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個有價值的故事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董學仁/攝

有位作者寫了幾年小說,忽然產生了疑惑,他的問題很簡單;小說等於故事麼?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世界上有許多許多故事,感動了我們,要我們傳播出去。一位作曲家比如貝多芬,會把他的故事寫成《英雄交響曲》。一位畫家比如列賓,會把他的好故事畫成《意外的歸來》。如果是一位小說家呢,他是以文字為媒介的,表達出來就成了小說。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小說雖然不等於故事,卻是用文字媒介表達的故事。

上面說到的故事,差不多都是好故事。這個世界上傳播很久的都是好故事。可是,這個好故事的提法是不是有些籠統?

人們在分析小說優劣時,觀點不同。有的人看重其是否「有意義」,有人看重其是否「有趣味」,有人看重其是否「有魅力」,等等。這些相去很遠的判斷,你覺得哪個更接近正確?

古今中外,名著太多了。持有以上判斷的人,都可以舉例說出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用來支持自己的判斷。甚至同一部作品,比如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說它有意義也好,有趣味也好、有魅力也好,看起來分析者都有道理、都是對的,但是,我們把那些判斷加在一起,或許能定義一個好小說,但未必能定義一個好的故事。

你可能會反問,你覺得好故事的定義是什麼?

這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如果從幫助寫作者寫出更好作品的角度,也就是我們的寫作練習課的角度來看,我喜歡這樣一種判斷,好的故事是有價值的故事。

先來看一個故事,如果其中確有價值,我們看看這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

這個故事說,有一天你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當你睜開眼睛,看到的是1980年代的東非,一片幹早的原野。這場早災持續太久了,奪去了成千上萬條性命,那是人和動物的性命,讓你心痛。如果明天早晨,一場季風帯來的雨水讓大地重返綠色,動物回到草場,人們得以倖存,我們就可以肯定,這場雨是有價值的。

在想起這個例子的時候,我正在旅遊途中。汽車開到鄱陽湖和長江的連接處,車上有人說,這裡水位低了,三四個月了沒有一場真正的降雨。這時就有人問這裡有沒有求雨的事情。答案當然是沒有的,求雨的民俗早已絕跡。但這一問一答讓我想起了汪曾祺,他有一篇小說叫《求雨》,然後我想起了乾旱的非洲。

汪曾祺在他的小說裡寫道:

「一共十幾個孩子,大的十來歲,最小的一個才六歲。這是一個枯瘦、襤褸、有些汙髒的,然而卻是神聖的隊伍。他們頭上戴著柳條編成的帽圈,敲著不成節拍的、單調的小鑼小鼓:冬冬當,冬冬當……他們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鑼的望兒把鑼槌一舉,他們就唱起來: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

小說裡的孩子沒有讀過書,知道的事情很少。「他們只知道天,天是無常的。它有時對人很好,有時卻是無情的,它的心很狠。他們要用他們的聲音感動天,讓它下雨。」

我讀了小說有些感動,是被許多年前的聲音打動了。那些孩子的聲音,按照汪曾祺的話說,悽苦卻虔誠。

我覺得,這篇小說裡的孩子,平時處於卑賤的一端,現在處於神聖的一端,這種巨大的轉變增加了小說的能量。還有,他們確實是一群無知的人,大部分孩子連玉皇大帝和龍王也不知道,卻又是一群智慧的人,懂得敬畏天地自然的道理。我還覺得,這篇一千多字的小說雖然很短,人物和故事雖然簡單,卻體現了一個好故事的價值。

接下來又想到非洲的乾旱景象。是因為我在《故事》這部書中,看到了作者羅伯特·麥基舉非洲旱災喜降甘霖的那個事件為例,闡述了故事的價值在哪裡。他認為,在這個事件裡,我們面臨一個利害攸關的價值:生存還是死亡。這個例子是從負面開始的,乾旱代表死亡,是負面的價值;降雨代表生存,是正面的價值。這場大雨來了,將故事的價值從負面轉化為正面,從死亡轉化為新生。

