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蚊子折壽或是未來根除登革熱和瘧疾的關鍵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阿茂

  澳大利亞昆士蘭有一所傳統的房子,裡面有老式的家具,角落裡放著洗衣機和乾衣機,咖啡桌上放著一些特製的網籠,裡面養著成百上千的蚊子。

  訪客到這裡,通常不允許打蚊子。恰恰相反,大多數到這裡來的人都是自願用鮮血餵食蚊子的。這些蚊子一天吸血10分鐘。

  這些蚊子並不是普通蚊子。這裡是詹姆斯·庫克大學凱恩斯校園的熱帶醫學蚊子研究室,研究人員正在用他們的後院模仿一棵芒果樹樹蔭的典型環境,模擬昔日「昆士蘭人」的腹地,在這裡,飼養蚊子的網籠是由盤子和不鏽鋼網罩製成的。

  這些蚊子和模擬房正是抗擊登革熱實驗的一部分。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近幾十年來發病已經達到流行病的比例。人們設想,這種針對登革熱的研究工作也許可以用在其他昆蟲傳播疾病,包括死亡率最高的瘧疾上。正是這種可能性,使得制定這一策略的研究小組贏得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

  這項研究的潛在利益是巨大的,但在其結果得以應用之前,研究小組需要讓人們信服他們的策略是安全的。如果出了差錯,登革熱可能會蔓延得更快。

  讓蚊子早死的辦法

  登革熱因其症狀範圍從輕微的疼痛和疲勞到嚴重的關節和肌肉疼痛,故又稱「破骨熱」,標準的登革熱很少致命。另一方面,這種疾病最嚴重的一種症狀是登革出血熱,可以導致1/20的致死率,兒童死亡率最高。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常是由4種登革熱病毒中的一種引起。 1970年的時候只有9個國家發現登革熱,但時至今日卻已有60個國家出現了此病。病例的激增通常被歸咎于越來越多的國際旅遊、城市化和人口增長,加上人們沒在長期預防上投資。登革熱不能治癒,也沒有可以防治的疫苗,醫生只能做輔助式的對症治療。

  但若這世上不再有埃及伊蚊(又稱埃及斑蚊),登革熱就無法流行。

  雌性埃及伊蚊只吸食人類血液,這種花蚊子不像其他大多數蚊子種類,它們會在人類居住地繁衍,其幼蟲很容易在澆水的花盆、花盆託盤和廢棄的塑料容器中長大。有些人甚至聲稱這種蚊子很善於躲開人們準確的拍打。

  當一隻埃及伊蚊叮咬了登革熱病人後,病毒便開始在其腸道中複製,並從那裡蔓延到蚊子的唾腺,在被傳染10天至14天之後,蚊子的唾液中就有了足以感染人的病毒。

  應對登革熱的傳統辦法是滅蚊。還有一個能夠減少蚊子危害的辦法,這就是用轉基因技術改造蚊子,讓它們不能再傳播疾病。但最簡單的辦法是讓被傳染的蚊子變得有傳染性之前就早早死掉。布裡斯班昆士蘭大學斯科特·奧尼爾正領導著研發這一項目的國際小組,他說:「相對昆蟲的壽命而言,登革熱的潛伏期很長,所以如果讓蚊子死於幼年,我們用不著消滅它們,便可以消除其傳播疾病的能力。」

  但是,怎樣才能使昆蟲夭折呢?這就需要藉助一種寄生在昆蟲細胞內的奇怪細菌,這種細菌叫做沃爾巴克氏體,它們不像最具傳染性的細菌,不通過接觸傳染;相反,它們是通過宿主的卵來傳播的。其結果,沃爾巴克氏體進化出迂迴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感染宿主所產的卵。一些沃爾巴克氏體菌株會使雌蚊未經交配就產卵;另一些菌株則會讓雄蚊變成功能齊全、會產卵的雌蚊;還有一些菌株能使受感染的雄蚊精子發生改變,這樣,當這些精子讓未受感染的雌蚊卵受精的時候,卵子會因所謂的細胞質不親和而死亡。隨著受感染的雌蚊繼續和未感染及已感染雄蚊交配並產下感染的子代,感染會通過種群迅速傳播。

