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口首現負增長!2020年新生兒僅16.5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7萬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消息,臺灣2020年出生人數為16. 5249萬人,創下歷年新低,而且2020年死亡人數為17.3156萬人,臺灣人口首度出現負增長。

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截圖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根據臺灣內政部門統計的數據,2020年臺灣人口總數為2356.1236萬人,比2019年減少4.1885萬人,年減0.18%。新生兒部分,2020年全年出生人數為16.5249萬人,較2019年減少1.2518萬人,年減7.04%;死亡人數為17.3156萬人,較2019年減少3140人,年減1.78%。

聯合新聞網資料圖

報導稱,臺灣2020年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7907人,年自然增加率為-0.34‰,人口首度呈現負增長。

報導提及,根據2020年各月份統計,1月至9月臺灣人口自然增加率皆為負值,死亡人數皆大於出生人數,10月開始自然增加率才轉為正值。

此外,臺灣內政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也發現,臺灣全年結婚對數為12.1702萬對,這個數字也是近48年來的第二低,最低點是在2009年,當時結婚對數為11.7099萬對。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
    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在2020年首度呈現負增長態勢。中時新聞網消息2021年1月8日消息:據臺當局內政部門最新統計,臺灣地區去年出生死亡人數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全臺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而死亡人數則為17萬3156人,臺灣地區人口首度負增長。
  • 島內預估2020年新生兒16.4萬人 創史上新低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外界原預期新冠肺炎疫情將帶來戰後嬰兒潮現象,但是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島內去年11月出生1萬4656人,截至2020年11月底,新生兒總數為14萬7702人,預估全年新生兒僅16.4萬人,創史上新低。
  • 臺灣首次!新生兒比死亡人數少7907人,總人口一年下降4萬多
    作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現在到底有多少人呢?今天,根據最新公布的臺灣人口統計數字顯示,剛剛過去的2020年,0人口總數為23561236人,比去年減少41885人,減少0.18%。2020年1到12月,臺灣新生兒總數為165249人,比2019年減少12518人,減少7.04%,這一數字創下了島內歷年最低紀錄。在死亡人數方面,為173156人,比2019年減少3140人,減少1.78%。死亡人口數量比出生人數多出7907人,年自然增加率為-0.34‰。這就意味著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數量,臺灣人口第一次出現負增長。
  • 2020年臺灣人口首次負增長:減少41885人
    (觀察者網訊)臺當局內政部門1月8日公布2020年臺灣人口統計資料,去年底臺灣人口數為2356萬1236人,較前年底減少41885人。臺灣人口數首度出現負增長。臺灣內政部門官員指出,人口分為自然和社會兩項因素,去年自然和社會兩項雙雙出現減少。
  • 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轉負:上半年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
    【文/觀察者網 郭涵】 臺灣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今年上半年,島內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出現「死亡交叉」: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 臺當局稱,數據變化可能是單獨現象,需要觀察下半年的趨勢。臺灣「發展委員會」此前估計,島內總人口2022年將開始出現負增長,2027年人口紅利將結束。
  • 死亡人數>出生人數!臺灣人口自然增長持續亮紅燈
    臺灣人口自然增長持續亮紅燈。(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10日公布島內最新人口統計資料,今年前8個月出生人數10萬5161人,死亡人數11萬6389人,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出1萬1228人,自然增長率為負0.715‰,人口自然增長持續亮紅燈。
  • 島內報告:最快2019年 臺灣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出生人口數直直落,長壽年齡又攀新高,人口的「死亡交叉」就在眼前。臺當局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原本估計4年後臺灣出生人數將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增長),但臺內務主管部門的最新資料顯示,最快2019年,「死亡交叉」就會來臨,由此衍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將益發嚴重。
  • 死亡人數>出生人數!臺灣人口自然增長持續亮紅燈_新聞中心_廈門網
    臺灣人口自然增長持續亮紅燈。(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10日公布島內最新人口統計資料,今年前8個月出生人數10萬5161人,死亡人數11萬6389人,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出1萬1228人,自然增長率為負0.715‰,人口自然增長持續亮紅燈。  據報導,今年1月到8月,島內唯一出生人數高於死亡人數的是6月,僅多出354人。
