環流和「新仙女木」是何含義。溫鹽環流:它是一個因為海水溫度和海水含鹽密度驅動形成的全球洋流循環系統,它帶去了溫暖溼潤的氣候,使得受此影響的地方不那麼的寒冷,如果環流出現了變化,格局將會打破。

而「仙女木」案例發生在大約一萬年前,溫度升溫過程中的一次突然性降溫事件,而且寒冷時期就持續約上千年的時間,在結束時氣溫又迅速的上升,然而突變時間也只有僅僅幾十年,因此也被大家稱為「氣候突變」。還有就是「仙女木」本是寒冷氣候的標誌性植物,因此用它來命名。

據資料顯示,專家們預測此次事件跟溫鹽環流有著莫大的關係,或是主因。因為氣候升溫,使得海平面上升,大量的冰雪消融,又因為海水密度的差異產生密度梯度,才導致海流的形成。然而冰雪融化改變了本來海水的密度,使得海水含鹽量減少,表面海水因之變輕,下沈海水量也就隨著變少,溫鹽環流變弱,熱量隨之減少,調節功能失調,或者說環流格局被打破,氣溫也因此迅速下降。

所以,從總的來說,自然鏈就像一個大轉輪,只要其中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就會引起整個大轉輪處於崩潰狀態。所以全球變暖引起溫鹽環流發生劇烈波動,甚至是出現「新仙女木」時間都是有可能的?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是否還有其它不同的觀點的?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溫鹽環流
    網上的一個解析如下——冬季溫度偏低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全球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導致沿岸上升流減弱,上升流為寒流,則氣溫增高,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沿岸暖流減弱,氣溫偏低。估計大家,特別是孩子們看完這個解析會懵掉!對於氣候變暖,導致歐洲出現寒冬現象出現的原因其實要歸結於溫鹽環流的變化。
  • 溫鹽環流與氣候突變
    影片的開頭,氣候學家在新德裡召開的各國政府首腦會議上指出,全球持續變暖會導致北大西洋的溫鹽環流關閉,從而引發一場氣候突變。災難到來之前,位於大西洋上的自動觀測浮標,就監測到了海洋溫度的異常,一天之內突然降溫13℃,一開始是一個浮標,後來向高緯發展,多個浮標都顯示海水溫度的突然降低。海水溫度的異常通過海氣相互作用,使大氣環流發生突變,歐洲、美國都遭受到了暴雨和暴風雪的襲擊。
  • 「新仙女木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是一種寒冷氣候標誌性植物,它耐低溫,出現的時間大約在1.25萬—1.15萬年前,目前為止研究最為充分、地質證據最多的一次千年尺度氣候突變事件。地球從誕生至今,經歷了無數次災難,而「新仙女木事件」是距離我們人類最近的一次寒冷事件,在這個時期,英國南部的平均氣溫降到了-8℃,冬天更低至-20 ℃,嚴重擾亂了當時正在歐洲和亞洲形成的早期人類文明的發展,研究「新仙女木」事件,對於我們人類預測氣候變化有較高的價值。為什麼地球氣溫急劇下降呢?
  • 北極的仙女木與人類的「後天」
    原因是在歐洲本來十分溫暖的地區,地質學家在上述時期的沉積層中發現了只在寒冷地帶生長的植物——仙女木的遺骸,而臨近的其他地層都沒有發現。科學家們推測:這一區域在那個時間段曾經突然變得像今天的北極一樣寒冷,隨後又突然回暖。人們便把這次「降溫事件」稱作「新仙女木事件」。而在更早的地層裡也有同樣的兩次發現,分別稱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 溫鹽環流提前關閉 《後天》並不是虛幻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氣象災害防禦對策研討會上,中國氣象局研究員丁一匯作了「極端氣候事件」的報告。他認為,按照目前的氣候變化趨勢,《後天》中溫鹽環流關閉的情景在百年之後有可能出現。 據丁一匯介紹,未來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預計上升1.4℃-5.8℃,而這將是近一萬年來增溫最快的一個世紀。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
    一般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出現強降雪、強降溫的極端景象,是氣候變化規律的一個表徵體現。    全球變暖是人們對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俗稱。但地球氣候的歷史表明,氣候的冷暖變化有其自然規律,在以變暖為主的過程中有變冷的波動,在以變冷為主的過程中也有變暖的波動,寒冷氣候和溫暖氣候按一定的時間周期交替出現。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問:人類應該擔心全球氣候變暖嗎?   答:全球平均氣溫已經在過去的100年裡上升了1個華氏溫度。儘管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變化,但也已足夠危害到生態系統,並導致海平面升高。而在未來100年裡氣溫還可能上升2-10個華氏溫度。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溫室氣體的排放引起的,主要是由於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燒。