  所以,如果你讓野生蚊子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理論上,細菌會很快蔓延到整個蚊子種群。這樣,用一個可以縮短蚊子壽命的沃爾巴克氏體菌株就可以阻止登革熱的蔓延。美國馬裡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分子昆蟲學家賈森·羅斯岡說:「這是一種新穎的,可能非常有效的策略。從理論上講可以百分之百地消滅疾病傳播。」

  「爆米花蚊子」

  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種叫做「爆米花」的沃爾巴克氏體菌株能讓受感染昆蟲大腦混亂,從而使其短命。但問題是,這個菌株通常只感染實驗室果蠅而不是野生蚊子,所以,奧尼爾團隊打算嘗試創造出一種可以讓埃及伊蚊感染的菌株。

  3年來,他們把爆米花沃爾巴克氏體注射到成千上萬的蚊子胚胎中,然後挑選出存活的細菌。他們辛勤的工作得到了回報,在今年早些時候該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感染了新菌株的雌蚊僅存活了其通常實驗室壽命(50到60天)的一半。現在該小組正在檢查爆米花菌株是否能在蚊子種群中傳播,這正是昆士蘭模擬基地參與實驗的原因。

  在野外條件下,絕大部分蚊子的壽命只有一個月左右,染上爆米花-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壽命減半,可以大大降低蚊子傳播疾病的能力。因為雖然蚊子後代依然攜帶病菌,但其大部分存活時間都處於病毒的潛伏期中,因此病毒傳染給人的機會就大大減小。

  在一系列的實驗中,研究小組先從野外採集野生埃及伊蚊,一半用爆米花沃爾巴克氏體感染,一半沒有感染,然後一次在網籠中放入4000隻蚊子,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就要監測感染的和未感染的蚊子數目。實驗結果還在分析中,奧尼爾說,初步結果是肯定的。如果得到證實,研究小組將進入下一個步驟——監視蚊子幾代,看看沃爾巴克氏體菌株是否如預期的一樣在蚊子群體中蔓延。

  計算機模型和實驗室的研究預測,要在野生環境中建立感染沃爾巴克氏體菌株的種群,感染的昆蟲數量至少要達到種群的36%,這意味著需要釋放相當多的蚊子。奧尼爾說:「我們可能會一點點地釋放蚊子,而不會一下子把烏雲一樣的蚊子群放出來。」

  風險評估

  在釋放蚊子之前,研究小組還必須說服當局這種做法是安全的。首先,人們的擔憂是蚊子會不會將沃爾巴克氏體傳染給人。但科學家們指出,鑑於沃爾巴克氏體常見於節肢動物,大約有1/5的昆蟲體內可能潛伏著這種細菌,但迄今為止還沒在任何脊椎動物身上發現過沃爾巴克氏體,所以,它傳染給人的可能性極低。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該小組還進行了額外實驗。研究顯示,蚊子唾腺中沒有發現這種細菌,所以,人根本接觸不到這種細菌。研究人員還做實驗觀察蜘蛛、蜥蜴和其他吃蚊子的物種會不會感染這種細菌。

  一種合理的擔心是,野生蚊子可能會進化出抵抗沃爾巴克氏體的能力並重新開始活更長時間。最新的一項模擬研究認為,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並且,奧尼爾說,即便這個策略只在20或30年內有效,也能為人們贏得研製其他防蚊方法的寶貴時間。

  還有一個更令人擔憂的情景:短命蚊子可能會導致進化出快速複製、快速傳播的一種「更厲害的」登革熱病毒品系。羅斯岡說:「假如實驗失敗,事情可能會更糟,因為在感染時間和疾病傳播的動力學之間呈指數關係。」換句話說,一個快速複製的登革熱病毒可能會導致登革熱的超級大爆發。

