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了,這位統治大清帝國將近50年的女人,讓本來就閉關鎖國的清朝變得更加搖搖欲墜,因為她不僅在國政上屢屢做出錯誤決定,而且個人的生活也十分奢靡,生前生後都耗費了清帝國大量的錢財,以至於在她死後沒幾年,軍閥孫殿英就盯上了她的陵墓,那麼,慈禧的陵墓究竟有什麼呢?
1928年,駐紮在薊縣的孫殿英發愁沒有軍餉,於是他將主意打到了與駐軍之地僅有一山之隔的慈禧陵墓上,慈禧活著的時候,是出了名的窮奢極欲,死後陵墓裡陪葬的寶貝應該不會少。打定主意後,孫殿英便趁著黑夜,率領幾百名士兵強行炸開了慈禧陵墓,數不盡的寶貝出現在眼前,棺槨裡更是填滿了各種珍奇珠寶,上等絲綢、金絲做成的被褥衣物好幾層,陪葬的什麼翡翠西瓜、玉石馬等數不勝數,用來填滿棺槨縫隙的各種珍珠寶石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有兩件物品簡直就是價值連城,一件是慈禧頭上的鳳冠,鑲嵌著上百顆珍珠,其中最大的一顆足有雞蛋那麼大;另一件就是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據說在夜間光芒四射,後來被孫殿英送給了蔣介石,又被蔣介石送給了宋美齡。
大喜過望的孫殿英命人將陵墓裡所有的寶貝運走,大大小小的陪葬品裝了整整二十多輛卡車,可見慈禧生活是多麼的奢華,生前享用還不夠,死後還全部帶進了陵墓想要永世佔為己有。
當然,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非常講究人死後要厚葬,何況是當時地位尊崇的慈禧太后。比如唐高宗李治,生前特別喜愛王羲之的字,據說死後將《蘭亭序》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自己的陵墓,作為封建帝王,這本無可厚非。我們說慈禧窮奢極欲,不僅僅是說她死後陪葬品多麼奢華,慈禧生前生活的奢侈程度,更是令人咋舌。
就拿吃飯來說,普通人每天能吃飽就不錯了,而慈禧每日桌上的菜要超過一百多道,還都是各種上好的食材精製而成。御膳房專門為慈禧做飯的廚子就有幾百位,光這些人的住宿,就佔了皇宮八個院子。況且這些菜擺在那兒,離得遠的都快看不見了,她一個人能吃多少?剩下的都倒掉了,浪費至極。慈禧一日三餐的花費最少在幾百兩銀子,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花掉四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幾百萬,真是不敢想像。
除了正餐,還要有水果啊。慈禧日常的四季鮮果不斷,應有盡有,那時候交通不像現在這麼便利,不說運來這些水果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光水果的數量,每年就是數以十萬計。那麼,慈禧一個人怎麼需要這麼多呢?
這些水果當然不只是用來吃的,更多是用來聞的,也就是慈禧用來燻屋子用的。慈禧所住的宮、殿裡每天都要換上各種新鮮水果,床頭、茶几、桌子上每一處都不放過,如此鋪張浪費,真是古今第一人了吧。
說完了吃的,就簡單說說用的。慈禧的衣物、化妝品、首飾有多少,有多精緻,不必細說,就說慈禧的襪子,那都是用最好的軟綢精心縫製而成,綢緞沒有伸縮性,所以做的時候不僅要大小正好,縫合的地方也要繡上精美的圖案,耗時耗力不說,製作成本也很高。這樣的襪子慈禧只穿一次,就不會再穿了。還有慈禧專用的坐便器,檀香木製成,外邊包上棉絮,裡邊是裝有香木料、水銀之類,不但舒適,也絲毫沒有異味,可謂是奢華至極。
這些僅僅是慈禧在宮裡的生活狀態。要是外出,那排場更是不得了。有次慈禧坐火車去奉天(今瀋陽),先是從寢宮出來坐自己的專列到北京火車站(那時候皇宮裡專門為慈禧修建了一條鐵路,供慈禧觀光遊玩)。在去奉天的火車上,有四節車廂專門為慈禧準備飯食,廚子也帶了一百多位,其中有一節車廂點了50個爐子,每個爐子負責炒兩個菜。
這還不算,本來去奉天只待四五天的行程,就有一節車廂專門用來放慈禧外出的衣服,衣服準備了兩千多套,鞋子呢,沒那麼多,一百來雙,其他物品也是同樣的規格。其實,外出一趟,哪用得了這麼多衣服,慈禧也用不上,但她就認為是必須的,再加上為準備這些東西花費的其他費用,這奢侈程度,誰敢想像?
後來到了慈禧六十大壽,她本來想修復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但是圓明園是經六代皇帝歷時150多年建造的,不說時間來不及,那時候清政府的財政也根本無力承擔這樣的工程。於是慈禧便決定修頤和園。
當時正是甲午中日海戰的前夕,日本為了對付清朝的北洋水師,傾全國之力購買戰艦,而大清,光修頤和園就花掉了3000多萬兩白銀,再加上慈禧壽宴的用度,足夠裝備好幾個世界一流的水師了,可悲的是,北洋水師最終因沒錢買炮彈全軍覆沒,清政府為此付出了向日本割地賠款的代價。後來更是因為慈禧無限度的耗費國力,被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攜光緒狼狽出逃,丟盡了臉面。
慈禧一個人的生活就如此奢侈,那時候清朝已經腐敗到了極點,那些為慈禧辦這些事的太監、官員,都在借慈禧的名義,上行下效,大肆貪汙,清朝有這樣一群以慈禧為首的蠹蟲,百姓的生活哪能好得了?清朝焉能不亡?
對於慈禧的奢侈,大家還知道哪些?歡迎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