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暉:讓世界了解中國颱風研究

2020-11-26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馮麗丹

  她嬌小玲瓏,舉手投足間散發著知性美,很難讓人與兇猛而狂躁的颱風聯想在一起。但她卻偏要「馭風而行」,與颱風結緣。她便是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副所長、颱風預報專家創新團隊骨幹餘暉,同時她也是世界氣象組織(WMO)臨近預報和中尺度研究工作組成員。

  自1996年5月來到上海市氣象局的那天起,22年間,她潛心鑽研颱風動力學理論,不斷攀登颱風預報技術高峰,憑藉堅韌、智慧與自信,持續為我國颱風防災減災工作貢獻力量,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颱風預報技術的進步。

  堅定——

  邁出走向國際颱風研究舞臺的第一步

  2002年,在餘暉前往韓國進行研究訪問期間,韓方研究人員就一個編號為8807的颱風的強度提出了質疑。根據美國和日本的颱風資料分析,這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為23米/秒;而中國的觀測數據則顯示,在登陸前短短15個小時之內,這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到了35米/秒。觀測數據竟有如此大的差別,令人難以置信。

  韓方研究人員的質疑讓餘暉意識到,單單告訴別人我們有什麼是遠遠不夠的。回國後,她馬上收集資料,就中國、日本、美國颱風資料的異同進行比對分析,撰寫了將我國颱風年鑑應用於颱風強度研究的第一篇國際期刊論文。

  為了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和尊重,為了讓世界更了解中國的颱風情況,她和同事開展了一系列颱風資料整編工作。2008年,我國颱風最佳路徑資料集成功納入WMO熱帶氣旋資料共享平臺IBTrACS,向國際氣象界展示了我國在颱風資料整編方面的優勢。此後的每一年,作為中國氣象局颱風和海洋氣象專家組的一員,她都會與來自颱風預報業務一線的專家共同研討每一個颱風的相關信息並編寫詳細資料,儘可能為颱風年鑑和颱風氣候圖集的整編提供最優的基礎數據。此外,她還帶領團隊建立了中英文版的熱帶氣旋資料網站,為國內外科研和業務人員使用資料提供便利。

  堅持——

  不斷攻克颱風研究難題

  颱風預報需要基於歷史數據、實時觀測數據、數理模型預測數據等海量複雜數據進行分析和研判,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2010年,作為國際颱風諮詢專家組成員和項目聯絡人,餘暉加入了世界氣象組織登陸颱風預報示範項目。在這個討論交流世界主流颱風預報產品和技術的舞臺上,她向大家展示了我國在颱風路徑、強度、風雨影響方面的監測技術和預報方法,還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誤差估計的颱風強度集成預報方法和預報可信度預估分析思路,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

  然而,在餘暉看來,這些突破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必須儘快應用到實際颱風預報業務中去。於是,她帶領團隊開發建設了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檢索系統和上海颱風研究所客觀預報業務系統。當基於這些系統製作的颱風預報產品通過業務內網、颱風專報、全國預報會商等方式為全國預報員提供參考時,餘暉笑了,「這樣的研究才有意義」。

  2017年,餘暉主持的颱風多源數據分析及應用示範項目落地。這次,她和團隊一起開創性地建立了我國及亞太地區最完整、最權威的颱風多源資料庫,並開展了國際領先的颱風氣候深度分析和集合預報定量應用示範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領銜亞太各國(地區)開展颱風氣候及其變化的研究和評估,代表亞太颱風委員會撰寫發布了評估報告;首次完成海峽兩岸颱風觀測資料集成,為自主研發我國登陸颱風分析和預報關鍵技術提供了科學依據;首次開展颱風預報可信度研究,為預報員及決策者面對多個預報結果時做出快速選擇提供科學依據;牽頭開展颱風預報評估指標研究,建立了颱風預報性能評估體系,該體系被WMO採納並率先在亞太地區推廣應用。

  她主持的一個個既有意義又實用的項目,不僅為提升我國颱風預報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也讓國際氣象界對中國的颱風研究能力刮目相看。

