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學又稱介入治療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合了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於一體的新興學科。
它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CT、超聲和磁共振等影像設備的引導和監視下,利用穿刺針、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過人體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目前已經成為與傳統的內科、外科並列的臨床三大支柱性學科。
介入治療的優點
介入治療全程在影像設備的引導和監視下進行,能夠準確地直接到達病變局部,同時又沒有大的創傷。
因此具有準確、安全、高效、適應證廣、併發症少等優點,現已成為一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
1.與內科治療相比介入治療的優點
如腫瘤的化療、血栓的溶栓,介入治療與內科治療相比,其優點在於:藥物可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不僅可大大提高病變部位藥物濃度,提高療效,還可大大減少藥物用量,減少藥物的全身副作用。
2.與外科治療相比介入治療的優點
介入治療相對於外科治療優點在於:①它無需開刀,無創口或僅需幾毫米的皮膚切口,就可完成治療,創傷小;②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險性;③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④對於不能耐受手術的高齡危重患者或者無手術機會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療。
當然沒有什麼是萬能的,介入治療也不例外,關於它的缺點,以後文章再予以論述。
介入治療的適應症的三個方面
能夠採用介入治療的疾病種類非常多,幾乎包括了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主要疾病,當然其優勢主要在於血管性和實體腫瘤的微創治療。
第一個方面:血管疾病方面:包括治療血管狹窄和閉塞的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和血管支架植入術、治療動靜脈血栓的溶栓治療、控制出血(急慢性創傷、產後、炎症、靜脈曲張等)。
血管畸形以及動靜脈瘻與血管瘤的栓塞治療、預防肺栓塞的下腔靜脈濾器、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經頸靜脈途徑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S)技術、各種血管造影診斷、靜脈取血診斷等等。
第二個方面:腫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腫瘤的供血動脈栓塞與藥物灌注、術前栓塞腫瘤血管、腫瘤經皮穿刺活檢、射頻消融、冷凍消融(氬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
第三個方面:非血管疾病方面:非血管介入技術包括各種經皮穿刺活檢術、各種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術(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膽道等狹窄的擴張和支架)、實體瘤局部滅能術(經皮穿刺瘤內注藥術、射頻消融術)、囊腫膿腫引流術、造瘻術(胃、膀胱等)、膽道結石和腎結石微創取石術、骨轉移或椎體壓縮骨折的椎體成形術、神經叢阻滯術治療慢性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