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白紋伊蚊劇增 白紋伊蚊最易傳播登革熱

2020-12-08 99健康網

   有人要問了,蚊子不是多半在夜裡活動嗎?疾控中心的朋友告訴記者,有種白紋伊蚊,只在白天活動。更可怕的是,它是傳播登革熱病毒的媒介。換句話說,如果這種蚊子咬了登革熱病人,又咬了你,那很不幸,你可能要染上登革熱了。

  今年以來,金華已發現兩例登革熱病,為有效預防可能爆發的登革熱疫情,金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別在6月上旬與下旬,進行了登革熱布雷圖指數(BI)監測,昨天下午,結果出來了。

  6月下旬比上旬白紋伊蚊密度翻了好幾倍

  金華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科科長施紅喜說,從這個圖可以看出,6月下旬,伊蚊的密度比上旬高,也就是說,蚊子多起來了。而且,按照往年經驗,接下來直到7月20日前,還會更多,這段時間是全年最多的階段。

  因為伊蚊最愛的氣溫是25~30℃,直到38℃以內,都是它活蹦亂跳的時間。氣溫到38℃以上,伊蚊也跟我們人一樣嫌熱,要休養生息去了。

  6月上旬以前,金華進入梅雨季,但隨著雨水逐漸減少,氣溫逐步回升,給伊蚊幼蟲的孳生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7月下旬到8月中上旬,氣溫太高,蚊子會減少,而之後颱風帶來的降雨和氣溫回調,又會導致9月份蚊子多起來。

  伊蚊喜歡有積水的地方辦公室的花草瓶罐要勤換水

  白紋伊蚊幼蟲非常適合在有水的靜態小容器中孳生與繁殖。施紅喜說,在這次監測中,他們看到許多白領辦公室的桌上,放著水缸瓶罐,養花花草草,還有些人喜歡在盆栽下面再放一個託盤接水。在這些地方,都發現了許多伊蚊蟲卵。此外,洗臉臺、洗衣臺的積水都是伊蚊好生養的地方,所以大家平常一定要注意及時清理積水,辦公室或家裡的花草,5~7天最好換一次水。

  在金華地區,有蠻多人往來於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做生意或者旅遊,這些地方是登革熱高發區域。所以,防患於未然特別重要。

  因為伊蚊繁殖很快,一隻伊蚊一般15天內就可以生下50隻幼蟲,在接下來15天內這50隻會變成2500隻。有研究證明,它攜帶的病毒可以三代垂直傳播,假設有5隻伊蚊咬了同一個登革熱病人,那麼一個月內就會有12500隻攜帶登革熱病毒的伊蚊誕生。

  延伸閱讀: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由伊蚊傳播的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症狀為突然發熱,全身肌肉、骨、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在我國,由於旅遊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登革熱具有典型的輸入性、突發性,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數重症病例死亡率高等特點。

  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如果出現持續2~7天的高燒(有時高達40℃),同時伴有以下症狀中的兩種——頭痛、眼眶痛、肌肉與關節痛、噁心、嘔吐、腺體腫大和皮疹,且近期去過登革熱流行區工作、生活或旅遊,在自己生活與活動社區、街道、甚至城市範圍內有登革熱發生,就應考慮自己可能感染了登革熱,這時就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醫,並提醒大夫可能得了登革熱,儘快得到診治,並採取防蚊隔離,防止進一步擴散。

  登革熱如何傳播?

  登革熱是一種經蚊媒傳播的傳染病,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主要傳播媒介,叮咬患者或隱性感染者後,經8~12天的潛伏期(也稱為外潛伏期)後,具有傳播該病毒的能力。健康人被攜帶病毒的蚊蟲叮咬後就有可能感染登革病毒,3~14天的潛伏期(也稱為內潛伏期)後部分敏感人群便會發病,也有部分人不發病(稱為隱性感染者)。目前,我國人群普遍易感,而在東南亞、拉丁美洲的許多地區,以兒童感染為主,也是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登革熱主要由什麼蚊子傳播?

