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盆景是怎樣的?

2021-01-08 老姚談植物

簡單的講雀梅盆景就是利用鼠李科雀梅藤屬植物製作的盆景。

雀梅藤屬在我國有16種,主要分布於南方,北方有少數幾個種,它們基本都可以作為製作盆景的材料,常見的有雀梅藤、對節刺、少脈雀梅藤等等。

雀梅藤屬植物共同特點是:藤本或直立灌木,偶爾有小喬木;有枝刺或無刺;小枝接近對生;葉片小,接近對生,排列比較密集;花序穗狀或圓錐狀,花朵小。生長環境通常在比較乾旱的灌叢中、地埂上或石縫中。

雀梅藤屬植物製作盆景的優勢:第一,株形比較小,形態變化大;第二,根幹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樸典雅;第三,葉片小,漂亮密集整齊,枝條柔軟容易扭曲造型;第四,栽培管理簡單,喜歡溫暖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強,耐乾旱瘠薄和水溼,根系發達,萌發能力強,耐修剪。

因此,雀梅盆景具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在我國作為盆景材料具有悠久歷史,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雀梅藤屬植物儘管分布比較廣泛,以前通常人們採挖山林中的自然生長材料,現在由於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不準在山林中濫採亂挖,人們培育盆景材料通常採用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兩種,種子育苗比較慢,扦插繁殖採用的比較多。這裡提醒注意,不要在森林中隨意採挖雀梅藤,如果破壞森林環境,林業部門可以依據《森林法》進行嚴格處理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小微盆景七賢之雀梅
    雀梅別名:酸色子、對節刺。鼠李科植物。綠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對生,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4.5釐米,寬0.7~2.5釐米。根幹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雀梅是製作小微盆景的絕佳素材,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土壤雀梅耐旱,耐水溼,耐瘠薄。對土質要求不嚴,酸性、中性石灰質土均能適應。選用疏鬆肥沃的微酸性腐葉土、塘泥摻顆粒風化砂或者用山土、爐碴灰和腐殖土配製。溫度光照雀梅原產南方,喜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不耐寒。
  • 盆景七賢之中雀梅是最受花友們喜愛的珍稀之品
    盆景七賢之中雀梅是最受花友們喜愛的珍稀之品。雀梅中文學名雀梅藤,別名對節刺、刺凍綠、碎米子、酸味果。雀梅因產地不同,有大葉、中葉、小葉、細葉之分,其中小葉雀梅及紅芽細葉雀梅尤為珍貴,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雀梅藤屬植物約39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南部和東部,少數種在非洲和美洲也有分布。我國有16種及3變種。其中的鉤刺雀梅藤及雀梅的變種心葉雀梅藤毛葉雀梅滕等也可用於製作盆景。雀梅的繁殖可用播種、壓條、分株等方法。製作盆景多採掘生長多年、形態奇特古雅的老樁。
  • 如何區分雀梅與小葉女貞?