  但奧尼爾認為,由於快速複製的生物學壓力很強烈,登革熱病毒已在儘可能快地複製了。現在正在進行的實驗室試驗,以及最終的野外試驗都將檢驗可能出現的問題。

  就算所有的科學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由於過去生物防治曾經出過意想不到的問題,對公眾能否能夠接受也要畫個問號。羅斯岡認為,由於這是旨在消滅可能會害死孩子的疾病,人們對這種試驗可能會更容易接受。

  這種辦法也可能出現法律問題。比如, A國可能會對此放行,但B國不同意,而沃爾巴克氏體卻不會理會國家邊界。奧尼爾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認為沒有外界幫助,沃爾巴克氏體只會緩慢地傳播。

  副產品:消滅瘧疾

  在研究利用細菌解決登革熱問題的同時,研究人員早就把眼睛瞄上了更大挑戰——瘧疾,因為99%的登革熱傳播是由埃及伊蚊造成,而瘧疾卻有20多種蚊子會傳播。

  奧尼爾正在嘗試將沃爾巴克氏體引入到西南太平洋瘧疾的帶菌者法老按蚊(按蚊又稱瘧蚊)體內。英國牛津大學的史蒂芬·希金斯小組和羅斯岡小組都在致力於研究非洲瘧疾病原的主要攜帶者甘比亞按蚊。

  有些人認為這招行不通,因為按蚊一般不會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然而,羅斯岡已經設法用爆米花菌株感染了甘比亞按蚊的體細胞,只是尚未成功地感染到按蚊的生殖細胞。

  奧尼爾希望在兩年內做一個試點試驗,在北昆士蘭釋放一些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埃及伊蚊。目前,泰國和越南的兩個合作小組正在用當地傳播登革熱的蚊子與凱恩斯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進行雜交,並以同樣方式檢查沃爾巴克氏體的行為。

  如果一切順利,昆士蘭養蚊房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奧尼爾小組培育沃爾巴克氏體蚊子的基地。 ★

