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 | 後補貼時代我國生物質能發展思考(一)———政策篇

2020-11-30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三部委發布《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20〕1421號,以下簡稱「方案」)以來,業內企業、投資機構、設備廠商、諮詢服務機構等產業鏈中相關利益方高度關注生物質能產業「十四五」走向,協會在與各方溝通交流中明顯感到企業的焦慮和迷茫。為此,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結合方案精神、經濟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內國際雙循環、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近期將對生物質能後補貼時代政策走向、發展趨勢、商業模式、存量項目轉型升級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今天談談在後補貼時代,產業發展需要什麼樣的頂層設計,即構建什麼樣的政策框架,供有關部門參考和業內人士探討。

一、我國有機廢棄物種類和資源量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和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各類有機廢棄物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已引起中央和地方重視。通常大家所講的有機廢棄物,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有機生活垃圾(餐廚、廚餘、果蔬)、畜禽糞汙、生活汙水汙泥和工業有機廢渣廢液等。

目前我國年產各類有機廢棄物保守估計大概有45-50億噸。其中,農業廢棄物9.8億噸、林業廢棄物1.6億噸、有機生活垃圾1.5億噸、畜禽糞汙19億噸、汙水汙泥4000萬噸、工業有機廢渣廢液8億噸。這些廢棄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理,不僅對環境、社會和居民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危害,而且其中的資源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循環利用。各國通行做法都是在無害化、減量化處置前提下,將其「變廢為寶」。一般是先對其進行資源化和高附加值利用,對不具備高附加值資源化利用的有機廢棄物,再進行能源化利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生物質能。

二、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沒有建立普惠制的有機廢棄物處理補償機制。當前,除了生物質發電(農林生物質發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地方政府支付極少量垃圾處理費]、沼氣發電)國家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給予一定的電價補助外,生物質能非電利用領域(清潔供熱、生物天然氣、成型燃料、液體燃料)基本沒有建立普惠制的廢物處理補償機制。

現有政策框架已不能支持生物質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單靠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已是杯水車薪。生物質能發展初期,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功不可沒,對有機固廢能源化利用產業起到了積極推動和促進作用,但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缺口越來越大,已嚴重製約了有機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產業的發展。到2020年底,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缺口預計將突破3000億元,拖欠生物質發電行業補貼將達到470-500億元。生物質發電企業,特別是民營發電企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壓力。

生物質能搭載可再生能源發電政策「順風車」,導致產業發展嚴重不平衡。國家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初衷,主要是為了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解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問題,而非有機廢棄物能源化利用,這就給生物質能發展帶來定位上的錯位,我們發展生物質能是主要解決能源問題還是環境問題。如果是解決能源問題,特別是電能問題,顯然是用生物質能發電的高成本「短板」與其它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同臺競爭,發電之路是越走越難。若發展生物質能非電利用,國家又沒有類似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的普惠支持政策,生物質能的環保、社會、民生價值屬性在整個產業鏈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其高成本、低競爭力依然是制約生物質能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最大障礙。這種夾縫求生存的發展窘境,造成了生物質能發電利用競爭力不強,發展規模受限,非電利用更是沒有規模,這個產業是「叫好不叫座」。

發展責任主體不明確。由於生物質能產業鏈相對其它可再生能源較長,在方案出臺之前,產業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責任主體不夠明確。行業長時間的畸形錯位發展,給行業人的感覺是國家層面重視不夠,地方心有餘而力不足,產業發展現狀呈現出「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局面。站在國家層面,發展生物質能主要是解決地方環境和民生問題,在中央財政沒有能力去繼續支持這個產業時,地方政府就應該把「孩子抱走「。而地方政府認為,生物質能屬於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持範疇,各省每年都將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上交到中央財政,地方很想支持,但苦於沒有資金來源。這種「踢皮球」式的發展現狀,很大程度制約著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更別談高質量發展了。

