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中此動物被視為吉祥之兆,可慈禧卻很厭惡,因為它與貞潔有關

2021-01-15 左都御史

1861年(鹹豐十一年)8月22日,鹹豐帝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他去世前曾留下顧命八大臣輔佐嗣皇帝同治。可是以慈禧為首的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此後大清的實際權力被慈禧掌握,因此她也成為了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無冕女王。

不過值得說明的是,辛酉政變後名義上大清的最高掌權者還是慈安太后,只不過她對權力不熱衷,朝政大事這才落入了慈禧之手。清代和中原王朝一樣都講究嫡庶之分,論政治地位慈安是鹹豐皇帝的皇后,而慈禧只不過是個貴妃,這一身份註定了慈禧在慈安面前永遠都要矮上一頭。

儘管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可祖宗家法不可違。在皇室宗親和滿朝大臣看來,慈安才是真正的後宮之主。事實上,慈禧對慈安也頗為忌憚,凡事也不敢過於張揚。於是,在慈安在世時,慈禧一直很壓抑。

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太后在鍾粹宮暴斃,關於慈安之死這是清宮的一大謎案,我們對此不做詳細的說明。需要指出的是,此時的慈禧才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權,放眼大清國再也沒有人能阻止她為所欲為了。

按清代成例,每逢大祭皇帝及太后都要到清東陵、清西陵祭拜列祖列宗,在列位先帝、皇后陵寢行大禮祭祀。可是當慈禧來到慈安陵前時,卻不願意行禮,原因就是她貴為皇太后和慈安平級,不該有此禮數。可是禮部的官員不答應,認為慈禧應該按照祖制以貴妃的身份向慈安皇后行叩拜禮。儘管慈禧心中有十萬個不願意,可在祖宗成法面前卻不得不低頭。

禮是行了,可這口惡氣不吐不快。為此,慈禧準備在自己的陵寢上大動手腳,企圖在規制上超過慈安。事實上,慈禧為自己修建的陵寢已經遠遠超過慈安,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嚴重逾制,就連鹹豐帝也達不到她的標準。

原本慈禧的陵寢是早就定好的,可是她仍然不滿足,讓工部和內務府進行了必要的改造。改建後的陵寢所有臺階、柱石、欄杆都是從崑崙山運來的珍稀玉石,其富麗堂皇連乾隆帝的裕陵也自愧不如。

可是,讓人奇怪的是,慈禧親自打造的丹陛石的右下角卻有一塊明顯的破損痕跡,這難道是人為或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嗎?

答案並非如此,當初營建陵寢時,工匠們按照舊例在丹陛石下方的龍爪一側雕刻了一隻惟妙惟肖的壁虎。不料,慈禧見到這隻壁虎後十分震怒,不但下令殺掉工匠,還命令將這隻壁虎趕走。原本壁虎是清代皇帝陵寢中的吉祥之物,慈禧為何要對此大動肝火呢?其實,這背後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和以往朝代一樣,清宮對后妃一直有一個「秘方」,為了防止後宮妃嬪和宮女們偷情,專門在宮中設立了一個太監機構,負責豢養壁虎,這些壁虎天天以硃砂為食。壁虎死後將其晾曬成幹,研成紅色的粉末,點在女子們的手臂之上,以此來辨別其貞潔。

這個其實就是古代女子的守宮砂。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做法其實並無科學依據,只不過在古代時十分流行。可問題是慈禧怎們會如此反感壁虎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慈禧27歲就開始守寡,如此芳華怎能甘於寂寞,關於慈禧的緋聞在後世流傳甚廣,她先後與榮祿、英國畫師以及宮中太監有染,儘管沒有有利的證據表明慈禧確實有出軌之舉,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慈禧的內心是有這種想法的。

因此,慈禧對壁虎是恨之入骨,將其視為「天敵」,俗話說「偷人的心驚」,天不怕地不怕的慈禧給後人留下了這段「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笑柄。

