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沃爾巴克菌感染蚊子消滅登革熱效果驚人

2021-01-20 Wolbaki威佰昆生物滅蚊


威佰昆消息,近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篇新論文,再次證明感染了沃爾巴克菌的雄蚊能夠有效地消除登革熱的傳播。

該論文指出,這一項在印度尼西亞城市進行的研究表明,通過釋放具有改良的沃爾巴克菌的雄蚊,阻止了這種昆蟲傳播某種病毒,從而使登革熱病例急劇減少。研究人員說,這項發現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表明自1990年代以來正在發展的這項技術可以消除世界上的一些致命疾病。從2016年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城市Yogyakarta進行的試驗將感染了沃爾巴克菌的雄蚊釋放到城市的隨機指定區域。與沒有釋放這些蚊子的地區相比,登革熱患病率在過去幾年中降低了77%。▲實驗室裡一盤感染了Wolbachia的雄蚊,這些蚊子將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城市中釋放  圖:Nature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學院的媒介生物學家PhilipMcCall說:「減少了77%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是一個真正的突破,對我們,對人民,都是一個新的希望,」該研究的共同負責人,印度尼西亞加賈達瑪達大學公共衛生研究員AdiUtarini說。本次印度尼西亞城市Yogyakarta投放試驗中所使用的方法,是由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微生物學家、WMP主任Scott O』 Neill領導的團隊率先開展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準備感染了沃爾巴克菌的雄蚊子樣本  圖:Nature
該小組首先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的部分地區開始釋放這些蚊子,在這些地區周期性地登革熱——這種疾病影響了世界約4億人,造成25000人死亡,主要發生在亞洲、太平洋、拉丁美洲的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攜帶沃爾巴克菌的雄蚊被釋放到環境中後,細菌便會迅速擴散到整個當地蚊子種群中,2018年的一項釋放計劃發現,在不同地區釋放了400萬隻蚊子之後,登革熱患病率暴跌。▲Nature於 2018年8月8日發布的文章,表示該技術令澳大利亞的登革熱率暴跌   圖:Nature但是該研究沒有考慮到對照區域,即沒有釋放蚊子的區域的情況。而且與在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城市相比,澳大利亞的登革熱疫情範圍也更小、更不頻繁。為了填補這些空白,WMP發起了Yogyakarta試驗。Utarini和她的同事們將這座人口近40萬人的城市分為24個區域,並隨機選擇12個進行蚊子釋放,其他12個作為對照。研究人員與診所合作,在數千名出現急性發燒的人群中鑑定出400例確診的登革熱病例。然後,他們比較了前兩周內登革熱患者的去向,以確定他們是否曾在蚊子被釋放的地區。由於印尼的冠狀病毒病例上升,該試驗的數據在6月份被披露,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幾個月。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統計學家NicholasJewell說,但是結果「相當驚人」。在感染了沃爾巴克菌的地區,登革熱病例減少了77%,這意味著人們患這種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4倍。流行病學家NealAlexander表示,登革熱率的下降「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使用沃爾巴克菌的成功性」。WMP希望在今後5年內在復蓋7500萬登革熱風險組的地區釋放帶有沃爾巴克菌的蚊子,在10年內復蓋5億人。