  •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2020年10月16日 16: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訊 據臺灣《北美智權報》報導,根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9月底,臺灣地區人口的自然增加(出生減死亡)數為負11250人。因此,如果在今年剩下的3個月中,臺灣的出生人口不能比死亡人口多出至少1萬人以上,2020年將是近70年以來,臺灣地區人口第一次出現衰退。
  • 雙語:人口負增長!去年韓國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
    多年來韓國一直在同少子化問題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作鬥爭,然而過去的一年給了韓國又一個打擊。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去年韓國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了出生人數,總人口第一次出現負增長。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文丨宗威又一鄰國人口呈負增長了。韓國政府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死亡人數超過新生人數,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而一衣帶水的日本則已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且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降幅不斷創歷史新高。
  • 臺灣人口進入負增長,媒體感嘆「生不如死」
    8月18日,臺灣最新人口推估報告(2020—2070年)顯示,今年臺灣地區總人口將正式轉為負增長,比之前的推估提前了兩年,進入臺媒所說的「生不如死」時代。臺灣地區的人口形勢也說明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群體,對島內經濟前景態度消極。
  • 2020年1-7月俄羅斯人口自然減少同比超過30%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聯邦審計局在2020年1-9月預算執行情況報告中指出,2020年1月至7月,俄羅斯人口自然減少31.63萬人,減少幅度同比超過30%(2019年1-7月,俄羅斯人口減少20.97萬人)。
  • 死亡人數增 臺灣地區人口恐提前進入負成長
    華夏經緯網6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衛福部」17日公布2014年島內民眾十大死因統計,沒有重大天災與疫情,但標準死亡率大幅增加5.5%,包括老死、肺炎死亡率都上升。「衛福部」需觀察,了解人口有無提前負成長。
  • K402 臺灣明年開始,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
    以下是臺灣公布的上半年數據: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1至6月出生人數89830人,死亡人數89813人,差距17人。2014年出生人數21萬383人,死亡人數為16萬3929人;2015年出生人數為21萬3598人,死亡人數為16萬3858人;2016年出生人數為20萬8440人,死亡人數為17萬2405人;2017年出生人數為19萬3844人,死亡人數為17萬1242人。
  • 2019臺灣人口數量:跌破2359萬 連續3個月「負成長」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根據臺當局「內政部」最新公告,截至3月底,今年3月份全臺人口數為2358萬9192人,比2月減少了812人,呈現出逐月遞減的情況。這也讓外界開始擔憂,臺灣人口在今年就進入了「負成長」,比臺當局「國發會」預估的「2020年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還要早。
  • 今年臺灣人口恐出現「死亡交叉」
    臺灣「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根據臺當局內政主管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死亡數8萬8555人,而出生數僅7萬9760人,死亡比出生多出8795人。臺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認為,今年應會首次出現「死亡交叉」的人口負成長。
  • 韓國9月新生兒數再創新低,2020年人口或首次負增長;①綜合韓媒25日...
    韓國9月新生兒數再創新低,2020年人口或首次負增長;①綜合韓媒25日報導,韓國2020年9月的新生兒人數創下歷年同月新低。該國人口已連續11個月出現新生兒人數少於死亡者人數的人口自然減少現象。在2020年,韓國人口可能出現史上首次負增長;②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報導,韓國統計廳11月25日發布的《2020年9月人口動向》資料顯示,9月新生兒人數為23566人,同比減少524人,減幅達2.2%,創歷年同月的最低值。
  • 臺灣未來怎麼辦?今年前10月新生兒出生數僅13萬人
    華夏經緯網11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國發會」8月才發布人口推估,說今年臺灣地區總人口數將由正轉負。「內政部」今天公布最新人口統計,立即反映出相應數字,其中今年前10月出生數為13萬3046人,而死亡人口已達14萬3807人,等於人口少了1萬多人。
  • 日本人口一年少了50萬 2020年日本人口總人數幾億
    「日本去年一年就少了50萬人!已連續第11年人口負增長!」「少子化現象再持續下去,每年倒閉的日本家族式中小企業可能很快會超過5萬家!」這是日本輿論對老齡化、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的關注。對組閣已兩個月的日本首相菅義偉來說,面對的挑戰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