  我國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二者體色都為黑色,被稱為「花蚊子」。

  埃及伊蚊廣布全球熱帶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廣東省雷州半島、雲南省的邊境區域和臺灣南部,儘管其分布局限,但其對登革病毒的傳播能力強,需要重點控制。埃及伊蚊主要孳生於室內,為家棲蚊種。體色黑,背部有鐮刀形的銀白斑紋左右各一個。幼蟲主要孳生在居民區周圍或室內的容器積水中,尤其是在室內飲用貯水缸中、水培植物、花盆託、醃菜罈、飲水機等;雌蚊主要吸食人血。埃及伊蚊白天吸血,且通常近黃昏和早晨各有一刺叮高峰。

  白紋伊蚊是我國登革熱疫情傳播的重要媒介,在中國,南起海南,北至遼寧南部,西至陝西寶雞都有記載。雌蚊是兇猛的吸血者,它們在大量發生的場所對人們騷擾很大。白紋伊蚊主要孳生於室外,為半家棲蚊種,背部中間有一白色豎條,屬黑色蚊蟲。幼蟲主要孳生於人居附近的竹筒、樹洞、石穴、廢輪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積水中,也見於菠蘿等植物的葉腋。雌蚊主要在白晝和黃昏刺吸人和動物的血液,通常是日出前後和日落前後各有一刺叮高峰。

(責任編輯:陳加勇)

