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記錄下北極近3000年來前所未有的變暖

2020-10-16 科技生活快汛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根據加拿大北極湖底部的沉積物恢復了氣候變化史。原來在北大西洋近3000年來從沒有像現在這麼溫暖過。

研究結果被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和魁北克大學的氣候學家們研究了位於加拿大北極地區埃爾斯米爾島的薩烏特-索烏圖特湖底的冰川沉積物厚度。

這個湖完好保存著的「年度層」含有在山脈瞬間風化時釋放出來的鈦礦物。測量鈦在所有層中的濃度後科學家們確定了這一地區每年溫度和氣壓的相對變化。

北大西洋海洋表面的溫度受到氣流變化的影響。北美洲的許多氣候變化——乾旱和颶風與這一氣候現象有關。科學家們迄今也不知道準確的周期時間,因為儀器觀測開始於160年前,一個周期的長度不會少於60年。

當北大西洋處於低溫時,在加拿大北極的大多數地區和格陵蘭島觀測到低氣壓,反之亦然。在低溫時雪融化得慢,沉積物中的鈦濃度高,在更加溫暖的年份則顯示鈦含量降低。

麻薩諸塞大學新聞稿援引了來自氣候系統研究中心的文章第一位作者弗朗索瓦·拉普安特的話稱:「分析這些穩定的關係,我們可以明白,大西洋表面溫度在近2900年是如何變化的,這是至今最完整的記錄。「

