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家通常說話比較謹慎,但他們對於一項旨在阻止蚊子傳播疾病的生物技術的最新試驗結果,做出了「令人吃驚」和「劃時代」的評價。在印度尼西亞日惹進行的試驗表明,釋放經過改良的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可以阻止這種昆蟲傳播某些病毒,從而導致該地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即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沃爾巴克氏菌技術,能使世界擺脫一些致命的蚊媒疾病。從2016年開始,在日惹隨機指定的地區,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在6個月內被釋放。與未釋放蚊子的地區相比,這些地區的登革熱發病率在釋放後幾年降低了77%。 「仔細審查全部數據非常重要,但77%的降幅確實非同尋常,這意味著巨大的希望。」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生物學家Philip McCall說。該試驗由非營利性組織世界蚊子計劃(WMP)協調,希望將這種蚊子部署到世界各地登革熱流行地區。日惹試驗中使用的方法是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微生物學家、WMP主任Scott O』Neill領導的一個團隊首創的。大約60%的昆蟲攜帶沃爾巴克氏菌,但這種細菌不會自然感染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以及許多其他病毒的伊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O』Neill團隊培育了感染沃爾巴克氏菌的伊蚊實驗室種群,並發現這些伊蚊不會傳播病毒,包括登革熱病毒。該小組首先開始在澳大利亞東北部部分地區釋放這些蚊子,這些地區會周期性地暴發登革熱——這種病每年影響全球近4億人,導致25000人死亡,主要發生在亞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這種細菌往往會迅速蔓延到當地的蚊子群中,2018年在澳大利亞湯斯維爾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不同街區釋放了400萬隻蚊子後,登革熱發病率直線下降。同時,相比該病毒流行的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澳大利亞的登革熱疫情沒那麼嚴重,也不頻繁。日惹加札馬達大學公共衛生研究員Adi Utarini和同事將該市近40萬人分成24個集群,隨機挑選了12個集群位於釋放蚊子的地區,12個集群位於對照地區。研究人員與日惹各地的診所合作,在數千名出現急性發燒的病例中,發現了400例登革熱確診病例。然後,他們比較了登革熱患者(其中大多數是兒童)過去兩周在什麼地方,以確定他們是否在已經釋放蚊子的地區。由於印度尼西亞冠狀病毒病例數量不斷增加,6月份的試驗比預定時間提前了幾個月。在釋放帶菌蚊子的地區,登革熱病例減少了77%,導致人們患這種疾病的可能性降低3/4。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LSHTM)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統計學家Nicholas Jewell說,他自20世紀80年代愛滋病流行以來一直在研究傳染病幹預措施。Jewell認為,他們對登革熱病例減少的估計是保守的,因為許多人可能在帶菌蚊子分布的地區之間移動。 McCall說,由於基礎數據尚未公布,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答,例如不同地區的保護水平如何變化,及其與沃爾巴克氏菌在當地居民中的流行率的關聯。 LSHTM流行病學家Neal Alexander說,「登革熱發病率的下降提供了支持使用沃爾巴克氏菌的強有力證據。」研究人們在治療區和未經治療區域之間的移動性如何影響保護結果,應該有助於確定釋放帶菌蚊子在其他地方的可推廣性。WMP希望在未來5年內在覆蓋7500萬登革熱風險人群的地區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並在10年內覆蓋5億人。
《中國科學報》 (2020-09-07 第2版 國際)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點讚+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