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研究人員發現,北大西洋的洋流已「急劇減弱」,目前北大西洋的洋流已處於1500年來的最低水平,導致這一現象應該被歸咎於氣候變化。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洋流的異常變化將對北美和歐洲氣候產生深遠影響。
在大西洋,赤道地區的海水接受了更長時間的太陽照射,因此更加溫暖,在風的驅動下進入墨西哥灣,再沿著北美洲東岸向北輸送,形成了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讓西歐沿岸比起同緯度其他地區更加溫暖,也形成了北大西洋漁場。
但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它是北大西洋環流的一個分支,它將溫暖的地表水帶向北極,並且將寒冷的水從海底輸送回赤道。研究人員使用了被稱為有孔蟲的微生物的化石,這種化石在海底沉積物核心中被發現,科學家們用它來研究過去海洋的溫度。
結果顯示,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可能減弱甚至是崩潰,部分原因是因為格陵蘭的冰蓋融化向海洋釋放了過多淡水,這種淡水的密度會比較低,它會衝淡和導致水團變輕,從而阻礙洋流在北極地區的下沉,進而減緩整個循環。該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了一個微弱信號,出現在公元1600年到1850年之間觀察到的寒冷天氣,能證實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北大西洋的環流較弱,這意味著向歐洲的熱量傳遞減少,這被認為導致了這一時期的異常寒冷氣溫。
這種熱量和能量的轉移不僅直接影響歐洲和北美的氣候,而且可能通過其對海表溫度、水循環、大氣環流和輻合帶變化從而影響非洲和亞洲的季風系統。
很顯然,AMOC在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科學家們對於這個循環過程對於地球的影響仍然有很多尚未驗證的地方,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尋找過去強度的可靠指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驗證關於循環減弱與異常天氣之間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