相關焦點

  • 慈禧太后60大壽,張之洞送來一個「扁方」,慈禧看罷連聲說好!
    慈禧太后過60歲大壽,時任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別出心裁地送給慈禧一件寶貝。並讓慈禧「鳳顏大悅」,連稱其懂自己心思。從那以後,慈禧便離不開此物了,這到底是件啥寶貝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慈禧太后作為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以一個婦人之身,打壓政敵,將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中,一生揮霍無度,其奢靡程度令人咋舌。慈禧對於自己的生日非常看重,因此滿朝文武更是不敢怠慢,每到慈禧大壽的時候,眾多臣子都想著辦法去弄珍奇異寶,博得老佛爺的歡心。
  • 【大家】慈禧是如何成為邪惡化身的
    彼殘忍乖僻之邪氣,不能蕩溢於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結充塞於深溝大壑之內,偶因風蕩,或被雲催,略有搖動感發之意,一絲半縷誤而洩出者,偶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相下,亦如風水雷電,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讓,必至搏擊掀發後始盡。故其氣亦必賦人,發洩一盡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在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兇大惡。
  • 盛世中的神獸: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以及展現出的多重文化寓意
    所謂「神獸」,即是僅見於神話傳說而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動物。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神獸又分為「瑞獸」和「怪獸」這樣兩種類型。在古人的觀念裡認為,若是世間出現了聖賢之人,那麼必定會有祥瑞之獸現身。比如白澤、麒麟、鳳凰等,所以,古人看到祥瑞之獸便非常喜悅;與此相對,一旦人間出現兇猛的怪獸,那麼必然說明人間會有災禍降臨,神話傳說中經常出現的怪獸有窮奇、檮杌、九尾狐等。在《山海經》等古籍中就記載了眾多神怪之獸,而這些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則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 傳說中,寓意吉祥美好的鳳凰鳥,翩翩從山中飛出來
    因為龍為動物中之驕驕者,鳳為飛禽中之驕驕者。其實,龍與鳳,為古人想像出的完美形象的化身,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有一種飛禽,與想像中描繪的鳳凰比較接近,人們便把它視為鳳凰。它叫紅腹錦雞,在我國山西等地可見,多生活在山區,體重一斤左右,羽毛豔麗,生性膽小,不可多見。
  • 慈禧60大壽竟發生這2件怪事:鳥不飛魚不遊,李蓮英趕忙說!
    現在,有很多人甚至一些學者都說慈禧沒有自己親自當皇帝,是因為她對大清還存在一份「忠心」,其間或多或少包含著的是對於這個女人那麼一點點讚美的意思。然而,即使人們不能完全弄清持此說者的真實用意,也很容易會發現慈禧的「野心」遠要比親自當皇帝陰毒和無恥。1889年慈禧55歲,她宣布撤簾歸政給已經大婚親政的光緒皇帝之後,自己搬入寧壽宮居住。
  • 原來和慈禧有關,她最愛吃虎睪丸做的湯!
    東北虎,現在已經很難見到蹤跡,除了自然環境外,其實還和慈禧有關。她最愛喝東北虎的睪丸湯,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東北虎死亡。
  • 蒼穹之昴:一部按照歷史原型長相找演員的清宮劇,良心且耐看
    《蒼穹之昴》,這部十年前的清宮劇高度還原了歷史人物,無論是服裝還是場景都安排的非常講究,演員演技通通在線,劇情也很靠譜,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這部劇:1.以高度還原歷史人物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劇中的演員與歷史人物高度相似。
  • 慈禧御用美女翻譯,精通8國語言,英文演講88年後驚豔了網友
    儘管她被宮廷的華麗和慈禧的寵愛所打動,但清宮陰暗的一面像退潮後的沙灘,逐漸在她面前展露出來。在德齡姐妹的種種努力下,清宮中掀起了藝術革命,如同一縷春風,照進了陰暗的宮闈。電視劇《德齡公主》劇照作為慈禧的紅人,德齡招致宮眷們的妒忌。她們故意製造種種麻煩,難為和嫁禍德齡。但是德齡為了感化慈禧,決定堅守皇宮。她向慈禧講西學的優越之處,勸減殘酷的刑罰,希望接受改革建議。
  • 她13歲成「東方蝴蝶舞后」,慈禧親賜爵位,晚年雙腿被廢悽涼辭世
