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皇城根兒下,萬裡長城上,爺們兒走著

2021-01-13 笑雲讀星

「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活著,也在這兒死去。我在這裡祈禱,我在這裡迷惘。我在這裡尋找,在這裡失去。北京!北京!」

非常喜歡這首城市搖滾,它還北京生活的真實:那些天子腳下的人們,快樂著亦痛苦著,奮鬥著亦迷惘著,得到過亦失去過…

熱愛北京這座城市,儘管以前從未去過。自人類城市文明發源以來,這片養育華夏民族的土地上,這個城市就以不容置疑的姿勢,代表著這個民族最精華的一面。

嚮往北京,在她凝重的歷史感之下,在她昂揚的民族情節中,在她深厚的文化積澱裡,在她豐富多彩的人文背景後,一個中國人,當情不自禁揣著忐忑,壓著激動,在精心挑選的日子裡上路——去祖國的心臟,感受那浩瀚博大,強勁堅韌的跳動。

九月初,一家人湊好假期,直接飛抵了北京。

霧霾的傍晚,帶著家人在王府井大街上行走。隨便找口吃的,再挑個舒適型酒店安頓下來。沒什麼具體旅遊目的,就是得感受感受京畿之地,那份不一樣的氣質。

夜裡帶孩子出門遛彎,繁華現代的地方非我所愛,領孩子鑽小巷走斜街,不覺闖到一個由好幾條巷子交織而成的薈萃京城小吃的大夜市。

炒肝,驢打滾,焦圈,麵茶…還有油炸蠍子!

記憶瞬間復活,回到在河北蒼巖山上實習時,滿坡翻石頭捉拿蠍子,然後串鐵絲上烤著吃的日子。

油炸蠍子,人間至味

不假思索買了幾串,鼓勵兒子嘗試著咬一口,再吃一隻,然後停不下來。吃個蠍子,最後足足花了我三百來塊。

第二天起個大早,按照手機導航,穿街走巷,堪堪在升旗儀式開始前一家人趕到了天安門廣場旁。到不了廣場上,只能站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透過人山人海,遠望金水橋。不多會兒,國旗護衛隊莊嚴地走出天安門。步伐整齊劃一,先是齊步,然後換正步。吼出來的口令像這個國家在多舛命運下永不停歇的抗爭吶喊。喧囂的四周突然安靜了一下。然後便聽見馬靴一致踏地的一聲。

國歌響起來。五星紅旗升起來,太陽升起來。

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

我們安靜地從黑暗裡肅立到光明初綻,目送威嚴的國旗護衛隊整齊地走回天安門。

天安門廣場沐浴晨光,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軍事博物館…這個國家的驕傲沉默堅定地守護在這裡。戎裝的戰士筆直挺拔地守衛在這裡。

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真好。

人們三三兩兩離開,又有成群結隊的人到來。我們先返回酒店,路上在一老大娘的小攤上買幾套煎餅果子。北京人愛說話。老大娘手不閒著,嘴也不閒著,問孩子多大了叫什麼。怎麼閒話倒忘了。不過有個字的北京叫法和我的理解大相逕庭,挑出來單獨講一下。「戈」,我覺得北京人念它在後面加個「兒」就齊活了,沒料老人念做「裹」,三聲。

謝過老人,一路啃著滾燙的煎餅果子,趕回酒店拾掇一番,便原路返回天安門廣場,過安檢,真正站到了廣場上。

天安門

天安門如今對遊人開放,門票親民。我們當然要選擇站上城樓,一想起我們的世紀偉人們曾經並經常站在我將站著的地方,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便爬上心頭。天安門城樓上有個小型展覽室,可進去了解一下天安門承載的彪悍歷史。

天安門後就是天下聞名的故宮。

走路都不由要放輕腳步,你的腳下將踩著的每一塊磚,都是歷史。

進入午門,就是故宮。故宮太大了,我又是個不規劃路線的人,所以,我的故宮行給不了大家清晰的行走脈絡。走到哪算哪;拍到什麼是什麼。午門後是個廣場,廣場右側是文華殿。

比一比

昔日宮殿,王公大臣上朝如梭,今朝遊人往來若織。卻不能進入殿內,便只在門外窗前,好奇打量殿內情形。

雕梁畫棟,龍椅臨階。歷史悠悠地漫溯,道光,乾隆,雍正,康熙,再到崇禎…中國人的過去在皇帝的輪治中,從血與火裡,自卑微和高尚裡緩緩走來,從封建走到半殖民地,走到軍閥混戰,走到共和國,從奴隸走成了主人。

