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廈門市疾控中心稱,廈門8月登革熱輸入風險等級為紅色高風險!
隨後,上海市疾控中心稱,截至8月7日,上海市已報告輸入性登革熱病例9例。
突如其來的疫情新變化,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
不少網友感慨:2020真的是太難了!新冠肺炎還未走遠,怎麼又開始了一波新疫情?
登革熱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被伊蚊叮咬後,患者會出現發熱、肌肉及關節痛、皮疹、淋巴結腫大和白細胞減少等症狀,嚴重者會休克甚至死亡。
據估計,每年全世界有3.9億人感染登革病毒。
今年,不少東南亞國家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登革熱疫情的雙重打擊。
首當其衝的是新加坡,截至8月4日確診病例已超過22403例,死亡19例[1]。
很多人覺得,新加坡醫療水平發達,衛生防疫制度健全,怎麼會被登革熱這種傳染病「攻陷」呢?
客觀來說,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的,伊蚊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潮溼環境非常容易繁殖,作為植被豐富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天然受到伊蚊的青睞。
此外,登革病毒根據血清型分為DENV1-DENV4,共4個型。今年新加坡登革熱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血清類型以第三型病毒(DENV-3)為主,這不是既往新加坡本地主要流行的病毒毒株,很多人對此沒有抵抗力,以致於不少人紛紛中招。
作為另一個疫情的重災區泰國,近3年來,每年報告的登革熱確診病例都在2萬例以上。
今年進入雨季後,泰國許多地區出現大面積連續降雨,從而導致蚊蟲滋生。截至7月8日,泰國已經報告25708例登革熱確診病例,15例死亡[2]。發病率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衛生環境較差的東北部,尤其是猜也蓬府、孔敬府等。
此外,緬甸、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登革熱確診病例也明顯增加。
對於中國來說,近年來,登革熱從東南亞頻頻北上,興風作浪,可是禍害了不少人。
2019年,中國大陸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報告登革熱病例共22 599例[3],嚴峻的登革熱疫情,逼得廣州的科學家甚至想出來給蚊子絕育的辦法。
今年,我國的登革熱防控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目前,我國登革熱疫情主要是輸入病例及輸入導致的本地暴發,輸入來源主要為東南亞和南美洲。近年來,東南亞地區每年登革熱疫情高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登革熱病例不斷輸入我國;另一方面是氣候變暖導致我國登革熱媒介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的分布範圍不斷向西、向北擴展,極易引起境內本地病例傳播和暴發。
登革熱並不能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而是需要藉助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伊蚊即大家熟知的「花蚊子」,是蚊科中最大的屬,有近1000種,中國就有100餘種。
雌性伊蚊叮咬攜帶登革病毒的動物(如猴子)或人類後,病毒在蚊體內複製8 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攜帶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可將病毒傳播給人,導致了登革熱的傳播。
人被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蚊叮咬後,一般經5-9天的潛伏期後發病,患者出現的症狀很像流感。一般會發燒至 40℃ 以上,伴有肌肉及關節痛、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在化驗時還會出現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計數下降。
目前,醫學界尚沒有針對登革熱的特異治療方法。
那麼,登革熱疫苗研發情況如何呢?
登革病毒有DENV1-DENV4四個血清型,理想有效的登革疫苗,需同時對四種血清型登革病毒具備均衡且持久的抗病毒保護,更重要的是須避免疫苗接種導致嚴重登革疾病等安全問題。
第一種登革熱疫苗CYD-TDV於2015年12月獲得許可,現已被20個國家的監管機構批准用於流行地區的9-45歲人群。
臨床試驗表明,登革熱減毒活疫苗CYD-TDV對既往感染登革病毒的人(血清呈陽性者)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在接種後第一次自然感染登革熱的人(血清呈陰性者)中,重症登革熱的風險增加[5]。
為什麼會出現打了疫苗,下次感染登革熱後,病情反而更容易加重呢?
