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颱風可能非常強大?美國專家:因為全球變暖,確實有可能

2020-12-06 中國氣象愛好者

最近幾年,登陸或影響我國的強烈颱風似乎變得更多了,比如說剛剛過去的10年代裡,2012-2019年幾乎每年都有一個強烈颱風重擊我國,比如2013年有水淹餘姚的颱風菲特,2014年以超強颱風登陸海南的颱風威馬遜、2015年重創湛江的颱風彩虹、2016年讓廈門人膽戰心驚的颱風莫蘭蒂、2017年突襲珠港澳的颱風天鴿、2018年全民關注的颱風山竹、2019年以超強颱風登陸浙江的颱風利奇馬,這麼來看,幾乎每年都有一個「定點強臺/超臺」重擊我國。

2018年的颱風山竹

因此,也有網友或許要問了,近年來颱風好像變的更強了?這是不是和厄爾尼諾有關?和全球變暖有關係嗎?來自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和氣象衛星合作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日指出,隨著全球變暖的進行,地球地表溫度的升高和熱帶氣旋(颱風、颶風、氣旋風暴)強度的提高似乎是相輔相成的。

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表明,在過去的四個十年中,全球熱帶氣旋強度顯著增加,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理論和氣候模型一直將全球變暖趨勢與熱帶氣旋強度聯繫在一起,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仔細分析了近40年的紅外衛星數據,並測量了熱帶氣旋的許多特徵,例如風眼的溫度、眼牆周圍的雲頂溫度,最終得出這一結論。

在這項分析中,大型熱帶氣旋的比例出現了明顯增加趨勢。大型(Major)級別熱帶氣旋的定義為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英語: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簡稱SSHS或SSHWS)中的3級-5級風暴,風速等於或大於96節(49米/秒)。在1979年至2017年這39年的研究期間,研究人員發現,前半期和後半期相比,後半期的熱帶氣旋開始向更高強度的發展,發展成為大型級別強度的概率變得更大了,增加了大約15%,同時分析也指出大型熱帶氣旋呈現每十年大約8%的增長率。

研究人員按位置對數據進行了分類,指出這種變化也存在區域差異,比如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易發的美國東部沿海地區顯示出很高的超標率,大約每十年增加49%,並且有著高於99%的置信度,這意味著在全球變暖條件下,美國東部沿海面臨更加嚴重的熱帶氣旋災害,在美國,熱帶氣旋被稱為「最昂貴」的災害,比如2005年的颶風卡特裡娜和2017年的颶風哈維,都造成了上千億美元的損失,比如哈維造成經濟損失19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24萬億元。

2005年颶風卡特裡娜

當然,除了北大西洋,其他的海區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隨著全球變暖的進行,更加強大的熱帶氣旋出現在地球上是可以預見的事。根據統計分析,2020年很可能躋身有記錄的最溫暖的五年之列,這一年同樣也可能出現強大的熱帶氣旋,因此,這也同樣值得瀕臨西太平洋颱風「暖池」的我們高度警惕。