龍階

沿著這雕龍畫鳳的階梯走上去,貼著那高高的古老門扉,留個影。

未來與過去

藍天下,我們走過紅牆碧瓦,在歷史裡穿梭。記不得到了多少正殿偏殿,窺伺過多少皇家秘密。

高牆夾道
九龍壁

七拐八彎,走得雙腿戰慄,到了正大光明殿。清朝自雍正始,便有了傳位詔書放於那塊正大光明牌匾後的習慣。時光荏苒,想像與現實在此刻重合。我有些恍惚。

正大光明

有鴿哨傳來,抬眼望天空,淡藍。

午後,離開故宮,奮起餘勇,趕向頤和園。

作為世界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的名氣和它的佔地面積一樣寬廣。

由北宮門入園,把自己想像作王公貴戚,行過蘇州街橋。江南園林我實在是見得太多,在此沒做什麼停留。一路都是類似江南風光的風景。

皇家氣勢非常,愣是靠人力畜力在這平坦的京郊堆疊成了青山,挖掘出了湖光浩淼的昆明湖。

佛香閣為一塔式宗教建築,建造在20米高的石質臺基上,內有八根鐵梨木塔柱,直達塔頂。

據說每月望朔,慈禧都會在此拜佛。

佛香閣

過佛香閣,便來到排雲殿。

「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慈禧為這萬壽前山的建築取名就源自這句晉代郭璞的《遊仙詩》。

排雲殿逶迤萬壽山半腰直到山頂,重簷歇山,蔚為壯觀。

排雲殿是一個幾十間房屋組成的建築群,而不單指一殿。殿內寶座、圍屏、鼎爐、宮扇一應俱全,平臺下對稱排列著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銅缸,俗稱「門海」。 排雲殿四周有遊廊和配殿,前院有水池或漢白玉砌成的金水橋。殿角重重疊疊,琉璃五彩繽紛。

皇家的窮極奢華,由此可見一斑。

遠望排雲
大臣賀壽書

一路走歇,停停看看,上到排雲殿最高處,湖光瀲灩的昆明湖便盡收眼底。

鳥瞰昆明湖

下山近湖岸,遊走長廊。

頤和園長廊

在這條超過一裡的長廊裡,每一根枋梁上都有彩繪,色彩豔麗,富麗堂皇。內容囊括了幾乎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直走下去,似乎沒有盡頭。

不禁感嘆這個國家的博大精深。

不由悲鳴:北京,是來了就走不了的城市。

好不容易走出長廊,人都快累散了架。捱到排雲門,逃竄出園而去。

晚上朋友請客,吃了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鴨,小酌幾杯。

養精蓄銳一夜,第二日滿血復活。到天壇打過卡,又到中央音樂學院朝聖,晚上還到央音附中參加了一場天才琴童的獨奏音樂會。繁忙而有意義。

我想推開這扇門
我也想站在臺上

再一日,兵髮長城。

過去到過山海關老龍頭,對長城的印象就是一堵結實的高牆,劃分關內關外的標誌。及至來到八達嶺,群山綿延,山嶺危聳,才清楚地意識到,這道萬裡長垣是多麼偉大。它是一個民族生存意識的物質強調。也是這個民族不畏艱難,克服任何險阻,敢做所有犧牲而保證民族延續的民族精神的物質具象。

「不到長城非好漢」,帶著家人,向上攀登!

