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誘餌!為消滅登革熱,澳科學家用身體餵養幾千隻感染細菌的蚊子

2020-12-03 健康界

最近,墨爾本大學的一名昆蟲學家PerranRoss的手臂,被密密麻麻的蚊子「吸血」的視頻在社交網上遭瘋狂轉發。Ross這一瘋狂的舉動並非自虐,而是在為科學獻身--消滅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一小部分病例繼續發展為登革出血熱或休克症候群,引起皮下出血和嚴重嘔吐。

英國《柳葉刀》雜誌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受氣候變化影響,自1990年以來,登革熱病例數每10年就上升近一倍。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記錄了420萬病例。因此,消滅登革熱也就成為全球科學家重點攻克的對象。

而消滅登革熱最關鍵的就是要消滅病毒傳播媒介--埃及伊蚊。一種稱為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被選中為「天之驕子」,由此開啟了一場「以蚊治蚊」的戰鬥。

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是一種寄生在細胞內的細菌,它的宿主主要為節肢動物和一些線蟲,不會感染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科學家認為,世界上60%的蚊子都有可能感染這種細菌。

其實,利用沃爾巴克氏體消滅登革熱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養出一群蚊子,來消滅另一群蚊子」。

科學家們讓雄蚊子感染一種沃爾巴克氏體菌株,再大量放飛。這種感染不會降低雄蚊子的交配競爭力,因此可以與野生雌蚊子實現正常交配產卵。但沃爾巴克氏體感染會導致胞質不相容性,令這些蚊卵在胚胎發育早期死亡,不能孵出蚊子幼蟲。這樣就達到了給蚊群絕育的目的。

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傳播登革熱的伊蟲不會自然而然地感染沃爾巴克氏體,而且也沒有一種容易的方法來大量感染它們。因此,製造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蚊蟲也是一項艱巨的個工程。

首先,科學家要在比針尖還小的蚊卵中將沃爾巴克氏體導入其體內,研究人員每天需要聚精會神地注射幾百枚卵子。然而,注射後的成活率並不高,活下來的還要再經歷培養、篩選,由此才能建立穩定的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蚊株。

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墨爾本大學昆蟲學家PerranRoss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對些蚊子進行研究,檢測被沃爾巴克氏體對蚊子的長期影響和穩定性。其中部分工作包括為這些蚊子提供食物,而Ross就是「誘餌」。

今年5月,Ross在一天內餵食了5000隻蚊子後,他的手臂被叮咬的照片在網上瘋傳。Ross:「如果它們吸血吸得歡快,手臂就會產生刺痛感,但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輕微的刺激。過一會兒肯定會癢的。我的胳膊一伸出來,就忍不住要抓。」

Ross在未來很可能會餵養更多的蚊子。事實證明,沃爾巴克氏體不僅降低了登革熱的感染率,還可能限制其他蚊媒疾病的感染,同時縮短了感染這種病的埃及伊蚊的壽命。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alert.com/wolbachia-mosquitoes-could-be-the-world-s-solution-to-dengue-fever