相關焦點

  • 為了消除沒有疫苗的登革熱,他兩個月放飛了30萬隻花蚊子
    在中國主要有兩種,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 伊蚊還是比較容易辨認的,如果看到一隻帶有白色花紋的黑色蚊子,就可以判斷這是伊蚊家族的成員。 埃及伊蚊,是登革熱的重要傳播成員。 不過,埃及伊蚊並不生產登革病毒,它只是登革病毒的搬運工。
  • 瘧疾、天花、登革熱……那些古老疾病今天消失了嗎
    登革熱、瘧疾、天花等諸多人類古老的疾病,即便今天無法被完全消滅,但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已經完全可防可控——「魔鬼」遠遁,但並未消失11月13日,在葉門薩那,感染瘧疾的兒童在醫院接受治療。新華社發(穆罕默德攝)11月12日,葉門胡塞武裝發表聲明宣布,其控制下的多個省份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日益蔓延的登革熱、瘧疾等疫情。儘管以人類社會現有的醫療技術水平,瘧疾等傳染病已在全球很多地方可防可控。但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即使是被捆縛起來的「惡魔」,也可能找到空隙,捲土重來。
  • 為培養能對抗登革熱的蚊子,澳洲科學家每天讓成千上萬隻蚊子叮自己
    叮滿蚊子的科學家的手臂一位勇敢的澳大利亞科學家講述了他任何讓成千上萬的蚊子叮咬自己的手臂,作為一種致命傳染病研究的一部分。據《科學警報(ScienceAlert)》雜誌報導,墨爾本大學的佩蘭·斯託特·羅斯博士每天都讓蚊子叮咬他的血,以期望找到方法來消除世界上的登革熱。
  • 對付登革熱 此蚊來「幫忙」
    在全球範圍,白紋伊蚊就是最具有侵越性的入侵物種之一,同時也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然而,傳統的化學消殺法對白紋伊蚊的控制效果不佳。奚志勇團隊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利用共生菌和射線相結合的技術,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讓白紋伊蚊「斷子絕孫」,以達到種群控制的效果,最終阻斷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
  • 美國將釋放數百萬基因編輯蚊子消除瘧疾 專家:恐適得其反
    蚊子作為人類「第一殺手」,平均每年會導致725000人死亡,其中大約有66萬人死於瘧疾。而美國為了消滅瘧疾,計劃投放一種經過基因編輯的蚊子。6月8日,據外媒報導,今年夏天,美國為阻止瘧疾等致命疾病的傳播,將在美國各地投放一種經過基因編輯的蚊子,旨在通過蚊子交配以減少蚊子數量並消滅瘧疾。眾所周知,蚊子會攜帶瘧原蟲並傳播瘧疾,此外,也能傳染乙型腦炎、登革熱、黃熱病、西尼羅病毒等其他一些對人體威脅嚴重的疾病。
  • 為遏制登革熱,澳大利亞科學家捨身餵五千隻蚊子,密集恐懼慎入
    根據外國新聞網站網站9月30日的報導,墨爾本大學就有一位昆蟲學家為了研究如何根除登革熱,把自己的胳膊「獻給」了成千上萬的蚊子。登革熱病毒通過蚊子傳播的有效方法。最有前景的一個方法是用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感染大量蚊子。沃爾巴克氏菌可以自然阻斷登革熱傳播,並可在蚊子後代體內停留。
  • 感染蚊子消滅登革熱效果驚人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O』Neill團隊培育了感染沃爾巴克氏菌的伊蚊實驗室種群,並發現這些伊蚊不會傳播病毒,包括登革熱病毒。該小組首先開始在澳大利亞東北部部分地區釋放這些蚊子,這些地區會周期性地暴發登革熱——這種病每年影響全球近4億人,導致25000人死亡,主要發生在亞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 轉基因蚊子或切斷「蚊疫」?讓蚊子無「毒」可傳
    目前,我省共記錄蚊子7屬21種,其中按蚊、庫蚊、伊蚊3個屬的蚊類佔半數以上,並與傳播人類疾病的關係最為密切。  「蚊子傳播的疾病達幾十種之多,常見的、危害比較大的疾病包括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以及目前正在美洲流行的寨卡熱等。」黃鋼舉例說,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瘧疾仍在92個國家和地區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發病人數達到1.5億,死於瘧疾者逾200萬人。
  • 蚊子也是有用的!消滅登革熱,蚊子顯神功
    該小組首先開始在澳大利亞東北部部分地區釋放這些蚊子,這些地區會周期性地暴發登革熱——這種病每年影響全球近4億人,導致25000人死亡,主要發生在亞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這種細菌往往會迅速蔓延到當地的蚊子群中,2018年在澳大利亞湯斯維爾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不同街區釋放了400萬隻蚊子後,登革熱發病率直線下降。但這項研究不包括沒有釋放蚊子的對照區。同時,相比該病毒流行的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澳大利亞的登革熱疫情沒那麼嚴重,也不頻繁。
