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佔比超9成 內蒙古發展生物質能有啥優勢

2020-12-06 環保在線

  「生物質能將是中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生力軍!」這是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曾在會議中強調的。尤其是農村農業秸稈的利用推進,不僅是解決農村生態環境的一個手段,更是處理有機廢物的較佳方式之一。

 

  農業農村部在政策中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據了解,生物質能無論是在供電、供熱、供能方面,都要比風電和光伏更加穩定,但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中只佔0.5%的份額,仍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的發布,其中生物質能利用項目佔據了很大篇幅,「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等項目新增列入目錄,這又為加快生物質能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下發了《關於撥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的通知》,共計49.7706億元,中生物質能發電補助資金7314萬元。據了解,2019年末,財政部發布提前下達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生物質能發電項目11省總補貼7339萬元,內蒙古佔比超九成
 

  在發展生物質能方面,內蒙古有哪些優勢呢?目前又有哪些落地的項目了呢?
 

  內蒙古自治區各地農林秸稈資源豐富,包括小麥、向日葵秸稈、玉米秸稈和其他作用秸稈等,資料顯示,巴彥淖爾市年種植小麥麵積在150萬畝左右,杭錦後旗年產農作物秸稈超90萬噸,興安盟每年會產生千萬噸農作物秸稈,年秸稈可收集總量達660餘萬噸。
 

  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秸稈價值,探索資源綜合化利用方法,積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了解決農林廢棄物,避免露天秸稈焚燒影響空氣品質的一個主要方法,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內蒙古多地秸稈綜合利用率已超過80%。不久前,內蒙古下達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中央財政資金, 在6個盟市12個旗縣實施,共計11432萬元,力爭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2019年年末,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工業園區和農牧場管理局呼和馬場2個秸稈氣化熱電炭聯產示範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標誌著國內首批秸稈氣化熱電炭聯產項目落地開工。相關資料顯示,項目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4200萬度,將消耗玉米秸稈4萬噸,並藉助餘熱利用裝置可供20萬平米住宅進行供暖。
 

  在此之前,計劃總投資3億元的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建設選址完成,落戶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免渡河,該項目預計於2020年10月末併網發電供熱,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2.16億千瓦時,確認近期規劃供暖面積為30萬平方米。
 

  由此可見,內蒙古在生物質能資源化利用上已經初步形成的應用規模。隨著生物質能技術的不斷提高,將會形成越來越多可推廣、可複製的生物質能推廣模式,有數據表明,2020年農林生物質發電將達1312萬千瓦,內蒙古所在的華北地區裝機規模為120萬千瓦,華東、東北、華中地區的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的規劃裝機規模分別達到210萬千瓦、100萬千瓦和140萬千瓦。

