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卻鮮少人會去注意。其實很多冷知識非但有用,且更吸引人。今天哈好網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些驚人的冷知識,卻可以讓人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還能啟迪思維,引發強烈求知慾。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鳥類為何可以鳴唱?
研究表明,鳴唱學習在鳥類中至少獨立演化產生了兩次,並且與很多基因的趨同演化相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提出,具有鳴唱學習能力的鳥類,包括黃鶯、鸚鵡和蜂鳥,大腦中與鳴唱學習相關的腦基因調控迴路,跟人腦中語言相關的區域呈現出趨同表達和演化的特徵。研究發現,有50多個相關基因在上述區域表現出相似的變化模式,且這些基因很多與神經聯結的形成有關。
另一篇《科學》雜誌上的文章則認為,全基因組10%的基因參與了鳥類的鳴唱。這些基因在大腦中與鳴唱學習相關的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激活方式,而且它們的激活還通過表觀遺傳進行調節。
此外,一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的研究稱,鸚鵡具有一套獨特的鳴唱學習系統,其中還會嵌套另一個鳴唱學習系統,這也許是其具有模仿人類語言強大能力的原因。而另一篇發表在《BMC基因組學》雜誌上的研究則揭示了鳴禽大腦中與鳴唱控制相關的物種特異性基因。
鳥類為何沒有牙齒?
生物學家早就發現,鳥類有砂囊卻沒有牙齒。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與其它一些有齒類的脊椎動物不同,在現存鳥類中,與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齒的構建塊相關的部分基因發生了關鍵的基因突變。
研究表明,在大約1億多年以前,鳥類共同的祖先在很短的時間內已經失去了5個與牙齒相關的基因的功能,從而導致鳥類沒有了牙齒。鳥類和恐龍有何等關聯?與哺乳動物不同,鳥類具有大量的小染色體,這些小且富含基因的染色體被認為存在於它們的恐龍祖先中。
在一項發表在《BMC基因組學》雜誌的關於基因核型結構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家雞、火雞、北京鴨、斑馬雀和虎皮鸚鵡的全基因組。結果發現,家雞具有相對較少的染色體結構變異。
鳥類最近的親戚是誰?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對與鳥類關係最近的親戚――鱷魚進行了基因組研究。結果發現,鱷魚基因組是演化速率最慢的基因組之一。
根據鳥類和鱷魚的基因組,研究人員推斷出鳥類和鱷魚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序列。而這個「祖先」也是鳥類和那些在66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的恐龍的共同祖先。基因樹和物種樹的差異重要嗎?研究發現,沒有任何一個由單個基因構建出來的演化樹與物種樹完全一致。
導致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一種叫做不完全譜系分選的過程造成的,即由於物種分化時間極其短,使得祖先基因的多態性在分化的物種裡隨機的固定下來。這種現象也為構建系統演化樹帶來了極大的障礙。為解決此問題,研究人員採取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提出基於溯祖理論利用綜合的基因樹來推斷全基因組水平的物種樹。
豔麗羽毛是怎樣演化出來的?
精緻鮮豔的羽毛在鳥類演化上具有重要意義,羽毛漂亮的雄鳥在求偶過程中會比競爭對手更具有優勢。在前面提到的一篇《科學》雜誌的綜合性文章中,研究人員稱,在鳥類46個家族中有8個家族,其與羽毛顏色相關的基因角蛋白等要比其它基因演化得更快。
而一項發表在《BMC演化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稱,水禽具有最少的β角蛋白基因,在陸地鳥類該基因則多出兩倍以上,而在家養寵物和農業鳥類中該基因數量則更多,高達8倍以上。
原標題:鱷魚竟然是鳥類的近親!盤點驚人的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