本文來源前瞻網

相關焦點

  • 為消滅登革熱,科學家用身體餵養幾千隻感染細菌的蚊子
    最近,墨爾本大學的一名昆蟲學家PerranRoss的手臂,被密密麻麻的蚊子「吸血」的視頻在社交網絡遭瘋狂轉發。Ross這一瘋狂的舉動並非自虐,而是在為科學獻身--消滅登革熱。而消滅登革熱最關鍵的就是要消滅病毒傳播媒介--埃及伊蚊。一種稱為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被選中為「天之驕子」,由此開啟了一場「以蚊治蚊」的戰鬥。
  • 感染蚊子消滅登革熱效果驚人
    在印度尼西亞日惹進行的試驗表明,釋放經過改良的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可以阻止這種昆蟲傳播某些病毒,從而導致該地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即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沃爾巴克氏菌技術,能使世界擺脫一些致命的蚊媒疾病。從2016年開始,在日惹隨機指定的地區,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在6個月內被釋放。與未釋放蚊子的地區相比,這些地區的登革熱發病率在釋放後幾年降低了77%。
  • Nature:沃爾巴克菌感染蚊子消滅登革熱效果驚人
    與沒有釋放這些蚊子的地區相比,登革熱患病率在過去幾年中降低了77%。▲實驗室裡一盤感染了Wolbachia的雄蚊,這些蚊子將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城市中釋放  圖:Nature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學院的媒介生物學家PhilipMcCall說:「減少了77%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
  • 為培養能對抗登革熱的蚊子,澳洲科學家每天讓成千上萬隻蚊子叮自己
    叮滿蚊子的科學家的手臂一位勇敢的澳大利亞科學家講述了他任何讓成千上萬的蚊子叮咬自己的手臂,作為一種致命傳染病研究的一部分。據《科學警報(ScienceAlert)》雜誌報導,墨爾本大學的佩蘭·斯託特·羅斯博士每天都讓蚊子叮咬他的血,以期望找到方法來消除世界上的登革熱。
  • 讓蚊子折壽或是未來根除登革熱和瘧疾的關鍵
    所以,如果你讓野生蚊子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理論上,細菌會很快蔓延到整個蚊子種群。這樣,用一個可以縮短蚊子壽命的沃爾巴克氏體菌株就可以阻止登革熱的蔓延。美國馬裡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分子昆蟲學家賈森·羅斯岡說:「這是一種新穎的,可能非常有效的策略。從理論上講可以百分之百地消滅疾病傳播。」
  • 消滅登革熱的蚊子策略效果驚人
    流行病學家通常說話比較謹慎,但他們對於一項旨在阻止蚊子傳播疾病的生物技術的最新試驗結果,做出了「令人吃驚」和「劃時代」的評價。在印度尼西亞日惹進行的試驗表明,釋放經過改良的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可以阻止這種昆蟲傳播某些病毒,從而導致該地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
  • 勇敢科學家讓5千隻蚊子叮自己:為了研究致命傳染病
    普通人被一兩隻蚊子咬,已經難以忍受。如果把自己餵給5000隻蚊子,這是怎樣一種勇氣?據英媒近日報導,專門研究蚊蟲與傳染病學的墨爾本大學科學家羅斯(Perran Scott-Ross)講述了他如何讓成千上萬的蚊子叮咬他的手臂,這是一種致命傳染病研究的一部分。
  • 澳洲小哥每天讓5千隻蚊子咬自己!為了讓全球蚊子感染一場大流行病!
    科學家讓實驗室裡的蚊子都感染上沃爾巴氏菌,然後再把它們放歸野外,去感染別的蚊子。一旦染上這種細菌蚊子就再也沒法傳播病毒!首先,這個實驗精挑細選出5千隻繁育能力極佳的精壯母蚊子。然後就要一隻一隻地把細菌注射進它們體內。
  • 科學家餵飽5千隻蚊子:研究致命傳染病
    普通人被蚊子咬,已經難以忍受。而餵給5000隻蚊子,是怎樣的一種勇氣?羅斯博士餵養的昆蟲感染了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一種已知能阻止登革熱傳播的細菌據報導,沃爾巴克氏菌已經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傳染性細菌,它正在幫助科學家對抗登革熱。羅斯每天與這些蚊子一起工作,監測沃爾巴氏菌在澳大利亞蚊子中的長期影響和穩定性。其工作的一部分是餵養數千個飢餓的嘴巴而羅斯本人就是誘餌。
  • 科學家餵飽5千隻蚊子:研究致命傳染病!
    普通人被蚊子咬,已經難以忍受。而餵給5000隻蚊子,是怎樣的一種勇氣?  羅斯博士餵養的昆蟲感染了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一種已知能阻止登革熱傳播的細菌。  據報導,沃爾巴克氏菌已經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傳染性細菌,它正在幫助科學家對抗登革熱。  羅斯每天與這些蚊子一起工作,監測沃爾巴氏菌在澳大利亞蚊子中的長期影響和穩定性。其工作的一部分是餵養數千個飢餓的嘴巴而羅斯本人就是誘餌。
  • 蚊子,消滅登革熱就靠你了-虎嗅網