  堅守——

  帶領團隊展現中國科技力量

  「獨行快,眾行遠」,餘暉深諳這一道理。作為上海颱風研究所的副所長,她想要的不是一個人的創新,而是一群人的創新。

  這些年,為了加強整個團隊的建設,她積極帶領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同事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參與「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開展科研攻關。她欣喜地看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颱風所在多個領域取得創新成果:華東區域數值預報模式不斷改進,預報精細度不斷提高,為颱風預報服務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2015年,颱風所在全世界率先開展火箭探空試驗並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了海上颱風結構和強度直接探測資料;2017年追颱風「泰利」期間,追風小組首次藉助無人機探測技術獲取了第一手颱風觀測資料。

  餘暉是一個對颱風有「執念」的人。20多年來,她每一天都在與颱風打交道,努力和汗水也換來一項項榮譽:中國氣象局氣象科技獎成果應用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

  她也是一個自信而喜歡挑戰的人。她一次次代表颱風所站在颱風研究和交流的國際舞臺上,驕傲地向世界其他國家展示我國最新的颱風研究成果,讓世界了解中國氣象、了解中國科技。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8年4月17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中國是世界上颱風登陸最多的國家
    東方網8月22日消息:中國科學工作者正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同時展開颱風資料搜集工作,準備編撰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詳盡的「百年颱風大典」。科學工作者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國是世界上颱風登陸最多的國家。
  • 末日餘暉怎麼玩?末日餘暉新手攻略[多圖]
    末日餘暉新手入門應該怎麼玩?剛開始大家還不清楚遊戲的玩法,想要快速上手並不容易,我們現在先來看看末日餘暉遊戲的玩法規則,了解基本的規則玩法之後才更加容易上手,小編會在下面將末日餘暉遊戲的攻略分享給大家。
  • 末日餘暉下載,末日餘暉手機版下載加速教程
    末日餘暉下載,末日餘暉手機版下載加速教程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1-01-15 分享到: 末日餘暉是莉莉絲的一款廢土題材射擊遊戲。遊戲以架空的廢土未來世界為背景。
  • 颱風登陸中國最多
    2002年8月23日10:23  南方網-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   本報訊 中國科學工作者正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同時展開颱風資料搜集工作,準備編撰中國有史以來最為詳盡的《百年颱風大典》
  • 超大黑洞碰撞可形成紅外線餘暉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現有的天文設備能夠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碰撞後形成的持續「紅外線餘暉」,這種餘暉能夠持續發光10萬年。這項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更早地發現黑洞發生碰撞的跡象。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數百萬至數十億倍,通常它們出現在像銀河系或更大的星系中心位置。像這樣的碰撞屬於宇宙中最猛烈的現象,黑洞碰撞後產生的能量遠超出宇宙所有恆星的能量之和。碰撞所形成的能量通常被認為以重力波形式釋放,在太空星繫結構形成難以捉摸的波紋,這些能被天文觀測裝置探測到。
  • 《末日餘暉》2021年上半年開測,莉莉絲廢土題材射擊遊戲
    近日,莉莉絲遊戲官方公布一款廢土題材射擊遊戲《末日餘暉》,遊戲以架空的廢土未來世界為背景,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開啟測試,PUBG、堡壘之夜等吃雞類遊戲題材依然還有很高的熱度,莉莉絲在此基礎上研發新作,加入新的遊戲內容,大部分玩家還是保持期待的心裡。
  • 末日餘暉遊戲好不好玩?莉莉絲的末日廢土新遊介紹
    末日餘暉遊戲怎麼樣?好不好玩?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就是莉莉絲這款新遊質量如何,所以小編今天會帶來末日餘暉遊戲的最新評測,下面有遊戲的詳細解析,幫助大家了解遊戲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好的判斷遊戲是否值得入坑。末日餘暉遊戲評測玩家作為世界陷入電子殭屍危機後的倖存者,定居在勘光海岸線周圍的名為「島市(Isle City)」的水上移動平臺。玩家將會通過水上平臺大炮,被發射到未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進行戰鬥,生存和探險,收集不同的物件以建造自己的家園。
  • 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 一分鐘帶你了解颱風山竹的前世今生