相關焦點

  • 因為全球變暖的影響 今年可能很熱
    全球變暖可以說歷年以來一直被我們所關注的時間,因為全球的經濟這幾十年來一直是快速發展的狀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越來越嚴重。目前氣象臺預計的多地區的氣溫都可能會達到了33℃左右,這剛進5月就有可能溫度再次刷新往年以來的紀錄。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的相關部門領導在全球氣候會議上的報告內容這樣描述的:「可以毫不猶豫地說,2020年有可能這十年來氣溫最高的五個年份之一,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還是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佔據主導因素」。
  • 冬季可能異常,95W或夭折,16颱風最快可能13日來
    作者:文/虞子期對於今年的氣候現象,可能大家都會直接說「異常」,確實今年出現過異常氣候現象,不過這主要可能是因為前段時間有「厄爾尼諾」的存在,而從7月起,厄爾尼諾預估就消失了。根據日本氣象廳9月10日的更新的科學報告顯示,氣候是正常的,厄爾尼諾監測數據表明,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均未出現,這對我們來說算是一個好事情吧,極端氣候現象也就意味不會那麼多,當然不多,不代表不會出現,因為全球變暖還是存在的。全球變暖可能是一個事實,大家就不用質疑了,各種數據表明,我們全球變暖可能還在持續的增加之中,例如:溫室氣體的變化非常明顯。當然這裡是說的厄爾尼諾數據,其他就不管了。
  • 因為全球變暖的影響 今年可能是往年以來最熱的
    全球變暖可以說歷年以來一直被你們所關注的時間,因為全球的經濟這幾十年來一直是快速發展的狀態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越來越嚴重。 明天,4月的最後一天,杭州將熱出新高度。預計最高氣溫將達到33℃左右,有望再次刷新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 全球氣候要變好了?但可能颱風也要來了
    作者:文/虞子期高溫,乾旱等極端氣候現象,可能我們已經不陌生了,也許在我們身邊就是正在發生,而自從2018年以來,除了全球變暖之外,厄爾尼諾的影響也可以說一直在產生之中,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在厄爾尼諾和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之下,今年上半年的颱風偏少了很多,而如今厄爾尼諾又出現了新變化,
  • 全球變暖可能是個偽命題……
    人類阻止全球變暖的熱情已上升到宗教高度,各國政府也團結起來,共同阻止該可怕結果的發生,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就是一個重大舉措。而美國川普政府竟然宣布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自然引起了各個國家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堅決反對。川普政府或說川普個人真的那麼傻嗎? 可能並不盡然。
  • 全球變暖現象根本不存在?科學家:可能是因為心理原因!
    我們經常提到的全球變暖問題,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最近的幾年內,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強調全球變暖問題,就比如某年冬天異常溫暖並以及冰川加劇融化等等現象來證明全球變暖的發生,但是有這麼一批科學家卻給出了一個新的研究,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想法,認為全球變暖其實根本不存在,這只不過是人們的心理原因,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全球變暖導致颱風變慢,科學家警告:這不是什麼好事
    馬上又要到夏季了,隨著溫度日漸升高,夏季特有的煩惱也一點點襲來,比如颱風。相信大家對於去年的颱風利奇馬還心有餘悸,而今年的颱風恐怕已經蓄勢待發。我們不知道今年的颱風會有多強,但是對比過往的數據,科學家發現:當今世界的颱風比幾十年前更具有破壞性。
  • 專家:全球變暖可能使地球部分地區「變冷」
    專家認為此次極端天氣事件有可能受到了全球變暖的影響。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診斷預測室張秀枝說,從1月16號起,歐洲大陸遭受了範圍廣、強度大的寒流暴風雪襲擊,俄羅斯遭遇了1927年以來最冷的天氣,挪威、丹麥、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甚至土耳其也受到了寒流的襲擊。
  • 全球變暖,北極圈內已經達到38℃,今年夏天我國氣溫能有多高?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宣布,全球5月氣溫異常升高,且與2016年5月並列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NOAA公布最新全球溫度報告指出,全球5月份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高0.95℃。對於北半球而言,這是5月最熱的記錄。