在作者看來,故事事件創造出人物生活中富有意味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通過一種價值來實現的。歸根結底,我們這門藝術是向世界表達價值觀念的藝術。價值是故事講述手法的靈魂。

他進一步強調:這一切可以用一種價值來衡量。我所說的價值並不是指美德或那種狹義化、道德化的(如家庭價值觀之類)的用法,它涵蓋著這一概念的一切內涵和外延。它們可以是道德或倫理的,也可以在它們之外。比如,希望與絕望的價值既不涉及道德,也不屬於倫理。

通俗地說,什麼是故事價值?從此一時到彼一時,由正面轉化為負面,或由負面轉化為正面,這些價值可以隨時走向反面的二元特質,便是故事價值。

在人類的經驗中,包含了正面和負面的轉化太多了。

比如:生與死,善與惡、愛與恨、是與非。

比如:真相與說謊、勇猛與怯懦、忠誠與背叛、智慧與愚昧、力量與軟弱、興奮與無聊。

認識了故事價值以後,怎樣來組織一篇作品?

《故事》的作者舉了求雨的例子,告訴我們如何加入人物活動,去表現價值。

他說,同樣是一片乾旱的世界,但這個世界中出現了一個人,將自己想像為一個「造雨者」。這個人物具有深沉的內心衝突:他一方面熱忱地相信自己確實能夠呼風喚雨,儘管他從來沒有做成過,而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恐懼自己會不會是一個傻瓜或瘋子。他認識了一個女人,愛上了她。女人試圖相信他,最終還是離開了他。他與社會也有著強烈的衝突:有些人追他,把他奉為救世主;其他人則用石頭砸他,想把他趕出鎮外。最後,他還面臨著與自然界不可調和的矛盾。那麼,這個人能夠與他的一切內心衝突和個人衝突抗爭到底嗎?能夠排除社會和環境的阻力,最終從萬裡無雲的天空中變化出大雨嗎?

《故事》的作者告訴我們,他描述的便是一部電影《造雨人》。

有一部長篇小說叫《雨王漢德森》寫得更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婁的作品。考慮到看過電影《造雨人》的多,讀過《雨王漢德森》的人少,我在這裡只舉了這部電影為例。