雄關漫道

站在長城頭,舉目四望,江山多嬌,群山俊俏。很難想像當初在這嶙峋山脊上修造這道長牆有多麼艱巨。「因地形,用險制塞」在軍事上非常有效,在建設上,則加劇了難度。

萬裡長城永不倒。因為它屹立在每個中國人心裡。

在險峻的長城上,我們經過煙墩,來到敵臺,上到樓櫓,下到馬面。其防禦構思的全面令人佩服,沿途地勢的險要令人咋舌。四周方圓壯麗的景色令人驚嘆。

在長城上流連半天,取道下山。回京路上,忍不住回首。雄偉壯觀的八達嶺長城,名不虛傳。

相關焦點

  • 盤點出生於北京的明星,皇城腳下的星光格外璀璨!
    1988年1月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辦第一次個人演唱會。1989年2月崔健創作並完成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 ,3月崔健在北展舉辦「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個唱。 1991年10月其獨立完成的電視音樂片《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在美國榮獲MTV「觀眾最喜愛的亞洲歌手」及「全球十大青年藝術家」稱號。1993年,崔健和張元合作拍攝了實驗性影片《北京雜種》。
  • 萬裡長城:大明帝國的生命線
    長城從明成祖朱棣開始,明代一直踐行「天子守國門」,對於明代實際控制疆域來說,當時京師北京的位置絕對算是大前方。朱棣不顧鞍馬之勞,曾五次親徵蒙古,還在東北設立了奴兒幹都司,鞏固北部邊疆。明代修建的長城,連接舊的,加上新的,一路蜿蜒,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號稱萬裡長城。經過明朝276年國祚的檢驗,遼東、薊州、宣府、大同這四個地方,始終戰事頻頻。這主要是由於附近的遊牧民族中,韃靼、瓦剌、後金三支部族勢力的此消彼長。最終,後金皇太極統一關外勢力後,得隴望蜀,欲入主中原。
  • 沒有了南城,北京就不是北京
    北京36座150m+超高樓,只有1座在南城,但南城的心思就不在高度上。攝影VCG南城,就是北京的底色。在這個容易焦慮的龐大帝都,好在有南城,能讓人喘氣痛快、內心踏實,家住南城!說起都覺得親切。老北京城像一個「凸」字,老南城就是「凸」的底座兒,是墊在皇城下面的一塊基石。若沒了這塊基石,大北京,誰託得住啊。
  • 什麼是北京的顏色?
    明清時期,北京城呈中心放射狀,沿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城市色彩由正色而間色,體現了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如明黃色是皇家御用色,是君權的象徵;故宮的屋頂為黃琉璃瓦,王府、壇廟大都為綠、藍琉璃瓦,民居的屋頂則為灰瓦。
  • 掉下的頭髮根兒上有小白點是什麼 掉發的不同特徵說明什麼問題?
    掉下的頭髮根兒上有小白點是什麼 掉發的不同特徵說明什麼問題?時間:2017-03-07 12:39   來源:頭髮吐槽幫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掉下的頭髮根兒上有小白點是什麼 掉發的不同特徵說明什麼問題?
  • 拆除皇城打開禁區 民國初年北京城三大變化(圖)
    第一個變化是「拆除皇城,打開禁區」。清代皇城嚴重阻礙著內城交通,一般人穿行東西城,只準從地安門以北和大清門以南繞道而行。這種一城之中東西部間驚人的隔絕狀況,現在的北京人很難想像!過去,語言學者曾描述了東城人跟西城人說話的差異,毫無疑問,話語差別緣於縱貫南北的皇城所造成的「崇山峻岭」般的阻隔。
  • 皇城根腳下,能俯瞰故宮全貌的酒店什麼樣?
    萬豪集團旗下的酒店,大多都帶有濃厚的商務氣息,既然品牌名都叫「文藝復興」了,自然就要走清新的文藝路線。世界上各家萬麗酒店都帶有自己獨特的氣質,也都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當地文化,他們的員工都叫做「萬麗導航員Renaissance Navigator」,顧名思義,酒店員工可以幫助客人更好地感受當地特色,發現不一樣的城市風貌。
  • 北京城牆為何缺一角?暗藏玄機難以理解
    北京城是中國五代封建王朝遼、金、元、明、清的都城,規模宏偉,設施齊備,堪稱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整個城池分為四重包括外城、內城、皇城和宮城(即故宮,舊稱紫禁城),號稱內九外七皇城四」,目前僅遺存有部分城樓。
  • 中國十大名勝古蹟:悠久而又莊嚴,如巨龍翻山越嶺——萬裡長城
    在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大地上,就有著十大名勝古蹟。中國十大名勝古蹟,全國人民經過半年多的評比選出來的。它們或是歷史建築、文物古蹟,又或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分布於中國東西南北各地。十大名勝古蹟包括:萬裡長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宮、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安徽黃山、長江三峽、臺灣日月潭、承德避暑山莊、西安秦兵馬俑。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萬裡長城。