  • 全球變暖讓颱風減緩?科學家警告:這不是好事,沿海城市恐遭殃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在《科學研究》發表的論文顯示,隨著全球變暖,颱風的速度正在逐漸放緩,未來沿海城市可能面臨更加嚴峻的颱風形勢。 有人可能質疑,既然颱風速度放緩,為何還會造成更嚴重的災害。其實,這裡的速度根本不是颱風的風速而是行進速度。緩慢移動的颱風不斷地肆虐同一個目標,勢必會造成更加嚴重的破壞。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加上本月初生成的「瑪瑙」,幾大颱風挾狂風暴雨奔襲中國東南沿海,今年則還是頭一遭。  「今年的颱風形勢是不尋常的。」廣東省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林良勳說。  讓人越來越難捉摸的天氣不獨颱風。去冬今春北半球的冰凍低溫和持續乾旱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夏熱浪、乾旱、洪澇又在全球各地上演。而今,極端天氣可謂是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人們不禁發問,全球氣候怎麼了?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 颱風玉兔迅猛發展或成今年風王!然而對我國,它可能是最冷颱風
    10月22日凌晨2點,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在太平洋深處生成。生成時,玉兔的中心在美國關島東南約1500公裡,距我國臺灣恆春約4150公裡,接近萬裡之遙。和山竹颱風類似,玉兔是典型的超遠洋大颱風。玉兔在這麼遠的地方生成,是厄爾尼諾發展的標誌之一。
  • 全球氣候變暖,科學家卻預測可能進入「冰河時代」,有什麼依據?
    全球變暖已經是大勢所趨,夏季炎炎的天氣哪裡會想到可能有「極寒」呢?這種「反面」效應確實存在,而且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一次天氣變熱、變冷的怪異現象值得我們去探尋。夏至北極可謂是經受著太陽的拷打,生態上,北極地區的永凍土融化,北極熊挨餓的現象也備受關注,而南極地區也在悄然發生著這樣的事情,在上空高層大氣出現了異常的降溫現象。
  • 秋季颱風為什麼頻繁發生?全球變暖是主謀
    秋季颱風為什麼頻繁發生?全球變暖是主謀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6-10-11 09:15:23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10日報導,2016年第18號颱風「暹芭」席捲韓國濟州島及南部地區,造成10人死亡和失蹤,同時導致包括蔚山現代汽車在內的產業設施和商店
  • 全球變暖的惡果顯現:40年來,全世界颱風都在增強
    全球變暖的惡果顯現:40年來,全世界颱風都在增強  黃琨 • 2020-05-20 13:52:33
  • 11月還有兩個超強颱風?超級計算機:今年颱風可能偏多
    ,但是主要就是因為27號颱風「鳳凰」的影響比較大,所以說海洋區域的整體情況就是,接下來將可能爆發出多個颱風的出現,而才生成的新颱風胚胎94W也出現了快速提升的情況,風速維持在15KT,但是氣壓值已經達到了1007hpa。
  • 颱風北冕異常低溫嚇壞專家,《後天》冰風暴成真?
    而一些氣象學家指出,在西太平洋歷史上颱風北冕可能已經有了非常獨特的地位——並不是因為它對菲律賓的影響或是它的強度,而是它發展過從中的異常行為:根據衛星探測資料顯示,颱風北冕在協調世界時2019年11月30日4時中心出現了極為強烈的冷雲區,最低溫處達到了難以置信的–109.4攝氏度,這可能是已知地球上觀測到的最冷紅外亮溫。
  • 哈佛耶魯科學家或找到解決全球變暖方法,也可能是個笑話!
    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在《環境研究快報》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他們提出使用一種被稱為平流層氣溶膠噴射(SAI)的技術,他們說這種技術可以將全球變暖的速度減半。這項技術將把大量硫酸鹽顆粒噴灑到地球平流層較低的20km高的地方。科學家們建議用專門設計的高空飛行器、氣球或大型海軍炮來運送硫酸鹽。
  • 7月有1個颱風?GFS預報30日可能出臺,可能靠近臺灣或福建
    最近全球風暴的活動可以說非常強,北大西洋和太平洋佔據了所有風暴發展,根據全球氣旋監測數據顯示,北大西洋颶風「漢娜」(HANNA)在登陸美國之後,已經減弱為了熱帶低壓,這個風暴看上去不強,但是對美國的影響非常大。
  • 6月無颱風!2020年3號颱風什麼時候形成,今年氣候異常嗎?
    今年以來,全球的氣候變化都是非常複雜的,海洋區域和陸地區域的天氣轉變已經成為了規模化,這似乎比較符合科學家們的預測情況,那就是今年的極端氣候現象將會在全球多地出現,而對於亞洲地區來說,降雨,高溫,風暴等氣候現象也出現了變化,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的正常持續,異常的氣候現象已經大規模存在,所以說氣候轉變是比我們想像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