    但是這兩種植物分屬不同的科,雀梅屬鼠李科雀梅藤屬,書上叫雀梅藤,小葉女貞屬木犀科女貞屬。為了更具體了解兩種植物的不同,下面分別從莖葉花果一一比較:1、莖雀梅: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2、葉雀梅:葉近對生或互生,葉紙質,通常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
  • 要想雀梅多生根,這些工作要處理好
    雀梅又叫對節刺,屬於鼠李科雀梅屬,是一種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有刺,而且對生生長,因此又叫對節刺。雀梅我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也是嶺南盆景中五大明樹之一,因此很受盆景愛好者的喜愛。那雀梅怎麼多生根?讓雀梅長得更旺?雀梅怎麼多生根?
  • 雀梅容易黃葉失枝怎麼辦?多注意這幾點,枝葉茂盛,葉片綠油油
    雀梅,很久前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雀梅屬鼠李科,根幹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很久前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雀梅有「成功之時,就是成仁之日」的說法。雀梅經過蓄養的枝條,非常的容易使枝。怎麼養護雀梅呢?
  • 適合上水石盆景點綴的植物有哪些?
    上水石因為暄而脆,可塑性很強,可以打造各種造型出來,又因為吸水性很強,可在其上種植物,因而上水石可用來製作各種各樣的盆景。上水石常常是盆景愛好者的心頭好,那麼上水石盆景適合點綴哪些植物呢?天胡荽四季常綠,莖蔓還有一種飄垂感,而且天胡荽還散發著香味,用來點綴水上石盆景別有一種風味。三葉草三葉草大家都熟悉了,翠綠的葉片小巧玲瓏,莖幹特別道德柔軟,可攀附在上水石上,到了開花季節,還會有白色、黃色和紅色的小花點綴,很有畫面感。石菖蒲形狀跟禾葉差不多,花梗是綠色的,種植在上水石上會給人一種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感覺。
  • 河邊看到3種「樹樁」,撿回家種到花盆裡,變盆景樹,有價值!
    其實也有,一些野生的盆景樹還有可能生長在潮溼的河邊,它們的長勢通常會很好。花友們若是在河邊看到下面的3種樹樁,可不要去破壞,因為將它們種植到土壤裡後,就有可能生根發芽。有花友就在河邊撿了一些樹樁,將它們種植到花盆裡,然後再養護幾年,樹樁都變成盆景樹了,還挺有價值了。而這些盆景樹的觀賞價值也很高,可以說比月季、君子蘭、虎皮蘭、綠蘿等花卉盆栽好看,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4種農村常見的樹墩子,修剪一番變成高價值盆景,觀賞性極高
    4種農村常見的樹墩子,修剪一番變成高價值盆景,觀賞性極高在眾多花卉當中,並不是所有花卉都適合製作成盆景的,只有少數花卉,在其製作成盆景之後,會擁有獨特的美感,一般來說,適合製作成盆景的花卉大多都是以灌木類樹種為主,這是因為它們的根系較為發達,很容易養活!
  • 我們一起了解,盆景如何防寒過冬,海棠和楓樹盆景應該怎祥製作
    我們一起了解,盆景如何防寒過冬,海棠和楓樹盆景應該怎祥製作導讀:盆景如何防寒過冬,對於一些喜溫暖畏嚴寒的樹種和淺盆小盆裁的盆景,由於易遭凍害,進入冬季後應按其耐寒性的不同,分別做好防寒過冬的工作。大肚榕、羅漢竹、銀邊雀、米蘭、九裡香等應移入溫室越冬。
  • 室內養盆景如何選耐陰植物?注意這4點,盆景製作成功一半
    室內養盆景如何選耐陰植物?注意這4點,盆景製作成功一半在室內養殖盆景樹樁,首先要從選擇的樹樁上面下功夫。在室內光線沒有室外好的情況下,要選擇耐陰植物是首選。在家中養殖樹樁盆景為了是能夠改變室內小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
  • 提高盆景檔次,要學會這3招,寒樹小葉才能增值
