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中國足球歷過一段「黃金歲月」。但隨著戰爭打響,剛起步的現代足球運動也嚴重遭到破壞。抗戰期間,他們絕不向侵略者妥協,或者慷慨走上戰場,或者義賽籌款支援前線。展現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
【1】日本的侵略:滲透到足球領域。
(1)柏林奧運會的陰謀
「九一八」事變後,為了扶持偽滿,日本電告國際奧委會:擬派劉長春、於希渭作為「滿州國」選手參加奧運會,企圖將偽滿既成事實。
【圖】1936年奧運會官方會刊,包括中國代表隊照片。
劉長春得知此事後,異常氣憤,他對偽滿政權盜用他名義欺騙世人做出迅速反應,在《大公報》上向全國各界鄭重發表聲明:
「偽報所言,純屬虛構謊言。我的良心尚在,熱血尚淌,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牛馬。」
張學良捐資8000大洋,支持劉長春、於希渭參加奧運會。於希渭因日方阻撓破壞、未能成行,劉長春遠渡重洋,克服困難獨自參賽,挫敗了日本在體育界的一次陰謀。
【圖】1936年第11屆德國柏林奧運會,中國共派69名運動員參賽,舉旗者為李惠堂。
(2)戴著偽善面具的足球賽
日寇每到一地都對各個領域進行奴化教育和宣傳。
「七七事變」前建成的先農壇體育場,本來是給北京市民進行體育鍛鍊尤其是足球比賽使用。
【圖】今天的先農壇體育場
日寇佔領北京也盯上了這塊樂園。1940年,敵偽「華北運輸公司」佔用了先農壇體育場大部分地面囤積糧食。
後來狡猾的侵略者在那兒進行過幾次中小學運動會包括足球賽,看臺上掛著「東亞新秩序」、「中日合作」等反動標語,引起師生強烈反感。
【圖】日軍在天安門城樓上扯起「建設東亞新秩序」的標語。
【2】遠東運動會:戰勝日本,勇奪冠軍。
1934年,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遠東運動會。
中國隊在李惠堂領銜下均以2比0戰勝菲律賓和印尼,決賽與日本相遇,那時東三省已淪陷兩年多,球員們紛紛表示不能輸給日本,結果經艱苦奮戰以4比3獲勝蟬聯冠軍。
很多在場的僑胞激動地流下眼淚。
【圖】在遠東運動會上贏得錦標的中國足球隊。
【3】看球賽:為東北吶喊哭泣。
民國第六屆全運會(上海國際運動會)於1935年10月10日-20日在上海市體育場(江灣體育場)舉行,足球是熱門項目。如今已97歲高齡的杜怡芳女士大概是參加這屆運動會的唯一健在者了,她是北平女籃隊員,與足球隊一起坐火車到上海。
杜怡芳回憶,當時來自淪陷區東三省的代表隊入場,觀眾群情激動,鼓掌口號聲四起,不少隊員熱淚盈眶,她記得北平運動隊很多人都泣不成聲。那時,足球比賽觀眾最多。
而給她印象較深的是汪精衛接見全體隊員的演講,此人風流倜儻,口若懸河,大談國民體育與抗擊日寇的關係和決心拼死收復失地,贏得眾多運動員的喝彩,哪知汪精衛幾年後成了頭號大漢奸。
【4】拒不參加日偽比賽
(1)李惠堂:拒絕為汪精衛效勞
汪精衛自從投靠日本,想利用李惠堂的聲望,配合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陰謀,但李惠堂拒絕為汪精衛效勞,多次足球義賽籌款抗日。
1942年,汪精衛為慶祝偽滿建立10周年,特命「外交部長」褚民誼和「宣傳部長」林柏生聯名給李惠堂致電,擬派專機去香港接李惠堂和南華足球隊到南京和滿洲各地巡迴表演,並留在南京主持體育政務。
李惠堂為躲開汪精衛的專機,率領南華隊去澳門訪問,藉此機會逃離香港,他寫了一首感懷詩,「世亂時虞歷萬難,今朝脫險向長安。」後來他回到鄉村過著簡樸的生活,並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副對聯:「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30年代中國就有「聽戲要聽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之說,和梅蘭芳蓄鬚明志拒絕為日寇演出一樣,李惠堂也同樣是錚錚硬漢。
(2)紫星足球隊:拒絕日偽足球賽
民國時代對北京足球貢獻最大的當屬北京輔仁大學,最強的球隊當屬紫星足球隊。
作為主力隊員的李鳳樓,聲震華北。1936年李鳳樓聯絡京津地區華北隊和振環隊精英球員組隊赴日本訪問比賽,那時正是日本軍國主義要全面入侵中國的前夜,他們在日本打出了中國人不甘屈服的志氣。
「七七」事變後,日偽為了配合壓迫中國人民的治安強化運動,在北京飯店對面(今長安俱樂部一帶),舉辦「治強杯」足球賽,具有捧杯實力的紫星足球隊拒不報名參加。
李鳳樓後來是新中國第一任國家足球隊主教練。
【5】走上戰場
(1)王經國: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守門員
廣州是現代足球開展較早的城市,30年代初正是足球紅火的年代,而日寇入侵使不少球隊不得不解散,實力最強的法華學校就是其中之一。
