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之美】巴西桑塔納化石庫賞析

2021-02-15 羅平生物群

在南美洲巴西的東部有一個叫阿勒萊皮的盆地,盆地東西長225公裡,南北寬75公裡。盆地北部一半屬於塞阿拉洲,南部屬於貝魯南布克洲,西部屬於匹阿維洲。阿勒萊皮盆地是由白堊紀早期的湖泊淺海沉積的地層,當時南美洲和非洲相距很近,但隨著兩塊大洲漂移,一個內陸海形成了。歷經歲月蹉跎,海床上的沉積物最終形了巖石,這就是世界著名的桑塔納組灰巖層(以盆地東北部的桑塔納·杜卡裡裡村(Santana do Cariri)命名)[1]。

桑塔納組灰巖層屬於下白堊統阿爾布階,時代距今約1.23億年-1億年前。巖層中盛產保存良好狀態的各個品種的魚類化石,主要以瀉湖相的結核魚為主,具有體型巨大、立體保存、形態動感等特點。魚化石具有明顯的皮膚,魚鱗、牙齒、眼睛、鼻孔等清晰可見,是目前十分珍稀的化石種類。

2016年3月25日 - 5月25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了「史前桑塔納—巴西白堊紀大型立體魚化石展」 ,展出了來自桑塔納化石庫的軟骨魚類、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等30種。某些魚類處於生物進化的關鍵環節(如空棘魚類),對魚類演化與譜系關係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桑塔納化石庫特異埋藏方式使動物骨骼得以完整保存,甚至還發現保存完整的軟組織。古生物學家使用無損成像技術,探視棒鞘魚的體內結構,首次在史前動物中發現心臟化石,其心臟比現代魚類的要複雜得多。

下圖為X射線照射下棒鞘魚化石的心臟橫截面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心臟瓣膜(白色箭頭所示)。

巴西魚化石如此出名,以至於1984年5月,巴西總統菲格雷多出訪中國時,就將一件魚化石飾盤贈予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該魚化石飾盤直徑23釐米,厚4.4釐米,現保存於北京國際友誼博物館[7]。

除了精美的結核魚化石,桑塔納化石庫中還發現有保存完整的昆蟲、植物化石以及翼龍、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等化石。

正因為巴西桑塔納化石庫保存有種類眾多、保存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因此它與德國索倫霍芬、中國遼西並稱為世界三大中生代化石產地。

[1]雨夜咖啡半支煙的博客:白堊紀的巴西魚化石--一億一千萬年前[2]David M. Martill. The age of the Cretaceous Santana Formation fossil Konservat Lagerstätte of north-east Brazil: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an appraisal of the biochronostratigraphic utility of its palaeobiota. Cretaceous Research,28 (2007) 895-920[3]icity: 史前桑塔納 — 巴西白堊紀大型立體魚化石展[4]thefossilforum: Fossils From Santana Formation Brazil[5]蟄無敵CSC的博客: 記錄,2016北京自然博物館「史前桑塔納—巴西白堊紀大型立體魚化石展」[7]https://dinopedia.fandom.com/wiki/Santana_Formation

