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來了,春意漸濃,正是補血養肝的好時節,要多吃菠菜呦
春分來了!
偶爾下樓,發現小區某單元門前的一樹桃花悄悄綻放,抬眼望去,一樹嬌俏粉嫩的紅,煞是好看。讓疫情下長期壓抑的心情一下變得欣喜。
春天真的來了,一直盼望的春暖花開,疫情結束,隨著春意漸濃,有了希望。
草坪裡的紫花地丁,固執又堅韌地展開了紫色笑臉,這早春的小精靈,總是著急地向人們報告:
春天來了!
菠菜與紫花地丁一樣,是不畏寒冷的早春精靈。
「都市小菜園」收穫的第一批春菜,是去年冬天就種下的,在暖棚裡生長的菠菜。它們經過一冬漫長生長期,營養極其豐富。
菠菜是春天最早的蔬菜之一,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葉酸。維C可以協助鐵的吸收,而葉酸是重要的造血物質。春天正是養肝的好時節,肝主藏血,所以吃一些補血的食物,對肝臟極有好處。
現代研究表明,菠菜具有滋陰潤肺,舒肝養血的作用。春天多吃菠菜,可以疏通肝氣。
菠菜的做法很多,比如雞蛋炒菠菜,麻醬拌菠菜,清炒菠菜。我家喜歡用麻醬涼拌菠菜,做法相當簡單,但卻是春天不可錯過的美味小涼菜。
麻醬拌菠菜
食材:菠菜350克
麻醬兩湯匙
做法:
菠菜洗淨,切長段用開水略焯燙一下,用涼水拔涼。撈出擠去水分,備用
用鹽,醬油,醋,白糖,胡椒粉,香油調汁,倒入菠菜中拌勻。麻醬用香油調製好,倒入菠菜中拌勻後即可食用
小貼士
如果喜歡吃辣,可以放點辣椒油,或調入少許芥末醬,味道會更豐富。
菠菜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紅(赤)根菜。
以前我們家做涼拌菠菜,習慣將菜根去掉。有一次胡司令的夫人張老師,提醒我,一定要留下紅根。她說菠菜的根是最有營養的,丟掉太可惜了。尤其是經過一冬生長的菠菜根,吸收了大地的所有精華。
今年我們家做麻醬拌菠菜,特意留下了紅根。菠菜的紅根很嫩,吃起來口感也相當不錯,關鍵是營養豐富。
紅嘴綠鸚哥,即清炒菠菜
在民間有一道用菠菜做的好吃又好聽的菜餚,叫做「紅嘴綠鸚哥」。
何為「紅嘴綠鸚哥」?其實就是清炒菠菜。因為菠菜的根兒呈紅色,襯著嫩綠的長葉,非常漂亮。像極了紅嘴綠羽的漂亮鸚鵡,故而得到了如此美名。
「紅嘴綠鸚哥」的做法十分簡單。
如前將菠菜略焯一下,擠出水分。在鍋中放少許油,油熱後放入焯好的菠菜,加入適量鹽、胡椒粉,稍煸炒,即可裝盤。
廚房小白入門菜:雞蛋炒菠菜
雞蛋炒菠菜和西紅柿炒雞蛋一樣,都是廚房小白的入門菜。
前段時間,小菜園的菜友,在群裡貼出自家做的雞蛋炒菠菜,受到了菜友的一致讚美,可謂「好評如潮」,群裡一片熱鬧。
雞蛋炒菠菜的傳統做法
食材:菠菜300克,雞蛋3個
菠菜洗淨,切大段雞蛋打入碗中,放少許鹽攪拌均勻熱鍋涼油,倒入蛋液,攤好,攪拌成小塊倒入菠菜段,放鹽,出鍋。這是我小時候父母常做的方法。
但是後來有專家說,菠菜中有草酸,最好焯一下水再食用。
所以現在更講究的做法,是將菠菜略焯一下,擠出水分備用。雞蛋攤熟後,再倒入焯好的菠菜。
傳統做法中的草酸含量,應該不會太多,但是如果你更加講究,可以採用焯水法。
關於菠菜的故事:菠菜是早春的精靈,名曰「紅嘴綠鸚哥」
關於菠菜的來歷很有意思,據說菠菜是最早的「移民菜」,早在隋唐時期,便從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傳入中國。所以它也叫波斯菜,簡稱菠菜。
由於根部紅色,所以也被稱為紅根菜或赤根菜。由於根紅葉綠,它還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叫「紅嘴綠鸚哥「。
菠菜已經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它是一種不怕寒冷的蔬菜。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詩中寫道: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蓤如鐵甲;豈知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
我們從詩中可以得知,當時的蜀中已經廣種菠菜,並能夠越冬落地生產。
在北方,菠菜也是早春最有營養的時蔬之一,所以我們一定不要錯過菠菜帶給我們的美味——麻醬拌菠菜,紅嘴綠鸚哥,雞蛋炒菠菜,都可以做起來喲。
作者 鄭華芝
「芝蘭小築」講述田園,美食,以及回歸自然的故事。在這裡,我將與大家分享,我在「都市小菜園」種植有機蔬菜,和用自家種植的有機蔬菜烹飪美食的故事。這裡有一群熱愛種菜的都市農夫、都市農婦的有趣故事,以及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都市農人的種菜、做菜獨門手藝,還有來自這些菜友的各種家傳私家美食食譜。既然你已經走進「芝蘭小築」,就隨手點一下最上方右角的「關注」吧。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