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生前最害怕的竟是一隻石頭刻的壁虎?

2020-12-03 木子觀歷史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可謂是帝制期間為數不多持久當政的女性。1861年11月,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此後三度垂簾聽政,直至1908年去世,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你們知道她生前最害怕的是什麼嗎?她竟然最怕一條石頭刻的壁虎!

說慈禧懼怕壁虎,主要是由慈禧生前為自己打造的陵寢內的丹陛石上得出的。清朝祖制,皇帝后妃的丹陛石上有一幅「龍鳳戲珠」的石雕圖案。圖案中龍在上,鳳在下,象徵皇帝為天,皇后為地,陰陽結合。

然而,慈禧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地將鳳高高展翅在上為主體,而龍在鳳之下的附屬位置。最為奇怪的是,這塊按照慈禧自己的意思打造的丹陛石的右下角還缺了一小塊。原來是工匠在打造的時候按照習俗在丹陛石下方龍爪一側鑿了一隻惟妙惟肖的小壁虎,慈禧見了就命人把這隻壁虎給撬走。

但慈禧卻對此不斷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由於內行人曉得,這隻壁虎雖小,其暗含的寓意卻甚大。唯鑑於其暗含的嚴重寓意,清宮才作為一種祖制堅持、傳播下來。這個隱意的來源於壁虎自身。

相傳,在清以前的皇宮內曾飼養著許多壁虎,其食物以餵砂為主,3年可養成七八斤重。養成的壁虎被逮殺後,放在陰瓦上烤乾,然後磨成細粉,用此粉在皇后、妃嬪臉額處點一點,其色鮮豔而不退。更為巧妙的是,若宮中後、妃有亂宮的男女之事,紅點自然消逝。

慈禧本是鹹豐帝的妃子,鹹豐帝死時她才28歲,那是女人生理欲望比較旺盛的年齡。難耐宮廷寂寞的慈禧曾與太監們走得很近,後又與榮祿、恭親王,甚至英國畫師等許多男人有染。到後來,慈禧越發地不可收拾,貼身太監李連英還在宮外給慈禧物色男寵,甚至有一個琉璃商人還在宮裡住了一個月之久。

清文廷式《聞塵偶記》記載,慈禧因為與這位琉璃商人有染,還因此懷孕,慈安太后得知以後急召禮部大臣,商量要廢掉慈禧。廢后之事被慈禧得知後,就在當晚下毒毒死了慈安皇太后。

因為壁虎特殊的功能,所以天不怕地不怕的慈禧也會懼怕一隻小小的壁虎,真是應了那句俗話「偷人的心驚」。不論怎樣解釋,慈禧對丹陛石上那隻小小的壁虎產生了恐懼是肯定的。正由於如此,決議要重修定東陵的慈禧,才下令首先將隆恩殿前的那塊丹陛石換掉,重新安設沒有壁虎的石雕。

