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在菜市場見到菠菜,但你知道菠菜還有個詩意的別名叫「紅嘴綠鸚哥」嗎?
浙江桐鄉特產甜辣醬,傳說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一戶人家,時至中午,那家人就請乾隆皇帝用飯,其中有一個菜是菠菜燒豆腐,乾隆帝吃了感到味道鮮美,就打聽這菜名,主婦見來人不凡,就有意開個玩笑,說這是祖傳菜,名叫「紅嘴綠鸚哥,金鑲白玉嵌。」乾隆一看菠菜紅根綠葉,油煎豆腐黃中透白,名稱甚是得體,皇帝又問:「這菜為什麼這麼好吃?」主婦告訴他:「這是因為菜上澆了紅漿,紅漿名瑪瑙紅漿蓋。」乾隆皇帝連稱此菜有詩意。
回到皇宮傳旨讓御廚也做這道菜,御廚雖知道是菠菜燒豆腐,但做得卻不是鮮美可口,後來方知少了甜辣醬,於是馬上讓浙江桐鄉進貢甜辣醬。因而菠菜那「紅嘴綠鸚哥」富有詩意的別名就傳了下來。
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攜隨身侍從被迫西逃。途徑京西懷來縣時,由於眾人疲於奔波饑渴難耐,只好拐進路旁一平民家裡歇腳。熱情好客的平民夫妻二人見來客當中年歲最大的老太太神色惶惶、灰頭土臉,頓生惻隱之心,忙打水讓各位洗涮,進屋上炕休息。
就在丈夫熱情招待客人,妻子準備飯菜的時候,夫妻二人遇到了難題:兵荒馬亂的年月,窮苦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不高。菜準備好了,是菠菜、豆腐;飯卻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米倒是有,根本就不夠做這麼多人吃的一頓飯,白面也還有,只夠做一鍋麵糊糊。這飯,怎麼做?去買?沒有銀子。儘管客人們進門時說過走時會給留下飯錢,可那是後事。總不能讓客人們吃飯前先付錢吧!
聰明的妻子靈機一動,想出了這麼個辦法:她把小米煮成八成熟時撈出來,拌上少量白面後金黃的小米就變成了又勻又圓的面顆粒,然後倒入調好味的菠菜、豆腐湯內,幾分鐘後,一大鍋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麵湯就展現在眾人面前。
丈夫看了喜笑顏開,一邊招呼客人們吃湯,一邊驚嘆妻子的聰明。鍋內,又 白又勻的面粒猶如珍珠般地散落在白玉如匣的方塊豆腐和翡翠般碧綠的菠菜之間,尤其是菠菜根莖結合的部位,翡翠綠配上一丁點淺紅淡粉色的菠菜根,更像一隻只紅嘴碧首的鸚鵡般的可愛。丈夫隨口吟道:珍珠白玉匣,翡翠綠鸚鵡。正想再往下說時,正巧被慈禧老太太聽到了。
慈禧太后問:「你懂詩?」
丈夫答:「不懂。」
慈禧太后又問:「你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
丈夫答:「我說的是湯,就咱們吃的這個湯。」
慈禧太后說:「這個湯?味道不錯。這湯叫什麼名呀?」
丈夫答:「這湯是我們本地一絕,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慈禧太后聽了十分高興,連眼皮都沒抬,就拉著長聲說了一個字:「賞!」
飯後,眾人休息。凌晨時,慈禧太后一行便起程繼續向西逃去。後來,這種湯的做法就在當地流行開了,幾乎家喻戶曉,只是平民百姓都通俗形象地稱這種湯叫「螞蟻蛋兒湯」。「珍珠翡翠白玉湯」這個高雅的名稱只用於宮廷御宴,因為慈禧太后回宮後,想起西逃時吃的那次美味的湯總覺得意猶未盡,專門派御廚學做此湯,再次吃上時,卻怎麼也吃不出當初在荒郊村野的平民家裡那個香味了。
人類食用菠菜的歷史十分悠久。唐代劉禹錫的《嘉話錄》雲:「菠薐生西國中,有自彼將其子來,如苜蓿、葡萄同張騫而至也。本是頗陵國得來,語訛爾,時多不知也。」菠菜原產於伊朗,並經北非,由摩爾人傳到西歐西班牙等國。《唐會要》上明確記載:菠菜種子是唐太宗時從尼泊爾作為貢品傳入中國的。由於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鐵、磷等成分並且味道鮮美,現在我國各省多有栽培,已經成為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餚。
菠菜又稱菠藐、波斯草、赤根草、鸚鵡菜、鸚鵡菜等 ,屬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目、藜科、菠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高可達1米,根圓錐狀,帶紅色,較少為白色。莖直立,中空,脆弱多汁,不分枝或有少數分枝。葉戟形至卵形,鮮綠色,柔嫩多汁,稍有光澤,全緣或有少數牙齒狀裂片。雄花集成球形團傘花序,再於枝和莖的上部排列成有間斷的穗狀圓錐花序;花被片通常4,花絲絲形,扁平,花葯不具附屬物;雌花團集於葉腋;小苞片兩側稍扁,頂端殘留2小齒,背面通常各具1棘狀附屬物;子房球形,柱頭4或5,外伸。胞果卵形或近圓形,直徑約2.5毫米,兩側扁;果皮褐色。
原來大家的日常菜系居然都是皇家待遇啊,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植物的趣聞,歡迎分享哦!
好吃的【上湯菠菜】食譜
1.菠菜切段開水焯熟盛起待用。
2.江瑤柱洗後用溫水浸泡待用(水不要倒掉)。
3.肉絲用生抽、白糖、生粉、胡椒粉醃好備用。
4.燒熱鍋倒入少許橄欖油放入肉絲大火炒。
5.肉絲炒到變色後加入江瑤柱大火煮沸。
6.湯汁煮至濃香之後加少許鹽、胡椒粉熄火,淋到焯熟的菠菜上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