登革熱研究的先驅人物Scott Halstead博士,首先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描述了一種「抗體依賴性增強(ADE)」現象,指出一旦感染DENV1-DENV4四種登革病毒之一,後續的再感染可能會更加嚴重。病毒抗體不是提供保護,而是加重疾病。這也是登革熱疫情的一個危險之處。
簡單地說,通過疫苗接種,可以對已經感染過登革病毒的接種者可以提供抗病毒保護能力,但換一個新的登革病毒株感染,可能不僅不能抵抗病毒,反而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由於這種抗體依賴性增強效應的存在,目前登革疫苗仍在研製和臨床試驗中。
所以,對付登革熱最好的方法仍是防蚊滅蚊,阻斷病毒媒介傳播。
目前,控制或預防登革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與其傳播媒介-伊蚊作鬥爭,首先我們要了解伊蚊的生活習性。
我國傳播登革熱的伊蚊主要是白紋伊蚊,分布較為廣泛。白紋伊蚊是「半家蚊」,多滋生在居民點及周圍的容器(如缸、罐、盆、碗、破瓶等)和植物容器(如竹筒、樹洞、葉腋等)以及石穴等小型積水,輪胎積水更是這種伊蚊最普通的滋生場所,成蚊多棲息在孳生場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棲息在陰暗避風處,如缸、罐、壇的內壁,工地積水的基槽內壁。在室內則傾向於停留在牆上、桌椅和床下、懸掛的衣服上等。全天都會叮咬吸血,日出前後和日落時分是它們叮咬的尖峰時段。
埃及伊蚊在我國分布較為局限,主要在海南省沿海市縣及火山巖地區、廣東省雷州半島、雲南省的邊境地區和臺灣南部,它對登革病毒的傳播能力強於白紋伊蚊。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黃昏有叮咬高峰外,整個白天都很活躍。
與喜歡大自然的白紋伊蚊相比,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更喜歡生活在城市。主要棲息在室內避風陰暗處,如水缸、碗櫃、床底、牆角、蚊帳等處,懸掛的有汗漬的黑衣服,更受它們喜愛。
根據伊蚊的生活習性,中國疾控中心推薦採取以下措施防蚊滅蚊[6]:
這些場所要注意加強防蚊滅蚊工作
1.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圍各類無用積水;
2.保持住家及周圍環境衛生整潔,清除各種衛生死角和垃圾;
3.人、畜飲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積水容器5-7天徹底換水一次;
4.家中減少種養水生植物,已種養的容器5-7天徹底換水一次;
5.住家及周圍景觀水體,可放養觀賞魚或本地種類食蚊魚;
6.輪胎整齊存於室內或避雨場所,堆室外用防雨布嚴密遮蓋,戶外廢棄輪胎打孔,難以清除積水輪胎雙硫磷滅幼蚊;
7.住家周圍外環境植被可用敏感公共衛生殺蟲劑滅伊蚊成蚊。
審稿專家:肖新才|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部主任 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參考文獻
[1]三分鐘速覽《新聞聯播》2020.08.05.登革熱疫情.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20/08/05/ARTI7cdf0BNH1FC3TEoCsZEf200805.shtml
[2]泰國登革熱疫情蔓延:已有2.5萬餘人被確診.騰訊網.https://new.qq.com/omn/20200713/20200713A07HON00.html
[3]劉起勇. 我國登革熱流行新趨勢、防控挑戰及策略分析.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誌.2020, 31(1): 1-6.
[4]2016年7月 WHO關於登革熱疫苗的意見書.世界衛生組織.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17/zh/
[5]中國疾控中心教你如何防控登革熱?中國疾控中心.http://www.chinacdc.cn/ztxm/2019qgkpr/201909/t20190912_205479.html
[6]埃及伊蚊為何會遭遇滅頂之災.科學畫報.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kxhb/201704/t20170428_4839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