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設計製造運行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2021-01-16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原標題:自主設計製造運行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來源:江西日報

原標題:自主設計製造運行

我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充電完成,觸發!」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的能量,科學家們早已探明究竟:來自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陳小昌介紹,託卡馬克裝置使熱核反應在一定約束區域內,根據人們的意圖有控制地進行,即受控核聚變,因此該裝置被通俗地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儲量豐富、安全環保等特點,被稱為人類的「終極能源夢想」,據測算,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經過核聚變可提供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後釋放出的能量。

「首次放電成功,標誌著我省已初步具備了設計、製造及運行中小型託卡馬克裝置的能力。」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博士錢玉忠介紹,NCST裝置內部安裝有兩個上下對稱的極向場線圈,使其成為我國首個可利用壓縮融合方式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南昌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聯合成立磁約束聚變聯合實驗室,為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重大工程建設及相關核聚變研究提供探索性的實驗經驗。同時,江西省還將圍繞NCST模擬太空輻照環境的特性,積極開展交叉應用研究,目前針對極端材料和生物醫藥研究已配套設計了兩套多功能樣品平臺,應用於極端材料獲得及改性、生物細胞輻照、植物育種等領域,為江西省新能源、生物育種、醫學醫藥及航空特種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我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我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江西「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我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我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人造太陽」在南昌大學成功放電
    今日,《江西日報》頭版、江西衛視新聞聯播欄目報導我校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我省該領域空白。「充電完成,觸發!」
  • 中國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繼中國華龍一號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剛過去不久,據多維新聞援引綜合媒體12月4日報導,中國成都的「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其採用的先進裝置以及結構與控制方式試驗成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一直鑽研核聚變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凡,中國再次成功向未來核聚變堆試驗運行邁進一大步,並為中國未來核聚變示範堆和商業堆的自主設計與研發製造奠定基礎。據報導,完成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的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於2009年批准在中國成都建成。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強國一代有我在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太陽能帶來光與熱,是因為它內部時刻都在進行熱核聚變反應,如果人類可以掌控這種反應,就意味著世世代代將擁有無限的、清潔的能源。
  • 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成,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中國科技即將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不僅中國自主研發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而且今年「中國製造」又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後才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 我國「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本報訊記者朱學蕊報導: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核聚變堆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HL-2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將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放電溫度可達太陽芯部溫度近10倍核聚變並不神秘,只要將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無限接近,使其發生聚變反應,就能釋放出巨大能量。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四川成都12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印度專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其研發人造太陽,並完成首次放電
    印度專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其研發人造太陽,並完成首次放電!眾所周知,在地球上存在著各種資源,而煤炭資源,鐵礦資源等,都會有用到枯竭的一天,因此人類也在不斷的研發新能源取而代之,例如如今市面上的太陽能。
  • 中國「人造太陽」在川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成都12月4日電 12月4日14時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新一代「人造太陽」在成都首次放電
    今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首次放電
    該項目於2009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HL-2M裝置的成功運行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及未來自主設計、建造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對助推我市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意義。參數多高?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首次放電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7日訊 據國資委網站消息,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僑報網綜合訊】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4日對外透露,北京時間當天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速圍觀,江西「人造太陽」實驗平臺首次放電!
    主流傳播 信立天下這裡是江西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號江西「人造太陽」重大實驗平臺首次成功放電標誌著江西在核聚變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記者:李秀鵬 李兆蕊 鍾文峰什麼是「人造太陽」?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在地球上建造一個裝置,模擬太陽發光發熱釋放能量,一勞永逸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太陽之所以會不斷發光並釋放能量,其實是核聚變的結果,太陽的直徑比地球大109倍,質量比地球重33萬倍,太陽的巨大質量產生的引力,把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一起,發生核聚變反應,並將核聚變反應持續下去。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概念...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概念股一覽 2020-12-04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