    在嶺南盆景的養護技法中,有種手法叫做脫衣換錦。意思是說,摘除老葉片,萌發新嫩芽,脫掉舊衣服,換上新衣服,使樹樁盆景葉子小而密集。截幹蓄枝法是嶺南盆景的當家造型技法,而脫衣換錦是嶺南派提高盆景檔次的修飾手法。
  • 樹木盆景新製作,我們該選取什麼材料?
    可以製作成盆景的樹木有很多種,不管是喬木還是灌木,適合作為盆景的都有很多品種。而同一品種的樹木,還可以細分很多種類,比如松樹,就有五針松、黃山松、黑松、羅漢松等細分的種類。此外,就算是同一種樹,也會有形狀的差異。那麼,樹木盆景新製作,我們該選取什麼材料?
  • 漫漫寒冬, 學會樹樁盆景的冬季防寒技巧, 來年你的盆景會更美
    因此,耐寒性強的五針松、黑松、白皮松、紫薇、石榴、梅花、海棠、蠟梅、榆樹、銀杏等,可放在室外花架上;較耐寒的桂花、格樹、六月雪、南天竹、羅漢松、雲片柏、雀梅等,可集中到朝南屋簷下或放置在南陽臺的避風處;對淺小盆景或樹勢生長不良的如山茶、杜鵑、棕竹、鳳尾竹等,可於11月底至12月上旬移入越冬室或暖棚內,長江以北地區可適當提早入室,長江以南地區可適當推遲;對南方樹種如九裡香、福建茶、大肚榕、羅漢竹、銀邊雀
  • 玩盆景,常見樹種都有哪些種類?這是我見過最全的回答,趕緊收藏
    盆景樹種的常見品種是很多的,從樹木種類上來看,可分為是松柏類、喬木類、雜木類三大類。因各個區域環境、溫度等各樣的區別,當地能夠好養易見的樹木就有有了不同。大體上來看,都會包括在以上三個範疇之內。詳細來看,又可以細分為以下眾多品種。
  • 吸水石盆景如何種植合適的植物才會更好看?
    木本植物有雀梅、六月雪、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紫杉、金錢松、地柏、絨柏、虎刺、大葉女貞、杜鵑、錦熟黃楊、榆樹等。栽種的植物要注意大小比例和植物的習性與環境的關係。植物與山石的比例要合理,植株不能過大,也不能選用大葉植物,大了就失真,使山石變得矮小,破壞了整個構圖的比例關係和盆景的意境。山頂、山坡比較乾旱,應選耐旱樹種,如小葉羅漢松、錦熟黃楊、雀梅等;而山腳水邊較溼潤,應選喜溼生的樹種如六月雪、柏類、檉柳等。只有這樣適地適樹的栽種,既符合自然規律又便於栽培管理。
  • 3種「植物」奇特,雖生長在「山上」,卻能養成「盆景樹」,名貴
    我覺得有不少的植物是很奇特的,比如一些野生的植物,它們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但植株的枝條卻很美,比如我知道的有金彈子、雀梅等盆景樹,這些植物都是比較好看的。而還有3種植物也比較奇特,植株雖然生長在山上,如果挖2棵種植到花盆裡,養護一段時候後,卻能夠稱為「盆景樹」,如果株型變好看了,那麼植株也就名貴了。比什麼君子蘭、發財樹、金錢樹、綠蘿、吊蘭、月季、茉莉花、龜背竹等花卉盆栽都有價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3種「植物」奇特,雖生長在「山上」,卻能養成「盆景樹」,名貴!
  • 盆景稀世材料:小葉鼠李
    小葉鼠李同棗樹、酸棗、雀梅都屬一科,灌木,高達2m。 小枝無毛,葉橢園狀倒卵形至圓形,葉長1.5cm一3.5cm,兩面無毛,僅背面腋有簇生柔毛腺窩;側脈2一3對,葉柄長5cm一10cm。 由於山上夏季缺件、幾架便可成為一株自然成型的天然盆景,真是稱為一絕。
  • 愛木盆景-怎樣用簡易的辦法測定盆景土壤的酸鹼性
    怎樣用簡易的辦法測定盆土的酸鹼測定pH值最簡易的方法,是從化學試劑商店買一些pH試紙、石蕊試紙和一張標準比色卡來測定。測定時,取盆土一小匙,放在清潔的碗底內。加少量蒸餾水至剛蓋上試土為止,切勿過多。然後攪勻澄清,即為土壤浸出液。
  • 傳承人|請別叫我「大師」,我就是個「做盆景的」
    盆景在日文中寫作「盆栽」,英文寫作「bonsai」,不管是讀音還是字形,分明就是中文的「盆栽」。然而,彼時的日本盆景堪稱世界盆景界頂流,歐美國家的盆景都是師從日本,他們認為盆景起源自日本,甚至看到來自中國的趙慶泉感到有些驚訝,「難道中國也有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