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報告9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廈門也發布登革熱高風險等級。新加坡今年的登革熱病例總數已達22403例(截止8月4日)。
這種熱病沒有疫苗,目前也沒有特效藥物。也就是說,最好的控制辦法,就是「不要感染」。
雖然登革熱不會人傳人,但並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因為登革熱是一種蟲媒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簡直防不勝防。
今年降水頻繁,比往年更加潮溼。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雜談菌覺得今年的蚊蠅、蟑螂都比往年要多一些。
前幾天雜談菌修空調,開了一會兒窗戶,當天晚上就發現家裡多了幾隻「花蚊子」。沒錯,這就是登革熱、黃熱病、寨卡病毒等多種疾病傳播的元兇:伊蚊。
乘坐奴隸船,漂洋過海來叮你
伊蚊屬是蚊科中的老大哥,家族成員種類多,且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國主要有兩種,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
伊蚊還是比較容易辨認的,如果看到一隻帶有白色花紋的黑色蚊子,就可以判斷這是伊蚊家族的成員。
埃及伊蚊,是登革熱的重要傳播成員。
不過,埃及伊蚊並不生產登革病毒,它只是登革病毒的搬運工。所以,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如果叮你之前,這隻伊蚊沒有吸食過登革熱患者的血液,不攜帶登革病毒的話,那這次叮咬只會讓你身上起一個大包,並癢上很久。
人類與熱病鬥爭的歷史久遠,但從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發現微生物至今的歷史,只有大約350年。
大約17世紀末,蟲媒病毒中最兇猛的黃熱病毒,通過乘坐奴隸船,從西非來到美洲的埃及伊蚊,傳入巴西。
對於這些惱人的小蟲子來說,奴隸船簡直是一個絕佳的繁殖環境,提供「一條龍服務」。
甲板下面的飲用水,是它們的產房和育嬰室;擠在一起的奴隸們,是它們的食堂。伊蚊對於旅行沒什麼興趣,在屋子中定居之後,一般不會離開。
一個好消息是,人類已經有了黃熱病的疫苗;壞消息是,登革熱疫苗目前還沒有研發出來。如果感染了登革熱病毒,大約3-7天後,患者會感覺到高熱、頭疼、肌肉痛等症狀。
雖然登革熱死亡率不高,但若並發登革出血熱的話,可能會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樞性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約為20%。
每年,全世界因伊蚊叮咬感染登革熱的人多達4億。雖然痊癒之後,患者會獲得免疫力,但是,登革熱病毒血清型,共有四種,都在流行。即便患者痊癒,獲得其中一種血清型的免疫力,其他三種血清型仍然可能感染。
更讓人頭大的是,不同血清型交叉感染,並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會增大。也就是說,死亡風險增加。
那麼,如何有效控制登革熱呢?
在20世紀50年代,由於DDT等殺蟲劑的大量使用,伊蚊的種群數量一度降到很低。但殺蟲劑的濫用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其他物種大量死亡,同時蚊蟲也會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
總之,完全靠殺蟲劑控制伊蚊數量,不是長久之計。
消除登革熱
通過滅殺伊蚊切斷登革熱的傳播途徑,確實是一種辦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澳大利亞一位叫斯科特·奧尼爾的生物學家和他的團隊,有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大目標:消除登革熱。這個聯盟選擇的方法是:放出更多的伊蚊。
WTF?滅都滅不掉,還要放生更多,這是弄啥嘞?
奧尼爾團隊放出的蚊子,體內攜帶著一種細菌:沃爾巴克氏體。這是一種在節肢動物中常見的共生菌,會影響寄主的生殖發育。但自然界中,沃爾巴克氏體還沒有感染伊蚊。
奧尼爾本打算通過基因工程,讓沃爾巴克氏體攜帶登革熱抗體,再用這種細菌感染伊蚊。這樣,登革熱病毒無法在伊蚊體內增殖,也就不會感染人類了。
努力幾年之後,奧尼爾遺憾放棄,因為……太難了。
當然,消除登革熱的大目標是一定要實現的。奧尼爾團隊換了一種方法,打算用一種毒性很強的沃爾巴克氏體菌株感染蚊子,讓蚊子「折壽」。體內的登革熱病毒來不及增殖併到達涎腺,蚊子就死掉了。
為了用沃爾巴克氏體感染蚊子,奧尼爾團隊在顯微鏡下做了幾十萬次注射的嘗試,才成功獲得感染這種細菌的蚊子。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是,這種菌株毒性太大了,雌蚊子來不及生育就死掉了,即便成功產卵,卵的活性和數量都很差,根本無法把細菌傳播出去。
兜兜轉轉回到原點,卻忽然柳暗花明:奧尼爾發現,根本不用那麼麻煩,只要攜帶沃爾巴克氏體,就能讓果蠅對登革熱、黃熱病等病毒產生抗性。
果蠅能做到,蚊子難道做不到嗎?實驗表明,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也可以。
那麼,能否成功讓沃爾巴克氏體在伊蚊當中傳播開來呢?奧尼爾團隊將未感染的蚊子和已感染的蚊子放在同一個籠中混養,每天送幾個人進去餵養蚊子,這幾個人真是太讓人欽佩了。
只用了三個月時間,蚊子幼蟲全員感染,這招可行!
不過,在放生蚊子之前,另一個問題是人們的疑慮:沃爾巴克氏體是否對人類有害呢?對此奧尼爾團隊也做過實驗,結果是,蚊子的捕食者不會感染這種細菌,人類也不會感染。
2011年1月,奧尼爾開始在街道中釋放這些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兩個月的時間內,他們便放出了30萬隻蚊子。而四個月過去,感染的蚊子佔據了總數的80-90%。
伊蚊不喜歡旅行,要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消除登革熱,奧尼爾的團隊需要將這種方法推廣到世界各地。
以蚊滅蚊
2014年,廣州爆發了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截至2014年10月21日零時,2014年廣東全省共有20個地級市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38753例。
廣州是伊蚊的高度適生區,也是我國的登革熱風險區。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科研團隊在研究轉基因蚊子或是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以減少蚊子種群數量,阻斷蚊媒疾病的傳播。在廣州,中山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奚志勇團隊也開展相關試驗,而且是感染沃爾巴克氏體蚊子的升級版。
除了感染這種細菌之外,這些雄蚊子還受到輻射,失去了生育能力。放飛之後,它們不但可以傳播沃爾巴克氏體,還能使雌蚊子產下的卵無法孵化。
既無法傳播登革熱,又減少蚊子數量,簡直是雙管齊下。
不過,這種以蚊滅蚊的技術要推廣開來,還需要時間。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清理滋生伊蚊的環境。
由於伊蚊定居在我們家中後,一般不會主動離開,我們可以通過及時清除積水、水培植物改為土培、封堵樹洞、及時清除垃圾等方式,消除伊蚊的滋生環境。
即便我國登革熱的感染風險不高,被伊蚊咬了,也比別的蚊子更癢啊。
魚缸的水無法清除怎麼辦呢?魚缸反而最不需要擔心,只要養幾條魚,它們就會把蚊子幼蟲吃掉啦!
最後,恭喜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吉林、黑龍江等地的小夥伴。這些地區不適合伊蚊生存,你們大可不必擔心了。
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今年的蚊蟲蟑螂比較多呢?你們那裡是否有伊蚊出沒呢?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P.S. 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雜談菌,咱們慢慢聊呀~
感謝關注「逸史雜談」
歷史 | 文化 | 人物 | 拆書
每天了解多一點
參考資料
《我包羅萬象》埃德·揚
《人類大瘟疫》馬克·霍尼斯鮑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