    這項試驗是在印度尼西亞日惹市進行的:通過釋放經改造而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阻止蚊子傳播某些病毒,令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證明自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這項技術,有望使世界擺脫一些致命的疾病。 試驗在隨機指定的日惹市部分地區釋放了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
  • 蚊子也是有用的!消滅登革熱,蚊子顯神功
    大約60%的昆蟲攜帶沃爾巴克氏菌,但這種細菌不會自然感染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以及許多其他病毒的伊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O』Neill團隊培育了感染沃爾巴克氏菌的伊蚊實驗室種群,並發現這些伊蚊不會傳播病毒,包括登革熱病毒。
  • 美國之後,法澳也正在研究超級蚊子!曾造出「細菌蚊」釋放多國
    「法澳」也正在研究超級蚊子根據《phys》雜誌報告指出,近幾十年來,其實科學研究人員們一直在努力抗擊登革熱等致命的蚊媒疾病,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確實我們也看到了,每年因為蚊子而帶來的傷亡也還是不小。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來,登革熱病例增加了8倍,從2000年的50萬例增加到2019年的420萬例,而10年之前,澳大利亞的研究就已經在進行研究,法國是否在進行不清楚,但是如今兩者是在合作進行研究之中。之前採用的方式是用一種細菌感染雌性蚊子來消除蚊子,這種細菌可以消除登革熱等病毒向人類的傳播,從而避免受到影響。
  • 勇敢科學家讓5千隻蚊子叮自己:叮咬後還不能抓撓
    普通人被一兩隻蚊子咬,已經難以忍受。如果把自己餵給5000隻蚊子,這是怎樣一種勇氣?據英媒近日報導,專門研究蚊蟲與傳染病學的墨爾本大學科學家羅斯(Perran Scott-Ross)講述了他如何讓成千上萬的蚊子叮咬他的手臂,這是一種致命傳染病研究的一部分。
  • 為了消除沒有疫苗的登革熱,他兩個月放飛了30萬隻花蚊子
    一個好消息是,人類已經有了黃熱病的疫苗;壞消息是,登革熱疫苗目前還沒有研發出來。如果感染了登革熱病毒,大約3-7天後,患者會感覺到高熱、頭疼、肌肉痛等症狀。 雖然登革熱死亡率不高,但若並發登革出血熱的話,可能會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樞性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約為20%。
  • 勇敢科學家讓5千隻蚊子叮自己:叮咬後還不能抓撓
    普通人被一兩隻蚊子咬,已經難以忍受。如果把自己餵給5000隻蚊子,這是怎樣一種勇氣?羅斯博士餵養的昆蟲感染了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一種已知能阻止登革熱傳播的細菌。據報導,沃爾巴克氏菌已經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傳染性細菌,它正在幫助科學家對抗登革熱。
  • 科學家用自己手臂餵飽5000隻蚊子!這科研做得也太拼了吧
    …(高能預警)很多人不知道,Ross博士不惜為科學獻身的背後,卻是人類抗擊蚊子的又一次突破性勝利!要知道,蚊子之所以對人類最為致命,原因在於它們在吸血的同時,還會傳染登革熱,寨卡一類的致命病毒,以及傳播瘧原蟲引發瘧疾。這些情形在熱帶地區(尤其非洲)尤為普遍。Ross博士所在的澳大利亞,過去也曾爆發過零星登革熱。要消滅登革熱,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杜絕病毒的傳播載體——蚊子。
  • 為消滅蚊子,美國釋放了7.5億隻轉基因品種,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蚊子是一種有害卻又無處不在的生物。他們不僅吸人血,還會在順口朝你的身體吐口水,口水中那些蟻酸、抗凝血劑及成分不明的蛋白質則會讓人奇癢難忍,身體上腫起一個個小包。更嚴重的是,蚊子還是許多病毒或者寄生蟲的攜帶者。當它們叮咬人類時,病毒或寄生蟲就有可能會感染人體。
  • 谷歌母公司打算消滅全世界的蚊子
    當這8萬隻實驗室培養的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公蚊子與大自然中的母蚊子交配之後,結果是悄無聲息的殺戮:它們將無法繁殖後代。準確地說應該是79999隻。「有一隻剛剛撞到擋風玻璃上了,」克勞福德說。Alphabet公司把消除通過蚊子傳播的疾病當成一項嚴肅的使命,但這只是該公司進軍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的諸多行動之一。
  • 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給蚊子做絕育手術,但是蚊子能被消滅嗎?
    研究發現,經蚊子傳播的疾病多達80餘種,我國僅發現乙腦和登革熱兩種,他們都是通過蚊子的刺叮咬而傳播。登革熱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乙腦則是一種動物源性的疾病,藉助蚊子叮咬由動物傳給人,主要在豬、鳥類之間傳播。更聳人聽聞的不久前,大洋彼岸不少牛馬活活被被蚊群吸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