相關焦點

  • 深度觀察 | 後補貼時代我國生物質能發展思考(一)———政策篇
    為此,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結合方案精神、經濟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內國際雙循環、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近期將對生物質能後補貼時代政策走向、發展趨勢、商業模式、存量項目轉型升級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今天談談在後補貼時代,產業發展需要什麼樣的頂層設計,即構建什麼樣的政策框架,供有關部門參考和業內人士探討。
  • 生物質能產業規模將超6千億!
    正因如此,生物質能本身的技術進步速度沒有風電、光伏那般迅速直接,人們對於生物質能不同的利用方式也會導致其成本大不相同。多年以來,生物質能的發展需要國家補貼,但隨著國家補貼日益減少,生物質能的發展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 生物質能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由光合作用而固定的碳達2×1011噸,含能量達3×1018千焦,可開發的能源約相當於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成的可利用幹生物質約為1700億噸,而目前將其作為能源來利用的僅為13億噸,約佔其總產量的0.76%,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由於生物能源所具有的優勢,世界各國已經將其作為發展新型能源的重要選擇。
  • 生物質能產業規模將超6千億
    「十三五」期間,生物質能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十四五」期間,生物質能又該如何發展?我國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於生物質能來說意味著什麼?生物質能在能源消費佔比應該達到怎樣的份額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亟待解決。01、補貼漸遠,生物質能如何自立很多人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存在誤解,認為只有垃圾發電這一種單一的模式。
  • 全球新能源500強出爐 生物質能企業優勢明顯
    生物質能產業優勢明顯,僅次於太陽能產業  以上一年營業收入為標準的方式,客觀反映了新能源產業內的格局動態變化。從收入規模來看,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老大哥,其優勢正在縮小,而以生物質能為代表的後來者正奮起直追,縮小差距。
  • 生物質能的發展之路該如何走?聽聽兩會代表「怎麼說」
    一是繼續發揮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及電價補貼的激勵作用,建議相關基金對生物質發電企業支持政策延續到「十四五」期間。二是明確過渡期後生物質發電產業扶持政策,建議「十四五」之後由國家層面設立用於支持生物質發電發展的生態環保類基金,支持行業平穩發展。三是增加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行業升級的專項資金,支持科技研發、標準制定、示範工程、標杆企業,開展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的重大科技攻關和政策體系研究。
  • 黑龍江省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研究
    (如表1所示)表1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現狀在生物質能發電方面,我國生物質能發電佔可再生能源的結構不斷上升,生物質能發電的地位不斷上升。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已投產生物質發電項目744個,較2016年增加79個;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6.5億千瓦,佔總電力裝機的36.6%,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1476萬千瓦,同比增長22.6%,佔總電力裝機的0.73%。生物質發電量7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7%,佔總發電量的1.2%。
  • 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是什麼?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較快,其中日本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量佔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70%以上。生物質成型燃料。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質成型燃料產量約3000萬噸,歐洲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質成型燃料消費地區,年均約1600萬噸。北歐國家生物質成型燃料消費比重較大,其中瑞典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約佔供熱能源消費總量的70%。生物質燃氣。
  • 2017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圖】
    北極星固廢網訊:1、生物質能發電行業基本情況生物質(Biomass)是地球上最廣泛存在的物質,包括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這些有生命物質派生、排洩和代謝的許多物質。生物質發電(BiomassPower)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
  • 生物質產業:沒了補貼日子難過?
    北極星環保網訊:●70%的生物質能企業年產量低於一萬噸,70%的產品在本省銷售。這些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18%~21%,50%~60%的爐具企業都得到過補貼,補貼佔到營業額收入的70%左右●目前,大多生物質爐灶和燃料企業經營決策是基於補貼政策,而不是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的。
  • 202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未來光伏和風電...
    1、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發電是指利用傳統能源以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源等實現發電的過程。2019年我國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5610萬kW,佔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58%,連續三年超過火電新增裝機。截至2019年底,中國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億kW,同比增長16%,佔全國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20.6%。2019年我國新能源發電量達到6302億kWh,同比增長16%,佔全國總發電量的8.6%。
  • 生物質能行業的存量博弈與增量轉型
    在生物質能行業補貼的具體操作上,我國主要以生物質能應用行業的企業為對象,對生物質原料行業的補貼由生物質能應用企業以購買原料的形式,轉移支付給生物質原料供應商,這和國外一些補貼以生物質原料行業的企業為對象有較大的不同。
  • 2019年生物質能發電產業資源結構佔比與裝機容量分析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生物質能>2019年生物質能發電產業資源結構佔比與裝機容量分析 2019年生物質能發電產業資源結構佔比與裝機容量分析 發布日期:2020-04-24 23:58:58
  • 「百億補貼」啥來頭、怎麼補貼,是真金白銀嗎?
    補貼了啥?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副院長劉中琪舉例說,在「百億補貼」的助推下,該平臺已累計售出330多萬部蘋果手機。  由於消費者需求和商品價格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拼多多專門為「百億補貼」配備了一支200多人的監測團隊,依據「實時比價」機制,動態調整補貼力度、商品售價、補貼目錄、覆蓋範圍等。「隨時都會有新的品牌標品納入補貼範圍,也會有消費者喜愛的老商品長期享受補貼,平臺反覆補貨。」劉中琪說。
  • 生物質能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生物質能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直接或間接來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取材於農林廢棄物、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等,可通過物理轉換(固體成型燃料)、化學轉換(直接燃燒、氣化、液化)、生物轉換(如發酵轉換成甲烷)等形式轉化為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 生物質能發展預測
    從國外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現狀結合我國現有技術水平和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生物質能應用技術將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展。   一、高效直接燃燒技術和設備       我國有12億多人口,絕大多數居住在廣大的鄉村和小城鎮。其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直接燃燒。剩餘物秸稈、稻草松救型物料,是農村居民的主要能源,開發研究高效的燃燒爐,提高使用熱效率,仍將是應予解決的重要問題。
  • 2021年光伏財政補貼大漲,自然人同比增長77%
    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光伏的支持是一直沒有變的,包括,國家能源局、發改委、財政部都在想辦法解決往年補貼的問題。;優先足額撥付2019年採取競價方式確定的光伏項目、2020年採取「以收定支」原則確定的新增項目;對於國家確定的光伏「領跑者」項目和地方參照中央政策建設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優先保障撥付至項目應付補貼資金的50%;對於其他發電項目,按照各項目應付補貼資金,採取等比例方式撥付。
  • 2020-2026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其中畜禽糞便的可利用資源量是84000萬噸,已利用率為35.7%;城市生活有機垃圾的可利用資源量是7500萬噸,已利用率為37.3%;農作物秸稈的可利用資源量是34000萬噸,已利用率為2.4%;林業木質剩餘物的可利用資源量是35000萬噸,已利用率為0.9%;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的可利用資源量是6000萬噸,已利用率為3.34%;此外,有機廢水和廢渣的利用率也僅為0.6%和5.1%。
  • 國家補貼退出,農林生物質發電傷很深,這個嚴重依賴補貼的行業出路...
    具體來說,一是以秸稈為主的燃料收購成本居高不下,國家補貼相當於進了售賣秸稈的農民而非企業的口袋;二是高價買來的燃料出路單一,僅靠發電獲取的收益如果砍掉補貼,企業將有收無利,而熱電聯產模式又受下遊市場需求制約,發展空間有限。從行業誕生時起,這就是擺在農林生物質發電行業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補貼退坡後,這更成為行業亟待解決、關乎生存的問題。
  • 風電項目籤約,內蒙古佔了仨
    10月至今,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共有10家光伏企業籤約13個涉光伏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超8.32GW,總投資超253.9億元,項目建設地點遍布新疆、甘肅、雲南、河北、遼寧、四川、內蒙古、湖南、貴州9個省區。本次籤約的13個光伏項目中,國有企業略勝一籌,佔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