  • 消滅登革熱的蚊子策略效果驚人
    流行病學家通常說話比較謹慎,但他們對於一項旨在阻止蚊子傳播疾病的生物技術的最新試驗結果,做出了「令人吃驚」和「劃時代」的評價。在印度尼西亞日惹進行的試驗表明,釋放經過改良的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可以阻止這種昆蟲傳播某些病毒,從而導致該地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
  • 蚊子,消滅登革熱就靠你了-虎嗅網
    但新近公布的一項旨在阻止蚊媒疾病傳播的生物技術試驗結果,卻讓他們使用了「驚人」和「劃時代」這種形容詞。這項試驗是在印度尼西亞日惹市進行的:通過釋放經改造而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阻止蚊子傳播某些病毒,令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證明自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這項技術,有望使世界擺脫一些致命的疾病。
  • 廣州有城中村已試點投放「絕育蚊子」,下一步將會是老城區!
    2015年3月起,「絕育蚊子」技術在廣州沙仔島進行第一個田間試驗點釋放。2016年3月,第二個田間試驗點在番禺大刀沙島進行。目前該項目進展如何?10月20日,「基於沃爾巴克氏體技術控制登革熱和瘧疾國際研討會」在中山大學南校區召開。
  • 為消滅登革熱,科學家用身體餵養幾千隻感染細菌的蚊子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一小部分病例繼續發展為登革出血熱或休克症候群,引起皮下出血和嚴重嘔吐。而消滅登革熱最關鍵的就是要消滅病毒傳播媒介--埃及伊蚊。一種稱為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被選中為「天之驕子」,由此開啟了一場「以蚊治蚊」的戰鬥。
  • 探秘世界最大蚊子工廠:每周生產50萬絕育雄蚊(組圖)
    回顧當時的情形,奚志勇還掩飾不住喜悅和興奮。「科學研究常常是結果沒有期盼的好。這是唯一一次,真實的情況比想要的好,當初大家的感覺都是too good to be true。」  針對沃爾巴克氏體的應用研究,隨之加速。比爾·蓋茨是這個技術的最早推行者和強有力支持者。「他投入超過1500萬美元,希望把該技術開發成抗登革熱、瘧疾和其他蚊媒病的工具。」
  • 英國男子在印度感染新冠、瘧疾和登革熱,又被毒蛇咬傷後倖存,網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一名英國男子在印度感染了新冠、瘧疾和登革熱,又被一條毒蛇咬傷後倖存」,近日,多家外媒報導了這樣一位「既倒黴又幸運」的男子。報導稱,該男子目前已經出院,醫生預計他將在不久後康復。
  • 登革熱疫情高發,上海已報告9例輸入性病例,防控關鍵滅「花腳蚊子」
    近日,泰國、斯裡蘭卡、新加坡、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等東南亞和南美洲國家登革熱疫情高發,其中新加坡病例超過20600例,遭遇「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疾控中心獲悉,截至目前,本市已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9例。
  • 蚊子:人類的頂級掠食者,每年殺死70萬人
    比爾蓋茨基金會曾經統計過最致命動物排行榜,蚊子、人分別奪得冠亞軍:人每年殺死475,000人,蚊子殺死75,000人,無情碾壓了瘋狗、老虎和鯊魚等這些恐怖的生物。(也有說蚊子每年致死100萬人)蚊子之所以恐怖,就在於它是許多病原體的中間寄主,能傳播瘧疾、寨卡病、登革熱、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八十多種疾病。
  • 揭秘超級蚊子工廠:一周可產300萬隻
    給蚊子注射的這種細菌名為沃爾巴克氏體——攜帶了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後,所產的卵不能發育。因此,通過大量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U的雄蚊,可以使蚊蟲種群數量降低至不足以引起登革熱流行。而蚊子感染沃爾巴克氏體後,登革病毒就無法在其體內繁殖和傳播,這些蚊子也就無法把登革病毒等傳染給人類。
  • 蚊子叮咬不會傳播愛滋病
    有人說,瘧疾能傳播,為什麼愛滋病就不行?其實瘧疾和愛滋病沒有什麼可比性的,一個是寄生蟲感染,一個是病毒感染。一般來說病毒感染能不能傳播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病毒本身在蚊子體內是如何存在的?
  • 世界大瘟疫啟示錄丨瘧疾:禍害人類數萬年,它為何還不罷休?
    就是這種複雜又頑固的傳染病,在蚊子的嗡嗡聲中,陰魂不散地遊蕩在整個人類歷史。全球根除瘧疾項目並不「全球」出於以上原因,瘧疾早早被列入人類決定根除的傳染病名單。只是其過程一直很不順利。這個全球性根除瘧疾項目還存在另一個重大「BUG」。該項目取得的進展,主要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且按蚊繁殖季節沒那麼長的國家。一個關鍵地區被有意無意地遺忘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