  • 北京內城潛力資產大揭底:是什麼賦予了天壇府無可替代的文化符號?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都,同時也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老北京有句俗話兒「內九外七皇城四」,「內九」和「外七」將北京分為了「內城」與「外城」之分。內外城雖緊密相連,但文化地位和文化風俗卻截然不同。內城文化受到800年建都史的深刻影響,是北京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歷史瑰寶。
  • 世界上最大的皇宮,面積相當於5.5個北京故宮,你知道在哪嗎?
    作為一個中國人,首都北京裡面的一切建築物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比如說頤和園和故宮博物院,大家可能沒有去過,但是總是能夠耳熟能詳的。但是你知道嗎,我們中國的故宮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而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的面積竟然相當於5.5個故宮的大小。
  • 老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內九、外七、皇城四」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老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進行改建和擴建而成,到明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並存的格局。紫禁城是皇帝及其后妃居住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故宮,大家已經了解得很多了,這裡不再贅述。我們首先來看「皇城四」。在許多人看來,皇城不就是紫禁城嗎?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地圖是富含信息的文獻類型,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用簡潔的符號和文字,將複雜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映像到時空的大背景下,任由讀者從不同角度、通過不同渠道研讀,獲取各自所需的養分和樂趣。小編今天就從百餘幅老地圖中選出69幅比較有代表性的介紹給大家,今後還將陸續更新,如需大圖請留言。
  • 看京味作家出北京話六級題 這些詞兒你能讀出幾個?
    代表作品包括長篇小說《故都子民》《胡同根兒》《爺是大廚》《畫蟲兒》《北京爺》《傳世貓碗》,紀實文學《壇根兒》和散文隨筆《咂摸北京》等。劉一達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40多年來他一直熟稔地運用老北京語言進行文學創作。二十來歲時,他就給報紙投稿寫文章,滿紙的老北京土話,以至讀者來信稱他為「劉一達爺爺」。六十來歲時抱上孫子真的成了爺爺,他還每天揣著小本子隨時記下年輕人嘴裡的新北京話。
  • 瑪法皇城
    瑪法皇城這款遊戲中的精彩的內容,還有一些神秘的寶藏隨時隨地等你來探索,三大職業由你操作,所有裝備無需花費,全靠升級打怪獲得,而且還有超豐富的遊戲任務帶給你各式各樣的神器和神裝,充滿激情的熱血賽場,等你來加入哦!
  • 印度效仿中國修建萬裡長城,自稱世界第二,卻被全球恥笑
    中外聞名的我國萬裡長城 眾所周知,在世界上提到長城,一般語境下默認的長城,就是我國的那座萬裡長城,他的歷史總長有21196.18千米,即便到了現在,也有超過5000公裡的城牆得以留存,「萬裡」長城名副其實。
  • 世界奇蹟中國萬裡長城八達嶺,延綿不絕的中國龍,世人都想走一走
    作為北京的屏障,這裡山巒重疊,形勢險要。氣勢極其磅礴的城牆南北盤旋延伸於群巒峻岭之中,視野所及,不見盡頭。依山勢向兩側展開的長城雄峙危崖,陡壁懸崖上古人所書的「天險」二字,確切地概括了八達嶺位置的軍事重要性。八達嶺原為隘口,後建關城。
  • 北京出名的建築 修建時死了幾千人 還專門造了一座大山
    朱棣不滿他的統治,於是發動政變奪取了皇位,之後朱棣入駐南京皇城,南京皇城是朱元璋建朝後親自設計修建,宏偉規模可以說首屈一指,但是朱棣卻在這裡住的一點都不舒心!感覺每日父親的身影環繞在自己身邊,畢竟朱棣是用政變的手段謀取來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違背了父命,心裡總是不安,於是在明成祖即位之後第四年決定遷都北京,令人安排北京皇城的修建,他心裡暗自發誓要修建一座比南京皇城還要豪華的宮殿群,於是請了當時的風水大師為其選取皇宮的位置,根據星宿天象為其宮殿命名為紫禁城!
  • 中軸線上的「城市書房」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重張開業
    12月18日,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24小時書店再次面向讀者和市民開放。解文睿攝2015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雁翅樓24小時書店正式開業,它是60餘歲的中國書店與600餘歲的雁翅樓相遇時,一起碰撞出的中軸線上的文化新亮點,吸引了眾多市民讀者和國內外遊客前來體驗古建裡讀書的獨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