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所的老銀杏樹,對於青島市區的朋友來說,應該都不陌生,這棵銀杏在青島市古樹保護名錄中的編號是「01」,在青島尋訪古樹的話,這裡是必來之處。
明朝建立之初,為加強海防,在膠東半島設置了大量的衛所,衛所皆有城。不過,到了清代,衛所的軍事功能退化,多數裁撤。在此後的數百年間,這些衛所的發展軌跡各不相同,有的因為靠近商埠而發展成現代城市,比如奇山所之於煙臺,有的退化為普通鄉村,如靖海衛村、雄崖所村等。浮山所在裁撤之後,也一度成為即墨縣海邊的村落,但後來隨著青島開埠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鬧市區的一部分。
(浮山所的大銀杏樹)
數百年間,當初帶有城牆的浮山所城,已經變成了現代化的城市社區,而見證這片土地滄桑變化的,正是浮山所這棵大銀杏樹。
根據《浮山所志》的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朝廷設立浮山備御千戶所,此後浮山所城開始修建。
(浮山所社區的文化牆上,關於歷史的介紹)
當時的浮山所城只有東、北、西三座城門,南面沒有開設城門(或許是直面大海的緣故,膠州灣西側的靈山衛,亦南面大海,但是有門,名曰「鎮海」),而是修了一座南閣廟。根據記載,當時浮山所的軍民在南閣廟的左右兩側各種植了一棵銀杏樹,可惜有一棵在清代枯死,剩下的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棵。它600多年的樹齡,也是從明初設立浮山所開始推算而來的。
參觀大銀杏樹,拍照留念,不僅是現代風氣,過去就已如此。在《浮山所志》中,收錄了不少老照片,其中就有南閣廟旁邊大銀杏樹的舊影,觀之頗令人感慨。
這棵大銀杏樹雖然已經有600多年的樹齡,但仍生機勃勃,春夏秋冬,景色各有不同。如果想感受大銀杏樹的滄桑感,眼下的初冬季節,就是一個好時候。尚未落完的黃葉,蒼勁挺拔的樹冠,會讓你忘卻樹旁的高樓大廈,而聯想起古代的浮山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