主力守門員王經國放棄了優厚待遇的翻譯職業,加入了駐安鋪的陳濟棠部特務營,並把海康鐵心隊的蔡紹元、何元勳,廣州灣聯隊的成恩榮等介紹加入。
不久,王經國隨部隊開赴前線,參加了南京保衛戰,經慘烈的激戰後被俘,目睹了1937年12月13日舉世震駭的日軍南京大屠殺。後王經國伺機逃脫,拖著傷體回鄉。
(2)李宏揆:參加駝峰航線的前鋒
是李鳳樓在北京輔仁大學的學生,足球、百米兩個項目都是大學代表隊的。作為有技術、速度快的球員,很受李鳳樓教練賞識,成為學校足球隊員主力前鋒。
但李宏揆更是熱血青年,為了抗擊日寇,他毅然轉行學飛機駕駛,準備在那場氣壯山河的抗日戰爭中奉獻熱血甚至生命。1944至1945年,他參加了駝峰飛行。除去飛行條件惡劣外,還有日機的中途攔截。
1949年,李宏揆參加了著名的「兩航起義」。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足球打入國際比賽的第一個進球者,那是1951年10月5日下午3時半,他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在捷克布爾諾城迎戰保加利亞人民軍足球隊比賽時所進。
(3)陳鎮和:華僑國腳,空軍英烈
從足球好手到抗日英雄的還有金陵中學的陳鎮和。他是一名華僑,1926年從金陵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暨南大學。他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了1936年德國柏林舉行的奧運會。
第二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他毅然報名參加中國空軍航校,學習戰鬥機駕駛。
1941年1月28日,在一次執行抗戰任務時壯烈犧牲,年僅35歲。他生前留下一首詩:「男兒莫惜少年頭,快把鋼刀試新仇,殺盡倭奴雪舊恥,誓幹扶桑方罷休!」
(4)譚詠麟的爸爸: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日物資的頭球王
陳鎮和在國家隊的隊友譚江柏,是30年代中國足壇赫赫有名的「頭球王」,他代表中國參加完1936年的奧運會後,抗日戰爭打響,他成為了一名陸軍。在抗戰期間,擔任華僑12運輸大隊隊長,負責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日物資。
與陳鎮和相比,譚江柏是幸運的,他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後定居香港,生了揚名樂壇的兒子譚詠麟。
【圖】譚詠麟父親譚江柏曾參加1936年奧運會足球賽,後掛靴從戎,成為一名陸軍。
【6】為抗戰募捐,為抗戰踢球。
(1)138場足球賽
1942年,為響應宋慶齡慰問抗日傷病員,國民政府號召李惠堂舉辦足球義賽、義捐。
李惠堂奔走四方,各地足球健兒也紛紛行動,共進行了138場比賽。最高峰一天球賽籌得的糧食、物資足足有幾軍車,銀元多達數千塊。他們將各地義賽募捐得來的錢票購買糧食、棉紗、醫療器械以及武器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重慶和全國各個戰區前線。
(2)戰時陪都的足球募捐
南京淪陷後,重慶作為陪都,當時的重慶大轟炸對準市民是日寇侵華期間的殘暴行為之一,但熱愛足球的重慶青年也在飛機未在上空時進行比賽。
【圖】國際奧委會委員董守義
重慶還吸引了淪陷區滬、港、粵、鄂及華北等地的青年足球愛好者。當時重慶足球的賽事十分頻繁,國際奧委會委員董守義先生發起了募捐義賽,為慶祝《中美互助友好條約》籤定而舉辦了中美足球賽、「市長杯」足球賽,還有重慶警備部隊發起的「警備杯」足球賽。
(3)宋慶齡:發起的賑災足球義賽最具影響力。
宋慶齡親自出席了開幕式,她的人氣也帶來英國、美國、韓國等駐華代辦。
報名參加賑災義賽的球隊,有由上海優秀球員組成的滬星隊、東平隊,「亞洲球王」李惠堂率領的「蜀健隊」等等。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重慶掀起了一股抗戰足球熱潮,賑災義賽門票收入和賽場捐款共計收入123530元(舊幣),這在當時算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7】115師的足球賽。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也十分注意體育運動的發展。
1937年成立了「陝甘寧邊區體育運動委員會」。大批進步青年來到延安,推動了體育運動的發展。延安和八路軍幾個師都舉行過運動會,而在貧困的山東革命根據地,115師竟利用一個空場舉行了足球比賽。
無論是大轟炸空隙中的足球熱,還是根據地農田的八路軍足球賽,
都顯示出頑強樂觀,中國不僅不會亡國,
而且終會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