商務郵箱:marketing@wolbaki.com

相關焦點

  • 感染蚊子消滅登革熱效果驚人
    在印度尼西亞日惹進行的試驗表明,釋放經過改良的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可以阻止這種昆蟲傳播某些病毒,從而導致該地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即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沃爾巴克氏菌技術,能使世界擺脫一些致命的蚊媒疾病。從2016年開始,在日惹隨機指定的地區,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在6個月內被釋放。與未釋放蚊子的地區相比,這些地區的登革熱發病率在釋放後幾年降低了77%。
  • 消滅登革熱的蚊子策略效果驚人
    流行病學家通常說話比較謹慎,但他們對於一項旨在阻止蚊子傳播疾病的生物技術的最新試驗結果,做出了「令人吃驚」和「劃時代」的評價。在印度尼西亞日惹進行的試驗表明,釋放經過改良的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可以阻止這種昆蟲傳播某些病毒,從而導致該地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
  • 為消滅登革熱,科學家用身體餵養幾千隻感染細菌的蚊子
    最近,墨爾本大學的一名昆蟲學家PerranRoss的手臂,被密密麻麻的蚊子「吸血」的視頻在社交網絡遭瘋狂轉發。Ross這一瘋狂的舉動並非自虐,而是在為科學獻身--消滅登革熱。而消滅登革熱最關鍵的就是要消滅病毒傳播媒介--埃及伊蚊。一種稱為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被選中為「天之驕子」,由此開啟了一場「以蚊治蚊」的戰鬥。
  • 為消滅登革熱,澳科學家用身體餵養幾千隻感染細菌的蚊子
    最近,墨爾本大學的一名昆蟲學家PerranRoss的手臂,被密密麻麻的蚊子「吸血」的視頻在社交網上遭瘋狂轉發。Ross這一瘋狂的舉動並非自虐,而是在為科學獻身--消滅登革熱。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
  • 蚊子,消滅登革熱就靠你了-虎嗅網
    但新近公布的一項旨在阻止蚊媒疾病傳播的生物技術試驗結果,卻讓他們使用了「驚人」和「劃時代」這種形容詞。這項試驗是在印度尼西亞日惹市進行的:通過釋放經改造而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阻止蚊子傳播某些病毒,令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證明自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這項技術,有望使世界擺脫一些致命的疾病。
  • 蚊子也是有用的!消滅登革熱,蚊子顯神功
    大約60%的昆蟲攜帶沃爾巴克氏菌,但這種細菌不會自然感染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以及許多其他病毒的伊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O』Neill團隊培育了感染沃爾巴克氏菌的伊蚊實驗室種群,並發現這些伊蚊不會傳播病毒,包括登革熱病毒。
  • 讓蚊子折壽或是未來根除登革熱和瘧疾的關鍵
    雌性埃及伊蚊只吸食人類血液,這種花蚊子不像其他大多數蚊子種類,它們會在人類居住地繁衍,其幼蟲很容易在澆水的花盆、花盆託盤和廢棄的塑料容器中長大。有些人甚至聲稱這種蚊子很善於躲開人們準確的拍打。  當一隻埃及伊蚊叮咬了登革熱病人後,病毒便開始在其腸道中複製,並從那裡蔓延到蚊子的唾腺,在被傳染10天至14天之後,蚊子的唾液中就有了足以感染人的病毒。
  • 【盤點】Nature等:美國或率先批准利用細菌感染蚊子來阻斷蚊傳播疾病
    /news2016年5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或許將會很快成為全球第一個將常見細菌商品化來抵禦傳播病毒蚊子擴散的國家,蚊子可傳播的病毒包括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以及基孔肯雅熱。MosquitoMate公司的策略主要包括培育感染沃爾巴克體的蚊子,並且將雄性蚊子釋放到環境中,當這些雄性蚊同環境中不攜帶沃爾巴克體的雌性蚊交配後,就會導致雌性蚊體內的受精卵不發生孵化,由於雄性蚊的染色體並不會以合適的方式形成,而隨著感染的雄性蚊持續釋放到環境中其就會同野生雌性蚊繁殖後代,最終減少群體數量。
  • 谷歌母公司打算消滅全世界的蚊子
    「有點像『噠噠噠』,那是放飛蚊子的聲音。」與帕克斯一同坐在車裡的Verily高階科學家雅各布·克洛弗德(Jacob Crawford)開始介紹這項具有驚人潛力的蚊子控制技術。他解釋說,這些特殊的害蟲是在距離舊金山南部320公裡開外的Verily自動化蚊子培養系統的超高科技環境中培養出來的。他們感染了常見的沃爾巴克氏體細菌。
  • 消滅蚊子後,世界就會更好嗎?科學家有不同意見