三、後補貼時代生物質能發展所需政策框架

壓實地方發展生物質能主體責任。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和《生態環境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國辦發〔2020〕13號)精神,城鄉各類廢棄物的汙染防治為地方事權。既然發展生物質能屬地方事權,各級地方政府應結合自身特點,積極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主動出臺產業支持政策,以規劃為引領,因地制宜,堅持宜熱則熱、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油則油,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對於財力確實有困難的省份或區域,中央財政可通過轉移支付支持地方生物質能產業發展。

公平支持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無論是發電、供熱,還是制油、制氣,其目的都是對各類有機廢棄物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國家在出臺產業支持政策時,一定要考慮到政策的普適性和公平性。在同等支持政策和合法合規前提下,選擇何種技術路線,採用什麼樣的處理方式,後端產出何種產品,由市場決定。這種機制有利於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創新和生物質能高附加值利用。

政策須充分體現生物質能的環境、民生和社會價值。生物質能作為能源產品,具有商品屬性,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本身無可厚非,但同時又承擔著處理城鄉各類有機廢棄物的重任,其環境、民生和社會屬性同樣也需要在產業價值鏈中得到充分體現。正確處理好生物質能社會、商品屬性二者關係,對生物質能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也尤為迫切。筆者認為,把現有以補貼工程建設和補貼後端產品為主的支持模式逐步過渡為按有機廢棄物處理量向廢棄物處理者支付「廢物處理費」的商業模式,將從根本上解決生物質能的可持續發展和自身市場競爭力問題,從而回歸發展生物質能的初心和自身定位。按照「誰汙染誰付費,誰處理誰收益」的環境治理思路,建立城鄉各類有機廢棄物有償處理機制,將有機廢棄物處理支出逐步納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

