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郭涵】
臺灣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今年上半年,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出現「死亡交叉」: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
臺當局稱,數據變化可能是單獨現象,需要觀察下半年的趨勢。臺灣「發展委員會」此前估計,島內總人口2022年將開始出現負增長,2027年人口紅利將結束。
相關數字背後則是島內年輕人的感嘆,「低薪時代自己都養不活,哪敢生小孩。」
圖源:臺灣「內政部」
據臺當局「內政部」統計,2019年1月到6月,臺灣島內共有88098人死亡、85961人出生,兩者相差2137人。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由正轉負,為-0.09‰。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數減死亡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用千分比來表示。
臺灣島內去年出生總人數181601人,為2011年以來最低。今年上半年的出生數則同比減少了約4000人,顯示生育意願越來越低。臺灣婦產科醫學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曾指出,理想的綜合生育率要有2.1人才能維持人口「平盤」。
而根據「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2019年發布的生育率統計,臺灣平均每名婦女生下1.218個孩子,在200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墊底。
臺當局統計的生育率還要更低 圖自:《聯合晚報》
《自由時報》介紹,據臺當局「發展委員會」此前最悲觀的預測,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最早今年就會出現負增長。若上半年的趨勢延續至全年,則現實無疑指向最悲觀情況。
在這種條件下,當局預測總人口數最早明年將開始減少,2049年將低於2000萬人。年齡中位數將於2033年達到51歲,意味著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年過50。2039年時島內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30%。
臺大副教授辛炳隆表示,年輕人口減少、勞動力減少,導致繳稅及消費人口減少,會對內需市場發展造成影響。
圖源:《中時電子報》
不過《中時電子報》援引臺當局官員稱,現在才8月份,通常下半年出生嬰兒人數較多,有時候出生和死亡人數有變化是單年現象,還需要觀察更長趨勢。
相關官員還說,移入、外配來臺的方式也可帶動人口增加。據統計,若算上這一部分人口,臺灣今年上半年社會淨增加4236人,勉強維持正增長。
臺《民視新聞》報導稱,有年輕人感嘆在低薪時代,微薄的薪水連自己都快養不活,哪敢生小孩。
臺灣人力資源機構4月公布的民調顯示,上班族認為撫養一名孩子成人,平均至少要存607萬元(新臺幣,下同),以目前臺灣經常性薪資4.17萬元推算,大概要不吃不喝12.1年。上班族還認為,家庭月收入要達10.2萬元,才有能力生養小孩。
臺當局曾推出「新經濟移民法」,希望通過吸引外來人才加強生產力,但法案「至今躺在『立法院』沒動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