    引言荀子在《勸學》中寫下了「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名句,告誡我們堅持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品德。無論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是其他技能,都需要鍥而不捨地努力,才能取得一定成就。在近代史上,就有這麼一位舞蹈大家,在各個地方學習優秀舞種,十幾年如一日學習舞蹈,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認可。
  • 八大吉祥植物是哪些?
    閒時愛種花草,研究之餘得知八大吉祥之植物,與大家分享。希望家家都吉祥如意!將松排第一,是因為松樹的丰姿雄態醉人千古。它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常青樹。毛主席湖南故居那片松林更是讓人敬仰。中國傳統名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它幽香清遠,一枝在室,滿屋飄香。
  • 慈禧真的把麗妃做成人彘?有人講得繪聲繪色,但真相在宮中秘檔中
    深宮之中,到處有陰謀論的滋生土壤,如果無事生非,過度演繹,忽略關鍵事實,僅從麗妃和慈禧在深宮中的一些交集看,這樣的陰謀論好像還真有蛛絲馬跡可尋。麗妃是滿洲他他拉氏,是主事慶海的女兒。鹹豐元年(1851年),清宮選秀女,麗妃和慈禧同時參選,並且同時被選中。鹹豐二年,兩人同時入宮,慈禧被封為蘭貴人,麗妃被封為麗貴人。
  • 為什麼火星自古就是「不祥之兆」?卻為什麼還有人奉它為神?
    除去月亮和太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也可以被我們看到,因為它們在天上是「動」的。所以,現在去研究是誰發現了火星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古文化中找尋有關火星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目前可以找到最早的有關火星的記載,應是埃及文化,在公元前1534年。
  • 《山海經》三大神獸:朱雀尊貴吉祥,白澤通曉萬物,九尾狐兆祥瑞
    《山海經》三大神獸:朱雀尊貴吉祥,白澤通曉萬物,九尾狐兆祥瑞一、朱雀《山海經之赤影傳說》朱雀七宿取自上古神話傳說,朱雀原本指的是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代表過人類對生育的崇拜,也曾賦予尊貴、吉祥的意義。朱雀經常被用來鳴鑼開道,具有十分駭人的剛猛之氣。二、白澤白澤,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它是祥瑞的象徵,是令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最早見於《山海經》。「東望山有獸,名曰白澤,能言語,王者有德,明照幽遠則至。」可見白澤能說人話,通曉萬物,知曉天下事。此外,白澤也也是遠古民向神話信仰的反映。
  • 慈禧太后生前最害怕的竟是一隻石頭刻的壁虎?
    說慈禧懼怕壁虎,主要是由慈禧生前為自己打造的陵寢內的丹陛石上得出的。清朝祖制,皇帝后妃的丹陛石上有一幅「龍鳳戲珠」的石雕圖案。圖案中龍在上,鳳在下,象徵皇帝為天,皇后為地,陰陽結合。然而,慈禧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地將鳳高高展翅在上為主體,而龍在鳳之下的附屬位置。
  • 揭秘慈禧太后最怕讓別人知道的一件事!竟對一隻壁虎耿耿於懷?
    令慈禧深為遺憾的是,她那60大壽的盛大慶典尚未舉行,中日甲午戰爭的炮火卻已打響。清軍節節潰退,大清王朝的江山在隆隆的炮火聲中哆嗦。  名義上的一國之主光緒皇帝難以坐穩那把龍椅。在這緊要關頭,他不得不大著膽子匆忙下詔,將慈禧的慶辰儀式,改在紫禁城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之事,也即行停辦。
  • 陳寶箴死因之謎:慈禧太后秘密賜死
    但近來細審《文錄》手稿之記載,可信度相當之高,因為這樣的假是不容易造出來的,事實上也沒有造假的必要。如是,則陳寶箴實系那拉氏密旨賜死,且被害場面之慘毒,實有不可言傳者。難怪陳三立要呼「痛哉,天乎!」如果參之以陳三立的有關詩作及相關材料,循陳寅恪提出的釋證古籍需結合古典與今典的詮釋學原則,破解散原布下的重重迷障,就知道載氏《文錄》之記載不是孤立無助之屬,而是完全可以得到證實的歷史故實。
  • 外國人看到蝙蝠躲都來不及,為何卻被清朝和日本天皇視作吉祥象徵
    在封建王朝中,很多的朝代都喜歡用一些動物形狀的紋飾作為圖騰或者是金銀器的裝飾,還有的會喜歡用在布料上面,或者給做成的衣服上繡上動物的圖案來裝飾。蝙蝠紋,也是其中之一,蝙蝠這種夜行的生物,在一些西方國家裡,因為它們夜間覓食的習性,再加上西方國家一直所盛傳的蝙蝠即是吸血鬼的化身等傳說,讓蝙蝠在這些外國人的眼裡,一直都是黑暗邪惡的象徵。
  • 清朝郡主裕德齡:教光緒英文做慈禧翻譯
    因為那種現場感是無法取代的。   現場感才是王道,歷史如此,故事如此,新聞也如此。   今年以來,斷斷續續地讀一部名為《清宮二年記》的書,這就是由歷史親歷者所作的記錄文字,作者裕德齡是清朝郡主,中法混血兒,歷史給了她一個見證的機會,讓她在慈禧太后身邊工作了兩年,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