    不是獅子,不是毒蛇,居然是不起眼的蚊子。據統計,每年世界上有超過70萬人死於蚊媒病,即蚊子傳播的細菌、寄生蟲或病毒引起的疾病,如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蚊子這樣惱人又危險的動物,為什麼我們不消滅它們?難道蚊子滅絕後,世界不會更好嗎?
  • 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給蚊子做絕育手術,但是蚊子能被消滅嗎?
    研究發現,經蚊子傳播的疾病多達80餘種,我國僅發現乙腦和登革熱兩種,他們都是通過蚊子的刺叮咬而傳播。登革熱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乙腦則是一種動物源性的疾病,藉助蚊子叮咬由動物傳給人,主要在豬、鳥類之間傳播。更聳人聽聞的不久前,大洋彼岸不少牛馬活活被被蚊群吸血而死。
  • 花蚊子為什麼咬人那麼兇?人類能徹底消滅花蚊子嗎?
    和其他兩種蚊子相比,伊蚊活動時間主要是白天,在夜晚比較多的蚊子是其他兩種蚊子。伊蚊伊蚊能夠傳播很多疾病,登革熱就是通過伊蚊來傳播,因此伊蚊也是所有蚊子中最兇殘的種類。蚊子傳播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們口水中的病毒,比如:登革熱病毒。伊蚊和其他蚊子一樣,嘴巴中有一根吸管一樣的口器,口器會刺破皮膚而吸血,而在吸血過程中,蚊子的口水也會隨著傷口進入到人體內部,此時蚊子所攜帶的登革熱等病毒就會隨之進入到人體。
  • 終於,消除登革熱的方法
    世界蚊子計劃的科學家正在用沃爾巴氏菌感染蚊子,這種細菌可以防止它們感染登革熱,這意味著昆蟲不再能夠將其傳播給人類,從而極大地消除了登革熱。「如果蚊子無法感染登革熱,那麼它就無法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科學家們試圖用細菌感染蚊子,以防止它們登革熱。
  • 交配互殺的蚊子大戰?我有個大膽的想法,讓蚊子滅絕
    主要是因為輻射不僅破壞了雄蚊的生育能力,更會降低其生殖和生存競爭力,這讓SIT的滅蚊效果不能長時間維持。且作為區域性害蟲控制的工具,對蚊媒控制一直受限於技術上的困難而不能投入應用。不過,IIT可能會因無意釋放與雄蟲攜帶相同沃爾巴克菌菌型的雌蟲,而使得雌蚊可以正常產卵,含有該共生菌的蚊子會替代當地野生種群,IIT技術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 蚊子工廠:「感染+輻射」不論雌雄100%絕育
    作為登革熱的主要傳染媒介,白紋伊蚊在這個夏天卻迎來了一項讓它聞風喪膽的「黑科技2.0版」——沃爾巴克氏體菌感染+低劑量射線,使白紋伊蚊100%絕育,數代之後,將種群清除。  執行這項清除任務的,是它們的同類,一種更特殊的白紋伊蚊組成的「蚊子敢死隊」。它們是如何「以蚊治蚊」的?
  • 溫州3市民去柬埔寨旅遊 遭蚊子叮咬後感染登革熱
    炎熱夏季,每天陪伴我們的除了空調,還有不離不棄的蚊子。昨天,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 溫州有3名去柬埔寨旅遊的市民,在當地被蚊蟲叮咬後感染登革熱,回國後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好在經過對症治療目前已痊癒。
  • 如果把蚊子全部消滅,對生態系統有什麼影響?
    但蚊子最大的危害可不只限於叮人吸血,而是在叮人吸血的時候傳播疾病,蚊子家族傳播的疾病有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等,每年能導致超過70萬人死亡。甚至比爾·蓋茨都發文陳述蚊子的危害,並表示蓋茨基金會正致力於減輕蚊子造成的傳染病危害。
  • 轉基因蚊子:以蚊治蚊,通過交配消滅你
    蚊子一直是一種很困擾人的生物,地球上最煩人動物TOP3了。尤其在夏日的時候,感覺五花八門的辦法都用上了,但是感覺蚊子總是很難消滅。蚊子除了很煩,叮咬人之外,最為重要的是有的蚊子是會傳播病毒的,這帶來了非常大的隱患。
  • Nature:科學家利用細菌遏制登革熱傳播
    登革熱是一種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兒童患者死亡率較高,如何控制登革熱傳播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澳大利亞和美國研究人員8月24日表示,這一難題或許可藉助沃爾巴克氏菌來解決,這種細菌可阻止登革熱病毒在蚊子體內複製增殖。自然界中約28%的蚊子體內天然攜帶共生菌——沃爾巴克氏菌,不過埃及伊蚊不在其列。
  • 轉基因不會滅絕人類,但也許能徹底消滅蚊子
    更嚴重的是,蚊子還是許多病毒或者寄生蟲的攜帶者。當它們叮咬人類時,病毒或寄生蟲就有可能會感染人體。經蚊子傳播的疾病多達80餘種,比如瘧疾、登革熱、乙型腦炎等讓人聞之色變的名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2015年數據,在致人死亡的動物排名中,蚊子以殺人83萬高居榜首,比第2名的動物——人——多出2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