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無奈小國:80%的人口來自鄰國,獨立28年卻僅被一國承認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不滿足於簡單的觀光式旅遊,越來越多的遊客希望不僅在旅遊中能夠放鬆自己的心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來達到精神層面的提升,更希望在旅行結束以後能背著滿滿的「乾貨」回家。這裡的「乾貨」指的當然是所到之地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等等啦。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一個亞洲最無奈的「國家」,這個「國家」叫做納戈爾諾-卡拉巴。
為什麼稱它是亞洲最無奈的「國家」呢?因為這個國家獨立至今28年,卻僅有一個國家承認它,那具體是什麼情況呢?一起來看看吧!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也被叫做納卡地區。是一個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的自治州,和亞美尼亞不相鄰,面積4400平方公裡,只有四分之一個北京那麼大。亞美尼亞族和亞塞拜然族是生活在納卡地區的主要民族。
由於歷史上本地區的兩大民族關係就不好的因素,於是納卡在1991年時候宣布正式獨立,這兩個民族就一直在納卡地區打架。而獨立後也只有亞美尼亞這個國家承認納卡的獨立,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都沒有承認它的獨立,以至於獨立至今28年都沒有和其他國家建交,也不被聯合國承認。那為何亞美尼亞會承認它的獨立呢?原來在蘇聯時期,這裡是歸亞美尼亞管轄,當地有超過80%的人口是來自鄰國的亞美尼亞。後來蘇聯又將這塊區域劃分給了亞塞拜然,也就是這樣的過程留下了後續嚴重的矛盾,激發了納卡地區的獨立。如今這種局面對於納卡來說也是十分的無奈。
納卡地區其實是南高加索的一個小小的內陸地區,包含小高加索山脈的東南支脈,多屬山地與森林,所以還算風景獨特。再加上常年發生武裝鬥爭,說不定哪天這個國家就從世界上消失了也不一定,趁著能去,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看。
來到這裡最值得去的兩個景點就是標誌性雕塑「這裡是我們的山」和Gandzasar修道院。「這裡是我們的山」雕塑,1967年由亞美尼亞藝術家謝爾蓋·巴格達薩良建成的,雕塑是一對卡拉巴赫農民的老年夫婦,所以這個雕塑「爺爺奶奶雕像」,它象徵著亞美尼亞民族的不屈精神。
Gandzasar修道院是卡拉巴赫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修道院,俗稱的vank修道院。當時是亞塞拜然人修來存放武器彈藥的,因為他們知道亞美尼亞人信奉基督教不會攻打自己的教堂。大多數當地人都會來這個教堂獻蠟燭,祈求和平。
小夥伴們如果想去納卡地區旅遊的話需要注意自己的籤證哦,這個地方是爭議地區,非亞美尼亞護照持有者必須申請籤證,全世界只有納卡駐亞美尼亞永久辦事處可以籤發籤證,也可以到了以後去首都外交部補辦籤證。同時還要注意避開邊境地區和外交部發出警告的危險區域,不要遠離旅行者常走的線路,因為一些偏僻地區還殘留著戰爭留下的地雷!對於這個亞洲最無奈的國家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評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