現在來做一個練習,只有一個步驟。

拿出三張4A大小的紙,從「生與死,善與惡、愛與恨、是與非、真相與說謊、勇猛與怯懦、忠誠與背叛、智慧與愚昧、力量與軟弱、興奮與無聊、希望與絕望」的故事價值中任選三個,安排各自的人物,分別寫出二三百字的故事大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權延赤:寫對中國歷史有價值的部分
    權延赤用不長的篇幅把一個曾經佔山為王的草莽武夫、在抗日戰爭最慘烈的時候投身八路軍的草根英雄寫得有血有肉。  《狼毒花》這個書名本身就寓意頗深。狼毒花在沙漠和草原的臨界地伴著死亡生長,從草原上來的人看到的是絕望,從沙漠裡來的人看到的是希望;它本身既是良藥,能「消積、殺蟲」,但卻「有大毒,宣慎用」。
  • 一個故事講透「價值主張設計」
    價值主張設計,是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前面在介紹營銷方法論時講過「價值發現」和「企業戰略」,但「價值發現」和「企業戰略」如何落地?這裡有一套非常可愛的工具——價值主張畫布。不足之處是,這本工具書講的比較枯燥,也比較囉嗦,反正我看了幾遍都沒有看下去,但我相信它是有用的。
  • 會講故事,寫好中考作文就是一個角度轉換的事兒
    講故事和寫作文有什麼關係?能講好故事的人,作文一定不會太差。能講出精彩的故事,也有很大可能寫出精彩的作文。故事和作文多數時候是相通的。可是更多時候我們更關注兩者的區別,忽略了兩者的相通之處。總認為故事是故事,作文是作文。區別的確是有的:故事是有趣的好玩的引人入勝的;而寫作文,可能是端著的,可能要嚴肅認真高大上。
  • 平臺/生態夢:價值、神話與故事
    普拉哈拉德寫過一個公式——R=G,N=1,前者的意思是企業應該從全球獲取資源,後者的意思是創造每一位顧客的獨特的、個性化的消費體驗,模仿普拉哈拉德的公式,可以寫出生態戰略的公式:R=E,N=1。由此可見商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從輸入角度看,既有資源創造了更大的價值;從過程角度看,資源到價值的轉化效率更高;從輸出角度看,提高了產品/服務的價值,更敏捷、更個性化地滿足用戶。
  • 大衣哥寫的字,一個字值4萬塊,一幅字畫價值達20萬,簡直是天價
    如粉絲在那家後院上吊自殺,前些日子在網上有造謠說大衣哥的兒媳婦,是二婚還有個小男孩子。總會在網絡上看見關於大衣哥的消息,他家裡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網友的視線,尤其是兒子朱丹偉迎娶妻子陳亞男後,各種爆文更離奇的多,有一舉一動都能被曝光出來。近日大衣哥寫書法的視頻,被網友轉發到社交平臺,廣大網友議論紛紛。
  • 一個科學家的愛情故事,他用浪漫的筆觸,寫了封唯美的情書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科學家並不是神,他們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群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感情,比如牛頓,牛頓一生因為過於羞澀而錯過的自己的愛情費曼的愛情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可以說是一個偏科少年。
  • 「寫故事」第一彈:掌握可控因素(上)
    好的大家好我是老橘,歡迎來到老橘的「寫故事」課堂熟悉我的朋友們可能已經察覺到了,今天有哪裡不對勁沒錯!老橘開始湊字數了!下面開始,第一張圖:在大部分時候,故事的開篇決定了你能不能順利的寫下去故事;最近在我的群裡看到了好多考生準備的統考故事,十篇裡有九篇都沒有去注重開篇的構思,導致故事整體看下來很像流水帳...所以我們要怎麼設計開篇?
  • 中國家書故事|是誰寫的字潦草?
    | 是誰寫的字潦草?我看出有大伯、奶奶和爺爺的字跡,但大部分的字跡都十分潦草。我覺得很奇怪,便問爸爸:「爺爺奶奶的字怎麼這麼醜啊?」爸爸微微一笑,給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26年前的故事。*那一年,爸爸考上了安徽的一所大學,家裡出了個大學生,全家人都很高興,開始為爸爸的求學生活做準備。
  • 虛淵玄說想寫一個溫暖人心的故事,於是《魔法少女小圓》出現了
    因為它的劇本可是由「愛的戰士」虛淵玄擔當,虛淵玄寫溫暖人心的故事?那才有鬼呢!那麼《魔法少女小圓》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不知道鄉親們有沒有看過歌德的文壇巨作《浮士德》,《浮士德》講述了浮士德為了尋求新生活,和魔鬼籤訂契約,將自己的靈魂抵押給魔鬼,而魔鬼滿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那麼他的靈魂就將歸屬於魔鬼。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魯迅還寫過一個新版本?
    魯迅曾寫過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阿長與<山海經>》,裡面便寫到了樸實善良的長媽媽為他買得《山海經》,他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了《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看到了這些故事中古代英雄們的勇敢抗爭精神,這對他而言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 科學中有故事 故事中有科學
