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馬爾地夫吸引,就是因為那抹純淨的藍,流著口水眼巴巴看著別人照片中各種變換莫測的藍色大海,幻想著有一天也可以張開翅膀飛臨某一座印度洋上白色的小島,融入那個被無數人稱作藍色天堂的國度。藍天、碧海、白沙還有茅草屋頂的水上屋,事實上幾乎任何一座馬爾地夫的度假島都不會讓我們失望,後來去過的幾個海島的藍色甚至遠比照片中更加迷人。
從馬爾地夫首都馬累前往不同的海島一般會有三種不同的交通工具,距離較近的可以乘坐快艇,中等距離的有水上飛機,遠距離的只能先乘坐內陸飛機然後再坐快艇才能上島。水上飛機完全是海上起飛降落,載客少,飛行高度低,靠駕駛員人工判斷情況,所以只能在白天飛行。而內陸飛機就是普通的支線小飛機,需要在跑道上起飛降落,飛行高度相對高。
上島的遊客會在豪華休息室內候機,海島的天就是多變,窗外剛才還陰雨突然就豔陽高照了。七八架小飛機停在下面的『機場』中,不時有飛機起落,客人上上下下,非常繁忙。最常見的就是紅色小飛機,單翼雙螺旋槳,算上機組人員也只能搭載不到20名乘客,實在是袖珍。
據說乘水飛航拍的效果最佳,所以千萬不要浪費這個寶貴的機會哦。悄悄告訴你,飛機左側最前方的兩個單座是最佳拍攝位哦。從空中看一眼馬代,就徹徹底底的被『驚豔』了,沒想到世間還有如此純淨唯美的畫面,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體驗了陰晴雨霧各種氣候條件下的飛行,始終沒有厭倦窗外的景色,恨不得手腳並用拿相機、手機同時記錄下看到的一切。
起飛後可以看到首都馬累島的全貌,不到兩平方公裡的小島擠滿了密密麻麻的房子,是馬爾地夫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教堂、超市、郵局、魚市應有盡有,這裡可能離我們夢中的天堂相去甚遠,卻是最貼近當地人生活的地方。
馬爾地夫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國家,只有0.03萬平方公裡,卻由1000多個島嶼組成,其中大約有200多個島嶼有人類活動,其中100多個島對遊客開放,從天空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這些夢幻的島嶼,潔白的沙灘,水上屋,棧橋,外圍層次豐富的淺藍色是不同年代形成的珊瑚礁。
更多的是散落在浩瀚印度洋上的無人島嶼,如果不是乘飛機,是很難有機會看到這樣純淨自然的小島。一路上的島嶼形態各異,很難出現審美疲勞,總是期待下一刻會出現驚喜。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特色,永遠不會覺得厭倦和重複,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返,這才是天堂的模樣,身體在飛翔,眼睛在天堂。
馬爾地夫是個海洋面積比陸地大得多的國家,由1000多個珊瑚島自然圍繞出26個環礁,構成獨特的海島風貌。這些珊瑚島曾經遭受過厄爾尼諾和海嘯災難,受到很大影響。馬爾地夫人尤為珍惜作為旅遊和漁業基石的自然環境,在合理開發的同時不遺餘力給予全面甚至苛刻的保護,就連一小塊珊瑚或貝殼都不能隨意被帶出國境。
漂浮於海面的珊瑚礁,奇幻多變的藍色,仿佛是顯微鏡下的浮遊,或者是充滿想像的抽象藝術畫,被大師調製出迷離的色調。雲霧中映出飛機的倒影,還有彩虹相伴。有科學家研究說隨著海平面越來越升高,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海水就會把這些美麗的小島全部淹沒,所以旅行還是要趁早。
水飛上沒空調,全靠幾個小風扇,但飛起來也沒覺得多熱。螺旋槳的噪音確實比普通噴氣飛機大,但也到沒到不可忍受的地步,機上還會發耳塞。一架飛機至少配一名機長和副機長,都是水上漂,穿梭跳躍身手非凡,機長更是赤腳大仙,光腳開飛機也算是海島特色。水飛真的沒那麼講究,除了不能抽菸,手機不用關,相機隨便用,好像也沒什麼安檢,這就是隨意任性的海島度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