還有一位來自魁北克大學國立科學研究院的比爾·弗朗庫斯補充說:「我們研究可以讓氣候學家更好地明白大西洋行為長期變化的機制。「

科學家記錄了公元1400年至1600年的最低氣溫——歷史學家把這段時間稱作小冰期,最高氣溫出現在近十年。

相關焦點

  • 英媒:過去10年大西洋溫度為近3000年來最高水平
    英媒稱,利用加拿大上北極地區鋸齒湖湖底沉積物的獨特屬性,氣候科學家們將大西洋海面溫度記錄的時間跨度從100年左右延長到2900年,而記錄顯示這段時期內的最暖時間段是過去10年。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10月14日報導,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氣候系統研究中心的弗朗索瓦·拉普安特和雷蒙德·布拉德利以及魁北克大學的皮埃爾·弗蘭克斯分析了埃爾斯米爾島上鋸齒湖中一年一年積累起來「保存完好的」沉積層,其中含有數百年來巖石風化留下的鈦。通過測量不同沉積層的鈦含量,科學家可以估算出一段時間內的相對溫度和氣壓。
  • 北極地區最高氣溫達到38℃,比科學家的預期提前了80年
    北極被認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溫度38攝氏度(100.4華氏度),比墨西哥坎昆還要熱。據收集俄羅斯氣象數據的網站Pogoda i Klimat稱,在莫斯科以東約3000英裡的Verkhoyansk, 6月20日的汞含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北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燃燒
    世界上近一半的泥炭地儲存碳位於北極圈以北60°~70°之間。隨著地球變暖,歷史上凍結的富含碳的土壤會融化,更容易遭受野火的襲擊,更有可能釋放出大量的碳。這是一個反饋循環:隨著泥炭地釋放更多的碳,全球變暖加劇,更多泥炭地融化,引發更多的野火。 8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表明,北部泥炭地最終可能會從碳的淨吸收地轉變為碳的淨來源地,這將進一步加速氣候變化。
  • 氣候變暖使北冰洋的冰層縮小到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水平
    美國科學家星期一報告說,由於全球變暖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北冰洋的冰融化到了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水平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數據顯示,今年的融化量僅次於2012年,2012年的冰川融化面積縮小到130萬平方英裡,該中心自1979年起一直保持衛星記錄。在20世紀80年代,冰蓋面積比目前夏季的水平大約多出100萬平方英裡。
  • 北極氣溫達史上第二高,變暖速度翻一倍!
    從氣象觀測角度上來看,2017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儘管這一年年末出現了拉尼娜,但是仍然成為了人類觀測史上最溫暖的一年之一。而近日,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了另一個驚人的事實——2017年北極的年平均地表溫度仍然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值!
  • 俄科學家:北極平均氣溫50年來升高近3℃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3日消息,據俄羅斯秋明國立大學新聞辦消息,俄北極地區西部氣溫按「負面腳本」上升,自1970年以來升高近3℃。消息指出,「典型凍土帶地區的年平均溫度變化最大,平均升溫速度達到每年0.056℃,自1970年以來地區年均氣溫共升高了大約2.8℃,已經接近氣候變化的『負面腳本』。」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甚至有科學家預測30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  這意味著,隨著北極氣溫越來越高,更多的冰將會流入海洋,北極海冰的面積將會越來越小,這片長期被封凍的地區將開始轉向一種全新的氣候模式,其標誌是冰層融化、氣溫上升、降雨天數不斷增加,北極的未來將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2020年9月可能是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最少的月份之一,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北極9月份海冰在以每10年12.8%的速度減少。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一旦北極海冰大量偏少,通過影響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西伯利亞高壓這一引導冷空氣南下的重要天氣系統,可致使東亞冬季風偏強,從而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強寒潮天氣頻發。孫丞虎表示,2003年到2013年這10年間,西伯利亞中部以及我國冬季寒潮天氣頻發,多次出現暖背景下的冷冬現象,可能就與北極海冰的大幅減少有關。
  • 近40年北極升溫速度與末次冰期氣候突變相當
    Change)發表題為《以過去視角看當代的北極氣候突變》(Past Perspectives on the Present Era of Abrupt Arctic Climate Change)的文章,指出北極地區目前正經歷著一場氣候突變事件,當代北極升溫速率與末次冰期的氣候突變相當。
  • 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科學家還將把1000多個冰樣帶回岸上。隨著科考項目接近尾聲,他們將開始認真分析現場取回或記錄的樣本和數據。分析過程將需要長達兩年時間,目的是開發模型,以幫助預測20年、50年或100年後熱浪、暴雨或風暴可能是什麼樣子。
  • 北極變暖沒有停止!2019年北極氣溫比正常高1.9度,巨大後果顯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北極的雪和冰在科學家眼裡就是地球的空調,它們將太陽釋放的熱量反射回太空,因此使得北極周圍的氣溫保持涼爽。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年度北極報告卡,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北極的平均氣溫比正常高1.9攝氏度,是自1900年以來的第二高記錄,僅次於2015到2016年度。2019年的高溫現象是表明當前的北極變暖期沒有停止的又一個跡象。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北極的變暖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
  • BBC媒體英語(雙語)---目前的氣候變暖是 2000 年來 「前所未有」 的
    年來 「前所未有」 的研究人員稱,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和程度超過了過去 2000 年中的任何類似事件。這表明,像 「小冰河期」 這樣著名的歷史事件與上個世紀所見的全球變暖的規模無法相提並論。從羅馬溫暖期到 14 世紀開始的小冰河期,過去的 2000 年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冷熱交替。因此,許多人認為,始於工業革命的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人類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被誇大了。This new study suggests that is not the case.
  • 前所未有的北極殭屍野火爆發!科學家發出警告:冰下火焰無法撲滅
    (統稱「2008年雪災」)以及冬天要不要備棉衣棉褲和會不會被凍哭等問題時,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也官宣表示:「今年將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之一」,是不是很矛盾?對此科學家也聲稱「殭屍」火一旦蔓延之後將無法撲滅,這是怎麼回事呢?北極圈內的「殭屍」火是如何形成的?提起「北極」,想必很多人都會將其與寒冷的冰雪世界劃等號。
  •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全球變暖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
  •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而在北極圈外側的貝克爾湖地區,最高24攝氏度的氣溫,也比往年9.8攝氏度的平均氣溫,高出近2.5倍。雖然全球年平均溫度不斷被刷新,但北極的變暖速度顯然要更快。研究發現,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北極地區升溫的速度比其他地區快兩倍。
  • 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科學家預測,北極或15年內夏季無冰!
    北極的冰蓋如同冰箱一樣,對於調節地球的氣候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區域氣候,而且影響全球的天氣模式和海洋環流。隨著更多海冰融化,變暖的步伐加快,氣候系統的平衡也隨之而來。目前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是,北極夏季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肯定會出現無冰狀態。
  • 研究認為:北極變暖趨勢難以遏止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體專電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警告,「北方不再那麼冰冷」已成趨勢》的報導稱,科學家在對北極地區的年度評估中說,北極地區在2020年繼續轉向新的氣候模式。因為該地區幾乎創紀錄的變暖效應驟增,冰雪覆蓋面積減少,極端野火事件增多。
  • 明明是全球變暖,為何迎來70年來最寒冷冬季?兩者之間不矛盾嗎?
    明明是全球變暖,為何迎來70年來最寒冷冬季?兩者之間不矛盾嗎?近些年來聽到最多的詞語就是全球變暖,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科學家認為是由於人類多餘開採資源釋放溫室氣體所導致的,南北兩極的最高溫度不斷突破,加上新聞的不斷報導,鬧得人心惶惶,甚至網絡上還出現了這樣的傳言,這是地球對人類的懲罰,世界末日距離我們又近了一步。通過種種跡象來看,全球變暖確實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能在2020年的冬天,我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
  • 北極驚現5.7萬年前屍體,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害怕?真相來了!
    人類要警惕:北極驚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擔心有更危險的東西 並且由於北極地區土壤凍結、寒風呼嘯,樹木難以生長,植被表現為從北極圈附近的亞寒帶針葉林帶(泰加林帶)向北極苔原過渡。 儘管北極圈內氣溫較低,凍土層廣布,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從而加劇了大氣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就連北極圈內這樣的極寒之地也未能倖免。
  • 冰雪下的火焰:前所未見的北極野火燃燒了什麼?
    科學家們說,罪魁禍首之一是隨著北極融化而燃燒的泥炭地。全球近一半的泥炭地存儲碳位於北緯60-70度的北極圈周圍。現在的問題是,隨著地球變暖,預計歷史上被冰凍的富碳土壤將開始融化,使之更易發生野火,更有可能釋放大量的碳。這是一個反饋循環:泥炭地釋放更多的碳,全球變暖加強,引起更多的泥炭地融化,導致更多的野火(見「燃燒的泥炭地」)。8月發表的一項研究[1]顯示,北方泥炭地最終可能從一個淨碳匯變為一個淨碳源,進一步加快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