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的早期關鍵步驟,發生在各種條件下!你知道哪些?

2021-01-12 博科園

地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前體是由各種複雜混合物形成,這可能表明,在形成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遺傳分子過程中,構建起了至關重要的基石。基因分子提供了儲存和複製信息的能力,可能對生命起源至關重要,但尚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從早期地球上存在的複雜化學環境中產生。在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新發現表明,答案可能從氮雜環化合物開始。

氮雜環化合物是一種環狀分子,據信在年輕的地球和太陽系其他地方很常見。有幾種類型的雜環作為DNA和RNA的鹼基或亞基,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所使用的遺傳分子。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地球科學教授克里斯多福·豪斯(Christopher House)說:研究生命起源的挑戰之一,就是要弄清哪些反應是關鍵步驟,新研究確定了這些分子下一步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一組研究人員發現,氮雜環化合物可能在一系列實驗中成為生命的基石。

這些實驗產生了複雜的化學混合物,就像穿越早期地球大氣層雷擊所產生的混合物一樣。即使在研究中大氣成分不同,許多不同的雜環也會產生類似的原始遺傳前體。真正令人驚訝的是,這麼多不同的環狀分子被發現具有反應性,而且無論使用何種模擬大氣,它們的下一步都相同。豪斯同時也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體生物學研究中心和美國宇航局賓夕法尼亞太空撥款聯盟(NASA Pennsylvania Space Grant Consortium)的主任。

這一結果支持了一個假設,即更簡單的基因結構可能早於DNA和RNA的形成,並表明類似的生命起源前反應可能發生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之前的研究是在孤立條件下探索類似的反應,與之不同的是,研究小組使用有機的複雜混合物來更好地模擬早期地球化學,不知道這些反應是朝著生命的建設性一步,還是走向死胡同。在這項研究中,雜環在複雜的混合物中發生反應,形成化學反應側鏈,這種結構將雜環連接在一起,並促進更複雜分子的形成。

這些修飾的雜環可以作為肽核酸(PNAs)的亞單位,這是一種RNA的前體。它們在不同的大氣條件下如此容易形成,支持了PNAs可能在生命起源前在地球上形成的理論。博伊西州立大學(Boise State University)化學助理教授邁克卡拉漢(Mike Callahan)表示:發現暗示了PNA在早期地球上存在的可能性,因為觀察到一些成分存在許多強大的合成途徑,這一發現對其他星球上類似的基因前體也有啟示。

與雜環反應並形成這些側鏈的有機物也在星際介質、彗星甚至泰坦的大氣層中被發現,由於這些反應在多種條件下的複雜混合物中都很強烈,研究結果可能會對地球以外PNAs的形成產生影響。參與這項研究的還有高級研究科學家Karen Smith和研究生Melissa Roberts都來自博伊西州立大學。