妥善處理好在運和在建項目的電價補貼。在運和在建項目是企業按國家原有支持政策建設運營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如何保障這些項目能夠及時足額獲得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是全體行業人多年來的渴望和期盼。在開源層面,有關部門除了加大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電價附加徵收力度外,需儘快推動發行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債券工作。在節流層面,出臺生物質能發電轉型升級支持政策,鼓勵支持更多存量項目轉型為熱電聯產,開展隔牆售電和綜合能源服務等市場化增值業務,提升項目持續盈利能力,逐步減輕對電價補貼依賴。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建議
    文/陳炳才,國際金融論壇研究院執行院長,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研究員一、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一)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需要5-10年的恢復期自2019年底和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以來,人們本以為病毒在2020年上半年可以基本收斂,下半年迎來全球經濟復甦。
  • 補貼佔比超9成 內蒙古發展生物質能有啥優勢
    「生物質能將是中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生力軍!」這是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曾在會議中強調的。尤其是農村農業秸稈的利用推進,不僅是解決農村生態環境的一個手段,更是處理有機廢物的較佳方式之一。   農業農村部在政策中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 生物質能的發展之路該如何走?聽聽兩會代表「怎麼說」
    慧聰供熱採暖網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視,我國的生物質能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 生物質能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中國政府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也極為重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連續在4個「五年計劃」中將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展和實施了一系列生物質能利用研究項目和示範工程,推動了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本文對生物質能資源現狀及發展潛力、產業發展現狀和政策環境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了未來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前景,並對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 生物質能行業的存量博弈與增量轉型
    所有的生物質原料應用行業都消耗生物質原料,與生物質能行業一樣,生物質原料的農業和工業應用也大量消耗生物質原料,但政府並未對其大規模的、普遍的財政補貼。那麼,政府為什麼要額外單獨對生物質能發電行業進行大面積的財稅補貼?這是因為以生物質原料的農業應用和工業應用已經把成本轉移到了生產出來的產品,並經過市場交換後由全社會消納。
  • 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是什麼?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一)發展基礎1、國際發展現狀(1)發展現狀生物質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能源,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後的第四大能源,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生物質發電。
  • 光伏補貼政策的現狀和發展怎麼樣
    光伏補貼政策的現狀和發展怎麼樣 i能源 發表於 2020-03-21 13:51:24 多年來,在高額補貼政策的驅動下,我國創造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光伏產業發展速度,
  •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生物質能發電行業前景光明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生物質能發電行業前景光明  2018-11-21 11:12:17  作為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日趨成熟,這一技術主要通過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燃燒後產生能量,進行發電。目前,中國生物質資源科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為4.6億噸標準煤,已利用量約2200萬噸標準煤,還有約4.4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今後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 生物質能產業規模將超6千億!
    「十三五」期間,生物質能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十四五」期間,生物質能又該如何發展?我國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於生物質能來說意味著什麼?生物質能在能源消費佔比應該達到怎樣的份額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亟待解決。
  • 2020-2026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競爭格局  我國在生物質能領域均有所涉獵,但發展狀況不均衡:在我國,居民生活沼氣是比較成熟的領域,但沼氣的開發利用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影響,主要是南方地區的農村市場,地域性不懼優勢;秸稈生物質發電也是起步相對較早的領域,但是由於原材料收集難度大,企業盈利能力一般;生物乙醇在「十五」期間出現過一段時期狂熱期,但不適合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的國情;而其他領域均處在起步階段。
  • 2018-2022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預測分析
    一、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6年12月,國家能源局在其官方網站正式對外發布《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生物質能發展規劃目標為: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
  • 國家補貼退出,農林生物質發電傷很深,這個嚴重依賴補貼的行業出路...
    具體來說,一是以秸稈為主的燃料收購成本居高不下,國家補貼相當於進了售賣秸稈的農民而非企業的口袋;二是高價買來的燃料出路單一,僅靠發電獲取的收益如果砍掉補貼,企業將有收無利,而熱電聯產模式又受下遊市場需求制約,發展空間有限。從行業誕生時起,這就是擺在農林生物質發電行業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補貼退坡後,這更成為行業亟待解決、關乎生存的問題。
  • 生物質能發展預測
    生物質能發展預測 來源:中國能源網 2007-08-21 09:11     目前,我國已有一批長期從事生物質能轉換技術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已經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質能研究開發體系
  • 生物質產業:沒了補貼日子難過?
    北極星環保網訊:●70%的生物質能企業年產量低於一萬噸,70%的產品在本省銷售。這些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18%~21%,50%~60%的爐具企業都得到過補貼,補貼佔到營業額收入的70%左右●目前,大多生物質爐灶和燃料企業經營決策是基於補貼政策,而不是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的。
  • 生物質能產業規模將超6千億
    「十三五」期間,生物質能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十四五」期間,生物質能又該如何發展?我國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於生物質能來說意味著什麼?生物質能在能源消費佔比應該達到怎樣的份額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亟待解決。01、補貼漸遠,生物質能如何自立很多人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存在誤解,認為只有垃圾發電這一種單一的模式。
  • 黑龍江省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研究
    一、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現狀相較於傳統能源,生物質能具備大規模替代石油能源、產品多樣化、可循環利用和環保等優點,原材料的來源主要是能源植物、農業資源、生活汙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和畜禽糞便等五類。生物柴油處於產業發展初期,纖維素燃料乙醇加快示範,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煤已成功應用於商業化載客飛行示範。
  • 2017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圖】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持續加速增加,2020年前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將持續面臨著重化工業新一輪增長、國際製造業轉移及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新情況,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度將不斷增加,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頸」所在。
  • 我國農林生物質發電現狀及相關問題思考
    從農林生物質工業化綜合利用的發展趨勢來看,一是生物質能多元化分布式應用成為世界上生物質能發展較好國家的共同特徵;二是生物天然氣和成型燃料供熱技術和商業化運作模式基本成熟,逐漸成為生物質能重要發展方向;三是生物液體燃料向生物基化工產業延伸。
  • 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 中國稅務網
    二、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一)新能源各產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已經實現規模化應用,新能源技術和裝備水平顯著提高,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
  • 生物質能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生物質能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直接或間接來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取材於農林廢棄物、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等,可通過物理轉換(固體成型燃料)、化學轉換(直接燃燒、氣化、液化)、生物轉換(如發酵轉換成甲烷)等形式轉化為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