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皇家園林頤和園也到了賞花的時節。前一陣西堤的山桃花灼灼其華,而現在,則是看玉蘭花的好時候——尤其是位於頤和園清漪園的樂壽堂,幾株玉蘭正在盛放,玉蘭花與古建築相得益彰,十分漂亮!
說起這樂壽堂,可是頗有些歷史。最早這是乾隆皇帝所建。樂壽堂在頤和園的位置非常好——背靠萬壽山,前臨昆明湖,原本這是作為乾隆皇帝退位當太上皇后享清福用的寢宮,這乾隆帝還真會挑地方。
樂壽堂的名字由來也頗為講究,語出《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不過我們現在看到樂壽堂是光緒時期重修的,最早的毀於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入侵的英法聯軍之手。現在我們看到的匾額上的「樂壽堂」三字是光緒皇帝的親筆。
樂壽堂前的堂階處有銅鑄的梅花鹿、仙鶴和大瓶各一對,對稱排列。為什麼會擺放這些呢?原來這是取諧音寓意「六合太平」——同時,鹿、鶴在中國傳統文化都是瑞獸,代表吉祥如意,而大瓶當然是象徵「平平安安」啦!
樂壽堂玉蘭花已經出名很久了,盛放之時,白色和紫色的玉蘭開滿枝頭,與碧瓦朱甍的古建交相輝映,尤其在春日陽光燦爛的晴空下,更如猶如仙境一般!
這樂壽堂的玉蘭成名已經很久了——據說在幾百年前乾隆皇帝的時代,這位很會享受的皇帝,就曾下詔從南方移植過來玉蘭樹栽種在樂壽堂中。
到了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時,這位當時權傾天下的女人也是一眼就看中了樂壽堂這塊風水寶地,將重修後的樂壽堂作為自己在頤和園的寢宮。
慈禧太后的晚年時期,基本都是在樂壽堂度過的,可見她有多喜歡這裡了。那時的樂壽堂據說十分富麗堂皇,陳設了許多珍寶,而且還鋪設了電燈——沒錯,這裡就是中國最早使用電燈的地方之一。
樂壽堂有前後兩進院落,實地觀來,後方的院落幾株玉蘭亭亭玉立,風景更佳——據說玉蘭盛開的樂壽堂很早就有「瓊雕玉盞,繁花滿樹」的美名,可謂名副其實。
樂壽堂院落裡的紫玉蘭十分顯眼,這株玉蘭樹比周圍的白玉蘭開花要晚一些,在周圍的白雲蘭已經盛放之時,它還是含苞待放的狀態。紫色的顏色也在一片雪白的玉蘭花中十分出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