博科園|研究/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參考期刊《科學報告》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構建了化學反應路徑,獲得了生命起源的早期活性物質
    在輻射驅動的複雜化學網絡中,與生命起源相關的目標分子的生成。圖片:易瑞琴(ELSI)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生物分子是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起源關鍵就是這些有機分子如何出現。在沒有生命的原始地球上,在自然環境中,無機物通過化學作用,產生出多種有機物和生物分子。但是這些有機物是如此複雜,它們的起源與早期演化仍然困擾著科學家們。來自幾個機構的科學家們組織了一項新研究,在了解生命的化學起源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項研究設計的實驗取名為「連續反應網絡」,目標是在儘可能模擬早期地球的環境下產生核糖核酸(RNA)前體,並可能最終產生RNA。
  • 科學家發現半胱氨酸的合成可能是生命起源中的一個關鍵步驟!
    儘管它對現在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尚不清楚半胱氨酸最初如何在地球早期形成的。 UCL研究人員使用非常簡單的化學物質——氰化氫和硫化氫,創造了半胱氨酸,這些物質在地球早期可能很豐富。正是這樣一種簡單而又特殊的化學,對數十億年前開始生命至關重要。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證明生命分子起源於地球早期的腈化學。」 參與研究的UCL的一名學生說道:「我們發現的肽合成簡單,具有高度選擇性,並使用了地球早期可獲得的分子。單個半胱氨酸殘基足以產生強大的催化活性。
  • 顛覆:彗星撞地球或非兇兆 實為生命起源創條件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報導,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問題,外界一直有著很多種說法,其中,生命起源於彗星或者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的說法也一直存在。近日,一項新研究就給這一理論提供了支持。彗星撞地球或為生命起源創條件。  有日本科學家表示,他們通過實驗證明早期的彗星撞擊地球或許將胺基酸轉變成了縮氨酸,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構建了基礎。
  • 化學家或揭開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學與環境條件
    然後不知為何,就在這鍋史前大雜燴中,突然出現了生命的關鍵組件——蛋白質、糖類、胺基酸、細胞壁等。在接下來的幾十億年中,這些物質將不斷組合,最終形成第一批地球生命。許多化學家投入畢生精力,試圖弄清生命起源時的化學與環境條件。但地質記錄提供的線索寥寥,他們便親自合成幾十億年前也許存在的簡單分子,測試這些遠古時期的「酶」能否將史前原材料轉化為生命必備要素。
  • 生命起源新論——最早的新陳代謝是如何進行的?
    關於早期地球上生命是如何從混合物中進化而來的,主流的觀點往往集中在DNA和RNA的起源上,它們是遺傳的分子。但是基因的起源只是生命起源理論必須解決的謎團之一。另一個是新陳代謝,通過不斷地從環境中汲取能量並將其傳輸到生命分子的過程中,使生命成為可能。
  • 生命起源假想論有幾種?你知道多少?
    生命起源假想論有幾種?你知道多少?關於生命起源假說,可歸納出五種說法:一是上帝創世說:創世說認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設計創造。上帝創世第一天,上帝創造了光,晝與夜,晝夜交替進行。四是宇宙發生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可以附著在星際塵埃顆粒上而到達地球,從而使地球具有了初始的生命。五是化學起源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歷史的早期,約35億年前,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由非生命物質經歷長期化學進化過程而產生的。
  • 生命的起源到底是咋回事?
    似乎就是在警示那些持有「自然發生論」觀點的科學家。胺基酸之爭這之後關於「生命起源」之爭幾乎被擱置了,或者說毫無進展,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有個叫做米勒的科學家,他和他的同事做了一個大名鼎鼎的「米勒實驗」。他們像天文學家打聽了早期地球的大氣成分,甚至配置了電火花和熱源來模擬早期的環境。
  • 6月23日 神秘的生命起源 袁訓來
    今天看來,生命起源並不像這些古老傳說,或神話描繪的那樣,但表明了人類長期以來,對生命起源之謎傾注了極大地熱情和關注。但生命起源應該是怎樣發生的?科學又是怎樣對這一千古之謎進行探索的?我們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這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  首先,生命起源之說,第一個謎是生命的時間,起源的時間問題。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導語對生命起源問題的研究,經歷哪些階段,橫跨哪些學科,形成哪些共識,又給我們看待生命帶來哪些啟發?在這樣的刺激下,他們實驗的原始湯中產生了一系列簡單的生物分子,其中包括構成生命的基本單元——胺基酸。米勒實驗指出,實驗人員可以在實驗室中創造一些早期生命的誕生條件。然而,這一努力卻困難重重。最基本的,米勒和尤裡無法模擬由這些簡單構件形成複雜生物分子(如核苷酸、以及如更複雜的蛋白質和核酸)所需的條件。科學家之後提出假設,認為米勒所所設想的環境是錯誤的。
