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鹹豐十年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鹹豐皇帝借木蘭秋 獮 為名倉皇逃亡往承德避暑山莊
居於煙波致爽殿內
與此同時其六弟恭親王奕訴負責駐守北京
籤訂一系列議和條約
日子久了鹹豐帝竟愈發眷戀承德風景
不願迴鑾
奕訴幾次上書求見
都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皇帝左有戲子夜夜笙歌
又有寵妃麗妃相伴左右
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閒
身體卻每況日下
無論怎麼大補
還是經常出現咳血的情況
眼見皇帝日日召見麗妃侍寢
其他妃嬪紛紛有了意見
其中有一個人
堪稱恨她恨到了骨子裡
這個人便是懿貴妃葉赫那拉氏
皇長子載淳的生母
有女人的地方便少不了口舌之爭
閒話經懿貴妃之口一路傳到皇后耳邊
好在皇后一向宅心仁厚不喜紛爭
只是勸麗妃謹慎行事
以免再生事端
轉眼來到次年六月初九
適逢鹹豐帝壽辰
以戶部尚書肅順為首的軍機重臣
齊聚避暑山莊為皇帝祝壽
無奈夏日炎炎
皇帝熱得汗流泱背
病又重了一層
竟在壽辰當日又傳喚了太醫實非吉兆
鹹豐帝自知時日無多
緊急傳召肅順
囑其在自己過世後好生扶植新帝保衛皇后
肅順當即聽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
知道他是擔心一向野心勃勃的懿貴妃
會趁機篡權垂簾聽政
便提議立子殺母
鉤弋故事
像漢武帝賜死新帝生母鉤弋夫人一樣
賜死懿貴妃
以免女子幹政
誰料這話竟被藏於暗處的懿貴妃聽了去
自此和肅順水火不容
終究鹹豐帝也不是漢武帝
他不忍賜死為自己
生育了唯一一個皇子的懿貴妃
而是選擇用其他方式來制衡兩方權力
鹹豐十一年農曆七月十五
鹹豐帝病危
召見戶部尚書肅順
怡親王載垣
鄭親王端華
六額駙景壽
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代寫珠諭
立皇長子載淳為太子
命八大臣贊襄政務
授予皇后御賞印章
授予太子載淳同道堂印章
白懿貴妃掌管
擬旨後要蓋上御賞
和同道堂兩枚印章方能作數
以此制約懿貴妃權力
十七日鹹豐帝崩
八大臣為年僅六歲的新帝載淳
擬定年號棋祥
以新帝名義尊皇后為母后皇太后
即慈安太后
尊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
即慈禧太后
恭親王奕訴自京城火速奔往承德叩謁梓宮
還未進堂便三步一個趔越跪倒在亡兄面前
卻一直未能來承德面見先帝
深知必是肅順從中作梗
卻也無可奈何
兩人向來政見不同
奕訴是洋務運動領頭人之
主張改革創新
師夷長技以制夷
肅順雖為忠臣
卻對此深惡痛絕
將奕訴視為賣國賊
還送了他一個鬼子六的外號
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
與如今的帝後無形中有了對立關係
奕近便巧施她計
奕訴便巧施妙計
早早將一個名為王喜慶的太監
安排在兩太后身邊
以此建立聯繫
與帝後合作對抗肅順
而慈禧也沒閒著
她知道八大臣中的軟肋
便是先帝的親妹夫景壽
便將他叫來
以康熙帝幼年繼位
羽翼豐滿後
將輔政四大臣一一處置的往事說起
嚇得景壽當即跪地效忠
成為兩太后在軍機處的可靠線人
除此之外恭親王奕訴在京城協商合約過程中
還取得了洋人勢力的支持
見面後當即向兩太后提出了
兩宮垂簾親王秉政的政策
而後暗中指使山東道督查御史董元淳上一奏摺
支持兩太后垂簾聽政
意在扶植帝後與帝胤勢力
打壓八大臣勢力
肅順當即大怒
聯合眾大臣以清朝無此先例為由
令軍機處擬旨斥駁
慈禧且不管他如何怒火中燒
硬是設法說服慈安太后拒絕蓋印
將折旨留中不發
見肅順仍不服軟
甚至上奏摺辱罵太后不守祖制
慈禧便召人帶來小皇帝載淳與慈安太后
與八大臣當面口誅筆伐
嚇得載淳尿了褲子
退下後的八大臣以擱車示威
迫使兩宮太后讓步
頒發駁斥董折諭旨
但慈禧亦不是軟柿子
趁八大臣放鬆警惕時
火速安排奕祈回京
部署政變事宜
史稱西政變
鹹豐十一年九月二十三
八大臣中的怡親王載垣
鄭親王端華暗中僱傭四大高手
準備刺殺慈禧及其黨羽
不料向他們舉薦四大高手的
便是奕訴的限線王喜慶
計謀敗露刺殺失敗
十月初一奕訴受封議政王
入軍機處
並以桂良等五人為軍機大臣
載垣端華及肅順被革去爵位
拿交宗人府
其餘四人被革職
人遣成軍臺
肅順不知事態已不可收拾
經載垣端華提醒
只有兩個妾室與孩子逃過一劫
十月初四
八大臣擬定的年號祺祥被改為同治
初五詔賜載垣端華自盡
肅順被押至菜市口處斬
罪名竟是賣國求財
圍觀人群皆向他投擲雞蛋菜葉等以表唾棄
只有兩個妾室
望著即將被處斬的夫君淚流不止
其中真相則被歷史長河就此掩埋
政局初穩慈禧太后
卻沒有忘記一個自己恨之入骨的人
先帝的寵妃麗妃
早在先帝駕崩前夕
她便已派人將麗妃囚禁
以報當年的奪寵之仇
自此慈禧掌握清末軍政大權長達四十八年
終究是過大於功
給國家造成了無窮的後患
時至今日恐怕成豐帝
還在坍塌的陵寢裡忐忑不安
愧對先人
也早已草枯花殘
如今連盜賊都無法抵擋
垂簾聽政萬民塗炭
生前拼命立碑立傳
死後又有誰在意這些破紙殘卷
故事配老酒明朝再聚首
生活是藏在電影裡的詩
故事是藏在詩中的風景
我在等詩也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