相關焦點

  • 中國澄江化石庫發現棘皮動物始祖化石
    東方網8月4日消息:一種名為「古囊動物」的珍稀化石在中國澄江化石庫被發現,並被證實是現代海洋中的代表性動物———棘皮動物的始祖化石。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英國《自然》雜誌7月22日以最高研究論文規格「Article」形式發表了由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教授舒德乾等與英國劍橋大學康威莫裡斯教授合作完成的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
  • 巴西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寄生蟲化石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0月21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  此前,科學界僅在琥珀中的昆蟲身上或者動物糞便化石中發現過史前寄生蟲化石,這是首次在宿主體內發現。
  • 完好的岡瓦納大陸鳥類化石現身巴西
    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王小龍)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稱,他們在巴西東北部發現了一塊三維立體的鳥類化石。這塊化石極有可能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完整的來自早白堊紀岡瓦納大陸的鳥類化石樣本(右圖下)。同時,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南美洲發現此類化石。新發現對古代鳥類及其分布範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
  • 世界最老心臟 1億年前棒鞘魚體內心臟化石被發現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0日報導,古生物學家於巴西發現了首例心臟化石樣本,該化石存在於約1.13—1.19億年前的棒鞘魚(Rhacolepis)體內。研究團隊使用無損成像技術探視該魚的體內結構,發現這一古老的脊椎動物,其心臟比現代魚類的要複雜得多。
  • 巴西南部出土三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 (1/3)
    巴西南部出土三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3) "← →"翻頁 在古老的三疊紀時期,巴西南部的潘帕斯草原還是一片森林
  • 巴西專家在南極發現新小龍蝦化石,距今約 7500 萬年
    華輿訊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來自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等幾個機構的考古學家13日宣布,他們在對2016年南極考察中帶回的巖石標本進行研究後,發現了其中含有一種新型南極淡水小龍蝦的化石。南極發現新屬小龍蝦大陸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據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專家介紹,目前在世界各地考古中發現的淡水小龍蝦化石共分67屬,新發現的小龍蝦屬內沒有現存物種,而在南極大陸此前只發現了三個屬的小龍蝦化石,此次發現為南極大陸歷史上又增加了一個新屬小龍蝦。
  •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 與中國左龍有親緣關係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 與中國左龍有親緣關係  Emma Chou • 2020-07-11 15:33:06 來源:前瞻網
  • 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網友熱議:大陸漂移說的有力證據
    7月11日,巴西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取名為「阿拉塔龍」。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巴西發現新品種恐龍化石#與中國新疆左龍有親緣關係】巴西考古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臘州阿拉裡皮盆地中發現了一新品種恐龍化石,取名為「阿拉塔龍」。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
    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
  • 發4篇SCI 科研項目6項 發現古生物化石庫的學霸女孩
    目前,27歲的她主要從事寒武紀早期特異埋藏化石庫研究,探尋5億年前,後生動物的爆發之謎以及相關的生態環境重建問題。「野外是我一切靈感的來源」陳飛揚在考入西北大學時,未能順利進入心儀的地質學專業,轉專業的政策,讓她看到了追夢的光。「我想學地質,所以要拼命擠時間啊!」
  • 《白堊紀研究》雜誌:巴西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血液寄生蟲
    《白堊紀研究》雜誌:巴西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血液寄生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0月21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
  • 樂山沙灣發現寒武紀早期化石庫
    11月25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研究專家們來到了樂山沙灣「尋寶」,他們尋找的寶貝,是有「5億歲」的寒武紀古生物化石。位於沙灣區範店鄉(現併入沙灣鎮)的早期化石庫,被稱為「範店生物群」。「別看現在眼前是崇山峻岭,很久以前這裡可是一片海洋,古生物化石便是滄海變桑田的證明。」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李健說道。
  • 張彌曼:尋找魚化石之美
    張彌曼:尋找魚化石之美  3月22日,張彌曼接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這位82歲的優雅老人迅速被稱為「網紅女科學家」「中國科研玫瑰」「真正的國民女神」。一位搞物理學的老朋友發來簡訊祝賀她獲獎,她不好意思地說:「如果你是女的,早就拿到這個獎了。」
  • 古老的軟軀體化石
    ——化石庫寒武紀大爆發與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共同被列為「六大自然科學難題」。而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除了基於理論的科學猜想,更需要發現恰當的科學觀察窗口——化石庫,以找到可靠的化石實證。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軟軀體化石庫有數十個,對古生物學者而言,最完美的、可解密寒武紀大爆發與動物門類起源的研究對象,莫過於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
  • 研究發現: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發現兩種泰坦龍化石
    報導稱,2016年3月,黑興萊特納帶領考古小組第三次來到該地挖掘,一位地質學家發現一塊紅色巖石的石背很像恐龍的股骨,科研人員後又發現了肋骨化石,最後發現3隻埋藏了7000萬年的恐龍遺骸的完整化石。尾椎骨化石顯示,這是泰坦龍至今不為人知的兩個屬種。
  • 典藏化石界傳奇--貝殼化石
    化石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骨變成的石頭。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化石先後被發現,據考古學家統計現發現的化石達到了上百種。最讓人知曉的有貝殼化石、恐龍蛋化石、珊瑚化石、糞化石、三葉蟲化石、植物化石、海洋化石、動物化石等等··大多數化石是史前生物的能保存下來的堅硬部分,而且這些生物是在化石採集地區生存的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巖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_新聞中心...
    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巴西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南美地球科學》雜誌上。
  • 宜昌發現寒武紀化石寶庫
    近日,《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在國際上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
  • 盤點世界各地奇異的恐龍化石
    哺乳動物胃中發現的恐龍化石這是一種叫Repenomamus robustus的哺乳動物。在它的胃裡發現了小恐龍的化石。科學家說這種動物的最後一頓晚餐可能是1.3億年前哺乳動物獵食小恐龍的第一個證據。「烏貝拉巴恐怖之鱷」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烏貝拉巴恐怖之鱷」骨架。是在巴西東南部城市烏貝拉巴發現的。它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曾與恐龍共同生存。
  • 化石歐泊你可曾見過,恐龍化石能形成歐泊嗎?
    歐泊這種寶石應該很多人都有聽說過,甚至將它當作飾品佩戴於身,它因為擁有五彩斑斕的顏色也被譽為「寶石的調色板」,當然,一些動植物化石也能在上億年的地質變遷中形成歐泊。樹木化石歐泊歐泊屬於非晶質體多水二氧化矽,也就是矽分子和水的混合體,其硬度和抗熱性較差。主要的產地有澳大利亞、墨西哥、巴西以及非洲等地,全世界95%的歐泊都產自於澳大利亞。那麼動植物化石歐泊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