  • 揭示北大西洋溫鹽與環流非同步變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侯瑤)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春在團隊成員付垚,聯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科學家,研究揭示北大西洋溫鹽與海洋環流間並非同步變化。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 "後天"真的會來 專家稱鹽環流關閉百年後可能出現
    在14日舉行的上海氣象災害防禦對策研討會上,中國氣象局的丁一匯研究員作了「極端氣候事件」的報告。他表示,按照目前的氣候變化趨勢,《後天》中溫鹽環流關閉的情景在百年之後有可能出現。   據丁一匯介紹,未來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預計上升
  • 「新仙女木」創造了「伊甸園」
    第一,就是6500萬年以來,地球在周期性的經歷冰河期,每個冰河期大概持續10萬年左右,又分為冰期和間冰期,冰期,地球極度寒冷,間冰期的氣候才適合人類生存,以及大規模的繁衍,我們目前正處在一個從1.2萬年前開始的,間冰期當中,但是地質資料顯示在12900年前,地球就已經開始處於一個,溫度逐漸升高的間冰期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爆發了新仙女木事件
  • 全球增暖導致熱鹽環流年代際波動周期變短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程軍、非全時教授劉徵宇等針對熱鹽環流年代際波動對全球增暖響應的研究成果被世界頂級綜合性刊物 《美國科學院院刊
  • 科技| 「新仙女木」事件又有新發現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揭示其機制與成因
    在氣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仙女木」事件又有新發現。日前,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團隊發表重要論文《「新仙女木」事件的年代與結構及其指示的氣候機制》,揭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成因及影響氣候變化的機制。 「新仙女木」事件是發生在距今12900—11600年前的一次氣候快速變冷事件,對全球氣候、生態環境和人類發展進程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 全球變暖導致整個北半球進入冰期,梳理《後天》中最震撼的鏡頭!
    三、地球的自我調節《後天》講述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兩極冰川大量融化,阻斷了溫鹽環流,使得高緯度地區氣溫下降,引發全球氣候異常……最終,地球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冰期。影片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其描述的災難並非虛構,溫鹽環流中斷導致全球氣溫驟降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真實發生過,而最近的一次就是一萬多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
  • 南方雪災的三重門——拉尼娜、大氣環流異常和全球變暖
    與厄爾尼諾相比,拉尼娜的性情通常比較溫和,並不會對全球氣候帶來劇烈影響。但這一次,人們卻見識了她潑辣的一面。    2007年2月,一次弱厄爾尼諾(El Nio)事件剛剛確認結束,3月,國家氣候中心便根據熱帶太平洋海氣狀況、歷史資料分析以及國內外動力和統計模式預報,預測在未來的春夏季,將可能形成一次拉尼娜(La Nina)事件。
  • 誰說全球變暖後冬天不會越來越冷
    全球變暖正是冬季極寒天氣背後的一個重要推手: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導致極地海冰大量融化,在氣流和洋流系統受到影響時,就會出現超級寒冬。很多人開始質疑「全球變暖」,認為近來的極度寒冷和「全球變暖」的說法相矛盾。事實上,冬天的極寒天氣,正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全球變暖導致極地海冰大量融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影響氣流和洋流系統,超級寒冬出現了。全球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冷空氣南下2012年3月,英國氣象局發表最新報告,全球氣溫自1900年以來上漲了0.75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