相關焦點

  • 小惡魔-白紋伊蚊
    成年雌性白紋伊蚊白紋伊蚊身長約5毫米。白紋伊蚊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即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卵、幼蟲和蛹都在水中生長發育,成蟲在陸上生活。白紋伊蚊全天都有吸血現象,活動高峰期在清晨與傍晚。白紋伊蚊刺叮兇猛異常,刺叮後皮膚奇癢、可引起皮膚紅腫,局部皮炎,甚至全身性皮炎,抓破後易潰癢感染。除刺叮騷擾外,更重要的是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首先是登革熱的重要媒介。
  • 白紋伊蚊的危害和防制
    白紋伊蚊,亦稱為亞洲虎蚊,俗稱花斑蚊、黑紋子、花蚊子、花腳蚊,中等大小的黑色蚊蟲,背部和足具由白色鱗片形成的斑紋。白紋伊蚊既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蚊子,也是一種重要的病毒媒介,它可以傳播很多病原體:包括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熱病毒。 白紋伊蚊多孳生在居民區及其周圍的容器(如缸、罐、盆、碗等)和植物容器(如竹筒、樹洞、葉腋等)以及石穴等小型積水,輪胎積水更是這種伊蚊最普通的孳生場所。
  • 白紋伊蚊卵的認識
    白紋伊蚊(學名:Aedes albopictus)俗稱黑紋子、花蚊子、花斑蚊、花腳蚊,生性兇猛、攻擊力強,也被稱為"亞洲虎蚊"。
  • 三種蚊子石城猛叮人,白紋伊蚊最兇狠
    正值梅雨季節,蚊子最猖狂  市疾控中心消毒與媒介生物科科長李玉蘭告訴記者,去年此時正是南京全城因為抗擊非典,對垃圾處理、衛生打掃都很及時,各行各業、每家每戶都注意噴灑藥水進行消毒,蚊蟲的生存空間被壓縮了,人為被消滅了不少。  「今年正值梅雨季節,溫度適宜,入梅以來,多場降雨使一些下水管道、建築積水處、陰溝等地成了蚊子的最佳孳生地。
  • 滅蚊大作戰:中國一田間試驗幾乎根除傳播登革病毒的白紋伊蚊
    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一種全球性的攻擊型蚊子,可傳播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等。在7月16日的電話新聞發布會中,論文作者、中山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表示,他希望未來這項技術可以作為控制登革熱的綠色環保手段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 房前屋後積水容器是白紋伊蚊的重要孳生地
    房前屋後積水容器是白紋伊蚊的重要孳生地 2019年08月26日 08:59:15來源:溫州網-溫州日報記者 孫餘丹   溫州網8月26日訊 記者從溫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日,市疾控組織出動29支蚊媒防控督導應急小組,對全市連續開展蚊媒調查和外環境消殺,調查發現,居民區房前屋後各種小型積水容器是登革熱攜帶媒介——白紋伊蚊的重要孳生地。
  • 原來,中山的白紋伊蚊住在這六大「親水別墅」
    登革熱、寨卡、基孔肯雅熱……這些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安全,而幕後黑手正是臭名昭著的
  • 關於白紋伊蚊的一些常識
    【棲息地】- 白紋伊蚊是半家棲的蚊種,幼蟲主要孳生在城鄉、郊外、林場、竹林等的竹筒、樹洞、石穴、廢輪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積水,也見菠蘿等植物葉腋。在有些城市中,廢輪胎積水是白紋伊蚊最常見的孳生場所。【食性】- 白紋伊蚊喜吸哺乳動物血液,也喜刺吸人血,與埃及伊蚊一樣是白晝吸血的蚊種。- 一些地方的觀察發現,白紋伊蚊一天中有2個吸血刺叮活動高峰,一次出現在日出前1~2h,另一次出現在日沒前2~3h,後者高峰較前者明顯。
  • 【原創】關於白紋伊蚊,你意想不到的產卵之地
    但是,但是,但是,經過這一場「人蚊大戰」之後,相信福州的親們已經對白紋伊蚊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誅之!抓蚊子不容易,找孑孓(jié jué)不就解決了?小編仿佛聽到白紋伊蚊一聲冷哼:愚蠢的人類啊,怎麼可能知道我把寶寶生哪兒?做夢去吧!傲嬌的蚊子,看看咱們「六扇門」如何直搗老巢,決戰決勝!
  • ...衛健委:蚊蟲叮咬頻率明顯上升,特別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
    入秋後,北京蚊蟲密度雖然比七、八月份有所降低,但蚊蟲叮咬的頻率卻明顯上升,特別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叮咬頻率增加更為明顯。請市民朋友響應北京市愛國衛生號召,積極參加社區滅蚊行動,從整治身邊環境做起,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清理廢棄物,清除衛生死角,消滅蚊蟲孳生地。另外,要注意檢查家中的紗窗是否完好,繼續採取有效防蚊設施,科學使用滅蚊藥品,有效防止蚊蟲進入室內。
  • 一隻懷孕的白紋伊蚊,如果找到你家附近產卵...
    一隻大著肚子母伊蚊在要生的時候,萬一找不到合適的積水會怎麼辦?難產死掉?憋死?邊飛邊生……?
  • 白紋伊蚊咬一口 孕婦多臟器受損
    轉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ICU,才發現李女士是被白紋伊蚊叮咬後染上了登革熱。 「感冒」發燒39℃ 一周後臟器受損 家住肇慶的李女士今年39歲,腹中的二胎寶寶快6個月了。家附近就是果園和樹林,李女士每天傍晚都會在周圍散步。 6月下旬的一天,李女士突然開始發燒,量體溫,達39℃。因為怕會影響到胎兒,她不僅沒有去醫院治療,更沒有吃藥。
  • 昆蟲學家開發出用蚊子對付白紋伊蚊新辦法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德克薩斯州昆蟲學家開發出一種對付白紋伊蚊的新辦法。白紋伊蚊能傳染許多對人類來說很危險的疾病。昆蟲學家的辦法是用另一種蚊子作為主要工具,這種蚊子的幼蟲喜歡以同類為食。
  • 中國田間試驗消滅蚊子:將雌蚊絕育與雄蚊感染相結合根除白紋伊蚊
    當地時間7月17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一項在中國開展的田間試驗幾乎根除了白紋伊蚊。這種方法通過將雌蚊絕育與雄蚊感染相結合,達到了控制蚊媒種群的目的。白紋伊蚊是一種全球性的攻擊型蚊子,可傳播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等。
  • 上海常見昆蟲---8白紋伊蚊
    白紋伊蚊,學名:Aedes albopictus俗稱:花蚊子、花斑蚊、花腳蚊、亞洲虎蚊(多霸道的稱謂要達到好的控制效果,釋放的雄蚊與野外雄蚊比例在5:1最合適。5:1意味著,野生雌蚊有超過80%的機會和"絕育雄蚊"交配,交配後下一代將不會孵化產卵。
  • 傳播登革熱的蚊子原來長這樣,溫嶺這些地方最常見
    登革熱高發季節,尤其是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這貨可不簡單,它是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
  • 撫州市疾控中心開展白紋伊蚊抗藥性試驗
    我們首先在公園、居民區等外環境中尋找白紋伊蚊的孳生水體,然後在這些水體中採集野生白蚊伊蚊的幼蟲。當採集結束後,我們根據幼蚊的形態學特徵進行分批飼養繁殖。最後當繁殖進行一輪以後,我們用子一代的成蚊進行抗藥性試驗。
  • 花腳蚊「偷渡」入境被攔 是登革熱傳播媒介之一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通訊員 田怡 記者 李曉平)近日,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對一批來自日本的進境貨櫃貨物實施衛生檢疫查驗,該批貨物為舊塑料包裝箱,起運地為日本東京,在實施預防性衛生處理後,檢驗檢疫人員在箱內發現蚊蟲蟲樣,經鑑定為白紋伊蚊
  • 登革熱,滅蚊防蚊是重點,快來看看,蚊子孳生地都在哪裡?
    登革熱,禍禍的主角就是「花姑娘」--白紋伊蚊。是它,就是它!
  • 對付登革熱 此蚊來「幫忙」
    登革熱、寨卡等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而白紋伊蚊就是傳播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日前,頂級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中山大學熱帶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奚志勇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該團隊通過共生菌與射線相結合的方法清除蚊媒群體,最終達到阻斷蚊媒疾病傳播的效果。這項「以蚊治蚊」的手法現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