相關焦點

  • 揭秘慈禧太后最怕讓別人知道的一件事!竟對一隻壁虎耿耿於懷?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女人登上政治巔峰的一大典範,她雖然位居高位,卻不斷的對西方列強求和,諂媚求榮,最終親手葬送了大清王朝,被後世徹底的冠上了賣國賊的名號。政治上的慈禧雖然昏庸獨裁,但是她的生平卻也發生了很多趣事,有些更是讓慈禧極為避諱,不準別人談起的。那麼究竟慈禧太后最怕讓別人知道的一件事是什麼?這件事和守宮砂又有怎樣的關係?男人世界的小編為你揭開謎底。
  • 慈禧太后上位後,將皇帝的寵妃做成了人彘
    尊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訴自京城火速奔往承德叩謁梓宮還未進堂便三步一個趔越跪倒在亡兄面前卻一直未能來承德面見先帝深知必是肅順從中作梗卻也無可奈何兩人向來政見不同奕訴是洋務運動領頭人之主張改革創新師夷長技以制夷肅順雖為忠臣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人,慈禧太后是怎麼死的
    今天我們來聊個有趣的話題,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人,慈禧太后,她到底是怎麼死的。 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慈禧! 生於1835年11月29日,卒於1908年11月15日。滿清顯赫的葉赫那拉氏家的女人,後來成為鹹豐皇帝的嬪妃,同治皇帝的生母。
  • 慈禧太后下葬那天,發生了三件怪事,其中一件至今無法解釋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統治了清政府50年左右的政治舞臺,說到慈禧太后死後的安葬,據說當時發生了三件怪事,即使是現在,也沒有正確的解釋,讓我們看看當時發生了什麼三件奇怪的事情?首先: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滿了權力和影響,她死後的葬禮也很奢侈,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後,按照她的意願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這使當時的外國人和中國人都感到驚訝,安葬那天,陽光明媚,但慈禧太后的靈柩經過崇文門後,天空突然閃過一道閃電,起初,人們不太注意,但隨之而來的是雷電和暴風雨,人們非常震驚和害怕。
  • 清宮中此動物被視為吉祥之兆,可慈禧卻很厭惡,因為它與貞潔有關
    可是以慈禧為首的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此後大清的實際權力被慈禧掌握,因此她也成為了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無冕女王。不過值得說明的是,辛酉政變後名義上大清的最高掌權者還是慈安太后,只不過她對權力不熱衷,朝政大事這才落入了慈禧之手。清代和中原王朝一樣都講究嫡庶之分,論政治地位慈安是鹹豐皇帝的皇后,而慈禧只不過是個貴妃,這一身份註定了慈禧在慈安面前永遠都要矮上一頭。
  • 慈禧的後代長相秀氣,精通書法和樂器,網友:比慈禧太后美多了
    中國掌權的女性不多,但是能因掌權成為女皇帝的只有武則天了,那麼歷史上還有一位非常有名氣的女性掌權人,就是慈禧太后,歷史上對她的評價有好有壞,但是更多的是負面評價。慈禧兇狠殘暴,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非常清楚吧。晚年的慈禧臉部抽搐,只要誰看到這一幕,就會被處死。
  • 慈禧太后60大壽,張之洞送來一個「扁方」,慈禧看罷連聲說好!
    慈禧太后過60歲大壽,時任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別出心裁地送給慈禧一件寶貝。並讓慈禧「鳳顏大悅」,連稱其懂自己心思。從那以後,慈禧便離不開此物了,這到底是件啥寶貝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慈禧太后作為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以一個婦人之身,打壓政敵,將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中,一生揮霍無度,其奢靡程度令人咋舌。慈禧對於自己的生日非常看重,因此滿朝文武更是不敢怠慢,每到慈禧大壽的時候,眾多臣子都想著辦法去弄珍奇異寶,博得老佛爺的歡心。
  • 慈禧死後陪葬品有多奢華?生前生活有多奢侈?一天花掉四萬兩白銀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了,這位統治大清帝國將近50年的女人,讓本來就閉關鎖國的清朝變得更加搖搖欲墜,因為她不僅在國政上屢屢做出錯誤決定,而且個人的生活也十分奢靡,生前生後都耗費了清帝國大量的錢財,以至於在她死後沒幾年,軍閥孫殿英就盯上了她的陵墓,那麼,慈禧的陵墓究竟有什麼呢?
  • 慈禧太后權力至高無上,臨死幡然醒悟,定下三條規定
    慈禧太后權力至高無上,臨死幡然醒悟,定下三條規定慈禧在古代的時候,他說我最後一能夠在朝廷連的後面聽國家治事的一個太后,他在古代,可以說是權利特大的,沒有別的女人給他的權利,更大了,在清朝末期的時候,後,我家的權利幾乎全部都在他的手裡
  • 慈禧太后命名的特產——三原古池陽蓼花糖