  • 達爾文對早期生命的猜想也許是對的
    但今年5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在鹼性熱泉條件下「尚未證明能夠直接合成胺基酸或核酸鹼基」,而這兩種物質對於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而言都不可或缺。  於是,我們又將目光投向了達爾文的理論。  達爾文提出,生命不是在開闊的海洋中、而是在陸地上的一個小型水體中形成的,其中富含各種化學物質。這和「原始湯」理論本質相同,但有一項優勢:隨著水在溫暖的白天不斷蒸發,溶解在池塘中的化學物質的濃度也會隨之提高。生命所需的化學物質也可以在光、熱和化學能的共同驅動下開始合成。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問題的研究,經歷哪些階段,橫跨哪些學科,形成哪些共識,又給我們看待生命帶來哪些啟發?儘管面對系統發生樹的局限,科學家們仍然試圖探索更早的過去,並從新的假設出發進行推理。例如,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生物化學家 Aleksandr Oparin 和英屬印度科學家J. B. Saldane 分別開始提出生命的化學起源理論模型,探討生命如何從早期地球的物質中誕生。
  • 達爾文對地球早期生命的猜想也許是對的
    達爾文的關鍵貢獻在於描述了「自然選擇」這一進化機制。該理論認為,同一物種的動物需要為了食物、庇護所、以及繁殖後代的能力彼此競爭。只有最適合所在環境的動物才能成功產下後代,因此這些有益性狀可以遺傳給下一代,變得越來越常見。假如長脖子對長頸鹿有益,一代代過去,擁有長脖子的長頸鹿就會越來越多,直至達到最佳的脖子長度。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對這一觀點進行了陳述。
  • 生命起源研究新裡程碑:Science刊文前生命化學自催化網絡
    這為尋找生命誕生伊始的早期化學反應網絡提供了研究線索。 生命怎樣起源?從化學網絡中找線索 生命起源問題的關鍵挑戰,是追蹤少數幾種原始的基底反應物怎樣構建起重要的生命組件並湧現出自生成主體。來自波蘭科學院的Bartosz A.
  • 關於生命起源,這4項著名研究你應該了解
    如果想要給布魯斯一些真正的考驗,不如把他的任務推回到生命起源的階段,畢竟生命的那些最初時刻才是最神秘、最吸引人的。(當然,電影也可能就成了一部科幻片。)雖然電影和故事只是一種虛構和暢想。但不可否認,生命的起源和早期進化一直是現代科學中最受關注的大問題之一。想
  • 生命起源的條件:生命的誕生需要什麼條件?有哪些大致需要?
    經過多學科、多方面的研究,目前認為生命起源的條件大致有以下幾點。1、原始大氣孕育生命的原始地球初生時地殼非常薄弱,內部蓄積了大量熱能,平均溫度高達攝氏幾千度,熾熱的巖漿劇烈運動著,不時衝出地球表面形成火山爆發。
  • 生命起源在哪裡?Science 研究告訴你,在海底
    「新陳代謝先起源」假說認為,早期地球上的化學過程會產生簡單的富含能量的化合物,以此推動了複雜分子的合成,最終為生命和人類進化提供了原料。通常情況下,這一假說會與「複製先起源」假說一同被擺上檯面。這些蛋白質表明,原始微生物會在高溫下會大量繁殖並消耗氫氣,再通過電解將海洋中的無機二氧化碳轉化成富含能量的有機化合物。這同樣支持了原始微生物生活在熱液噴口附近的觀點,因為在噴口周圍存在著原始新陳代謝需要的所有條件。為什麼海底熱液噴口處可能是地球生命的開始?研究表明,現代生物會通過乙醯輔酶 a(acetyl-CoA)途徑將氫和二氧化碳結合形成有機分子。
  • 地球生命、人類和文明的起源、發展演化過程
    生命演義人類文明誕生的關鍵時間和發生事件分別如下:生命元素逐漸形成大分子;大分子再在某種條件下形成生命物質的基本結構-地球剛形成時候的原始大氣層為地球生命的產生提供了環境和物質條件。在原始海洋環境下,出現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這個時候地球還沒有氧氣。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並不起源於水!
    儘管許多科學家一直在猜測這些先驅細胞來自海洋,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生命的關鍵分子和關鍵過程只能發生在像傑澤羅隕石坑這樣的地方,即水流匯合形成的相對較淺的水域。這是因為多項研究表明,基本的生命化學成分需要太陽的紫外線照射才能形成,而水分含量必須很高,有時還得完全乾燥。
  • 他可能已經發現了生命起源的關鍵,卻無人問津
    這是因為,他設計了一個儘可能簡單的生命體模型「化學子」(chemoton),為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了一種激動人心的解釋。生命起源是科學界最令人困惑的未解之迷,部分原因在於它融合了幾個謎團。比如,地球形成時是什麼樣?空氣由哪些氣體組成?活細胞裡的幾千種化學物質,哪些是必備的,以及這些必不可少的物質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也許最難的問題也是最簡單的:第一個生物體是什麼?
  • 科學家發現不用胺基酸就能合成多肽 有望回答生命起源之謎
    該研究的官方新聞稿也指出,它有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命起源之謎。不是生物專業的讀者朋友們可能對「多肽」這個詞比較陌生,這邊先做一個簡單介紹。我們知道,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重要功能,而蛋白質的基本組成部分是胺基酸。多肽同樣由胺基酸組成,但尺寸還不是非常大,關鍵的三維結構也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簡單一點看,多肽可以被視為是胺基酸合成蛋白質過程中的中間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