    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 一分鐘帶你了解颱風山竹的前世今生時間:2018-09-17 16: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一分鐘帶你了解颱風山竹的前世今生 眾所周知,每年七八月份是颱風來襲最頻繁的時候,可是今年卻是在金秋九月迎來了今年颱風光顧,山竹颱風勢頭正猛,正侵擾各個地區,很多網友多好奇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颱風山竹   原標題:颱風山竹是怎麼形成的?
  • 末日廢土題材射擊新作《末日餘暉》 公開首支預告片
    末日廢土題材射擊新作《末日餘暉》 公開首支預告片 來源:www.18183.com作者:曉鏑時間:2020-11-29 分享到:
  • 颱風,為什麼「偏愛」中國?
    ▲ 颱風」畫眉「,於2001年12月27日3:35(世界協調時間)由Terra對地觀測衛星搭載的成像光譜儀拍攝,最大持續風速為75節。圖片/視覺中國颱風,就是「來自臺灣的風」嗎?對中國人而言,颱風的英語Typhoon是個又好記又親切的詞。根據研究,這個「諧音梗」很可能是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結晶。
  • 為什麼這次強颱風叫「山竹」,不叫「菠蘿」?2分鐘了解颱風起名規則
    2分鐘了解颱風起名規則 2018-09-17 09: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Typhoon Mangkhut is gradually weakening as it moves towards the southwest
  • 颱風對中國的影響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強烈的氣旋性渦旋。中國南海北部、臺灣海峽、臺灣省及其東部沿海、東海西部和黃海均為颱風通過的高頻區。  影響中國沿海的颱風年均有20.2個,登陸7.4個(1949~1979年統計)。
  • 世界上第一恐怖颱風是哪個 世界上最恐怖的颱風排行榜
    導語:當颱風達到一定強度時,將會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危害,不僅是風本身帶來的損失,還會引發各種洪澇災害等。歷年來,出現了很多恐怖的颱風。那麼,世界上第一恐怖颱風是哪個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世界上最恐怖的颱風排行榜。
  • 首位退出颱風命名表的中國颱風名,超級颱風「龍王」
    在前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颱風的命名,全世界現有的颱風名稱都是由十四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的,分別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越南、寮國、日本、朝鮮以及密克羅尼西亞。
  • 《末日餘暉》讓你真香
    對國內外遊戲行業了解都比較深的玩家大概會發現,在國內純粹本土的"廢土"題材的遊戲幾乎沒有。而外國同類題材的遊戲卻不少,比如《無主之地》、大名鼎鼎的"輻射"系列等等。一直以來,"廢土"都是個很新穎的遊戲題材,之前只是在pc單機中出現,之後登陸端遊才為人熟知,大受歡迎起來。
  • 末日廢土題材射擊新作《末日餘暉》宣布近期展開封測
    Miracle Games宣布推出由莉莉絲遊戲所打造的末日廢土題材射擊新作《末日餘暉》(iOS / Android / PC),本作以末日廢土世界為背景,提供玩家多樣化的遊戲體驗,其中生存模式將會作為與玩家見面的第一個模式。
  • 颱風山竹被除名? 破壞力巨大 一起來了解一下她的前世
    颱風山竹在廣東省臺山沿岸登陸,造成是十分巨大的破壞,及你讓網上傳出山竹或將被除名的消息,山竹為什麼被除名?山竹被除名是怎麼回事?跟小編來看下具體介紹。  山竹被除名是怎麼回事?  氣象專家稱,颱風「山竹」帶來的破壞力和影響非常巨大,因此,「山竹」有可能被世界氣象組織除名。
  • 去年重創中國東南沿海 颱風「龍王」被永久除名
    中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 去年重創中國東南沿海、由中國命名的颱風「龍王」將永久退出颱風名冊。昨天是世界氣象日,中國氣象局正式啟動「我給颱風起名字」徵名活動,公眾通過提名、投票的方式選出5個颱風名字後,我國將把新的颱風名字提交颱風委員會第39次屆會審議。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氣象局積極開展颱風客觀預報釋用和融合技術的研發,突破了登陸颱風精細化預報的技術瓶頸。在颱風路徑集合成員智能化應用、多源資料融合技術和降尺度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其中颱風大風半徑分析及預報、颱風風場釋用技術、暴雨宏微觀物理過程模式定量分析和應用技術等填補了我國颱風風雨精細化預報技術業務空白。構建颱風監測、預報預警綜合平臺,顯著提高了颱風預報綜合決策能力。
  • 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最強颱風,你了解多少呢?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面上的熱帶氣旋,在颱風來臨時總帶有狂風暴雨,歷史上有許多颱風都對我國沿海造成過很大傷害,嚴重的會危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動則上億。最近颱風「山竹」就要過來了,我來蹭一波熱度,檢點一下颱風過去的累累「惡行」,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史上的最強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