    《舌尖上的陝西》之十三慈禧太后命名的特產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到了西安。地方官員將嫽花糖作為名貴食品奉獻,博得了慈禧太后的讚賞。慈禧太后見嫽花糖的形狀酷似她在草原上見過的一種蓼花,覺得有趣,便說了出來。於是,人們便稱其為「蓼花糖」。
  • 此人曾是慈禧最愛,死後卻身首異處,棺材只有一顆頭顱和一條辮子
    平心而論,李蓮英權詐貪婪,是個罔顧大體只知利己,太后老佛爺跟前一條忠奴而已,若跟明朝的劉瑾魏忠賢瞞上欺下禍國殃民的一代權監來比,那還未免太抬舉他了!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並因得了慈禧的歡心而左右逢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清朝政府在慈禧去世之後,仍然為李蓮英修建了墳墓。
  • 慈禧太后不死,袁世凱敢不敢篡位?借幾個膽子都不敢,原因很簡單
    這是一個好問題,首先擺出觀點:慈禧太后要是活著,縱使袁世凱能力超強,他在慈禧太后面前也是沒有多大機會的,或者說他還要繼續等待機會。1901年,保定直隸總督府來了一位新上任的官員,此人身材矮小,但聲音洪亮,一派軍人作風,他就是袁世凱。
  • 乾隆皇帝念念不忘的「紅嘴綠鸚哥」,原來慈禧太后也愛吃!
    浙江甜辣醬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攜隨身侍從被迫西逃。途徑京西懷來縣時,由於眾人疲於奔波饑渴難耐,只好拐進路旁一平民家裡歇腳。正想再往下說時,正巧被慈禧老太太聽到了。慈禧太后問:「你懂詩?」丈夫答:「不懂。」慈禧太后又問:「你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丈夫答:「我說的是湯,就咱們吃的這個湯。」慈禧太后說:「這個湯?味道不錯。這湯叫什麼名呀?」丈夫答:「這湯是我們本地一絕,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 為什麼埃及豔后和慈禧太后都喜歡用它?
    說到用孔雀石養生,最出名的就是埃及豔后和慈禧太后了,埃及豔后,本身體虛弱,肝胃又不太好,病情逐漸惡化,於是祭司就想到一個辦法。將孔雀石碾成非常細的粉末,塗抹在眼蓋上(由於孔雀石含有銅元素,這種元素能夠活化細胞、抗氧化,從而達到養顏的功效)這樣既能治病,又能美顏。清朝著名的慈禧太后也是使用孔雀石來美容養顏的,這也使得慈禧到六十歲的時候皮膚狀態還很好。
  • 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封為神仙的這個人,文化大革命時候居然顯靈過
    神跡又忽隱忽現了,有人看見張道士被一隻路過的老鷹帶走了,有人乾脆看見張道士自己化作一隻老鷹飛走了。這個張道士不但醫德高尚,而且又見義勇為,再加上又在空中飛行,運河兩岸百姓紛紛表示,張道士一定而且肯定是個神仙。於是,當地士紳聯名上書朝廷,希望修廟紀念神仙。
  • 100多年前,在慈禧葬禮現場拍到一群「殭屍」的3個人,結果悲劇了
    慈禧太后掌權期間窮兇極奢,為什麼光緒帝吃的雞蛋要34兩銀子?真的只是御膳房獅子大開口,貪官一層層談嗎?還有一個原因是,慈禧太后所用、所吃、所穿之物都是上品,一個雞蛋再金貴也比不上金子,但慈禧太后要吃的就是要達到金子規格的雞蛋。
  • 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不少近代題材的影視劇裡,也跟著各種塗金,給慈禧太后增加了不少「英明睿智女強人」的人設,「慈禧不死清朝亡不亡」的討論,也在「票友」間十分火熱。 其實,就以治國眼光來,慈禧太后比起同時代的「頑固派」或「晚清權貴」們,確實也有強大之處。且不說甲午戰爭前,她對「洋務運動」的各種力挺,以及對「收復新疆」「民族造船業」的各種支持。就說「庚子國難」後,她也十分明白,大清不能像以往那麼活了。
  • 陳寶箴死因之謎:慈禧太后秘密賜死
    回想當時埋葬母親的時候,父親曾拔下一隻牙齒,包好置於墓穴左側,以示將來同穴之意。同時埋下碑石作為紀念,石上所刻悼詞,闡述生死之理非常明通。哪裡想到一年之後,父親就永遠離開了人世。他一生的報國之心,現在換來的是攻訐和詆毀。不過到底如何評價,我相信歷史的公正。都是那些不切實際的人,親附朝廷,破壞綱紀,結果得罪了太后,致使變法受阻,神州際沉。其實父親對此早有警惕,九泉之下他也會為此而悲痛。
  • 慈禧太后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真實存在嗎?
    慈禧太后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真實存在嗎?夜明珠這個東西啊它就像中國的龍和鳳一樣,被灌輸了太多太多的神秘色彩。但是真真正正的夜明珠又沒有人看到過。而古書上記載的慈禧太后嘴裡含著的夜明珠呢,小編本人也沒有見過,所以不敢妄下定論。
  • 慈禧太后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到底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過程中,一度想搬倒軟禁或除掉慈禧,所以慈禧在翻盤之後不僅反過來囚禁了光緒皇帝,還想廢掉他。為此慈禧選定了端親王載漪的次子,也就是她的侄外孫的侄外孫溥俊來接光緒的位置,甚至登基日期、年號都準備的妥妥的,就等著徵求了地方實權派和外國列強的意見。可誰知這兩方面都不買她的帳,督撫們認為「君臣之義已定,中外之口難防」,而列強覺得慈禧這種行為實在有違法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