    所以,我萌生了寫作科普著作的念頭,一旦有了這種想法,就一發而不可收。多年的積累,才有了現在的「科學的故事叢書」,叢書包括《數學的故事》《物理的故事》《化學的故事》《生物的故事》《地理的故事》《天文的故事》《自然的故事》。
  • 專訪諸天紀大神作家莊畢凡:有趣的人寫有趣的故事
    於是就想乾脆我自己來寫,就這樣就走上這條路了橙瓜:您的寫作風格主要是受哪方面的影響?莊畢凡:受遊戲影響最多吧,一般來說,遊戲都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世界觀,所以後來我寫書就養成了這樣的壞毛病,別的先不幹,先把世界觀架構好。
  • 一隻有故事的海鰻,我用四道菜來體現它的價值
    閃電式攻擊獵物,用下頜擒住,同時從喉嚨裡蹦出一個神奇的內頜,把獵物瞬間拖進肚裡,如此吞噬獵物,世間絕無僅有。 迪士尼影片《異形》裡的外星怪物捕食方式,就是類似海鰻。 海鰻和河鰻生長階段不同,而實質都是鰻魚,今天吃海鰻,先來分享一隻鰻魚的故事吧。
  • 夸父逐日,一個殘酷的故事
    今天有談一個故事《夸父逐日》,來談一談這背後真正的殘酷歷史。現今廣為流傳的,我們所熟知的夸父逐日神話,源於列子的寓言。但我認為這可能不是真正的歷史。眾所周知,《列子·湯問》是一本戰國時期的寓言書,像什麼愚公移山、扁鵲換心、孔子見兩小兒辯日……都出自其中。
  • 小蟲談創作背後故事:《心太軟》是賭錢後寫的
    上周末,小蟲為宣傳這張專輯來到廣州,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聊到了這些老歌創作時的故事。他說,這些歌已經紅了十幾年,大家耳熟能詳,但卻極少人知道它們是怎麼寫出來的。小蟲破例向南方都市報記者道出了歌曲背後的故事,你絕對想像不到,原來《心太軟》是他某次去賭城豪賭后,輸光了錢在回家路上寫下的一首失意之作;而寫給梅豔芳的那首《親密愛人》,則隱藏著一個梅姐當年在錄音室裡跟男友煲電話粥的故事。  小蟲坦言,他很擅長把一些看似有關,但其實完全沒關係的故事,寫成雙關語的歌,而他寫的很多經典療傷式情歌,其實出發點根本就無關愛情。
  • 課題申報時: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怎麼寫
    如下闡述:1.對教育理論層面的影響,主要寫該項研究對原有理論是補充、是創新、是佐證、還是完善?2.對教育實踐層面的影響:主要寫該項研究在教育實踐方面有什麼與眾不同?這種不同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是豐富實踐,是提供案例,是創新方式?
  • 龍山區項目股權價值怎麼寫【金康迪】
    龍山區項目股權價值怎麼寫【金康迪】金康迪前沿品質,金康迪至高效率,金康迪服務服務大中小微型企業項目 提供項目數據分析、項目價值分析、項目經營風險分析及規避方案、項目建議書、項目可研、財務分析及評價、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投資策劃、經濟效益分析諮詢,企業戰略設計、企業重組併購、上市方案策劃等,為投資決策者提供有效、客觀的決策依據。
  • 一天一個產品文案——花瓶文案怎麼寫?
    作者:徐雁冰【花瓶文案怎麼寫?】1、各位,請注意,我們理應為花瓶頒個獎,它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鮮花的C位。【關於文案】今天寫的文案是關於「花瓶」的。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花瓶是非常常見的,因為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鮮花了,從而也就促進了花瓶的使用。當然,也有不少人僅僅是因為花瓶而購買,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花瓶,並不只是為了插花的。
  • 臺灣東吳大學研究生論文:《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14日報導,今年7月,臺灣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一名研究生交出了一篇名為《失能的恐懼—— 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的研究生論文,探討自己無法寫出一篇研究生論文的原因……最近,論文被貼上網絡,許多研究生感同身受,紛紛表示「怎麼沒找我訪談」……
  • 予虹:寶媽如何有效學習,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知識變現者|讀書筆記
    2021年我立了31個目標,其中一個就是要寫20篇讀書筆記。這是我今年的第1篇讀書筆記。看完Angie老師《學習力,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知識變現者》這一本書,我大概用了3天左右的時間。不知道你是如何看書的?我自己的習慣是在開始翻一本書之前,通過先看標題、目錄大綱來提煉本書的關鍵詞,我會想一下,我為什麼要看這本書,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