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它獨特、瑰麗、神秘!可以稱得上是大自然的饋贈,一直都以其稀有和炫彩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在每一顆獨一無二的鑽石背後,都是一份大自然的奇蹟。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市場上出現了人工合成鑽石(實驗室鑽石)的身影,那麼,關於天然鑽石和人工合成鑽石您又了解多少?為什麼天然鑽石更值得您的收藏和賞鑑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四個關於天然鑽石的真相:
鑽石比地球上的生命更古老,這是真正的自然奇蹟,早在地球孕育生命之前,就已經有了鑽石。大多數鑽石形成於一到三十億年前,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年輕的鑽石也超過一億歲了。
鑽石十分稀有,幾乎不可再生,因此每天都在繼續減少,鑽石的開採數量在2005年達到頂峰,在未來數十年中將大大減少。
鑽石業為全球做出了重要貢獻:鑽石行業為全球1000萬人提供了生計,其中包括150萬非洲和南美的手工匠人和小型礦工及其家庭——他們提供了世界15%的鑽石,其生計就取決於人們對鑽石的需求。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無論按照哪個標準,鑽石開採對環境的影響都非常小,在開採鑽石的過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學物質,而且大多數礦業公司都受到政府和當地社區的密切監察。
五個關於合成鑽石的真相:
合成鑽石可以被專業工具識別:合成鑽石具有與天然鑽石相似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但它們並不相同,並且易於檢測。
合成鑽石一般不公開產品的來源:合成鑽石的生產周期一般為數周,生產商們通常宣稱他們的產品「對環境無害」、「透明」和「誠信採購」。但是,這些宣稱通常含糊不清,沒有根據,並且幾乎從未公開產品的來源。
最大的疑問是,合成鑽石是真正的鑽石嗎:絕大多數消費者不認為工廠生產的合成鑽石是真正的鑽石,因為它們不是地球上歷經億萬年自然形成的,我們把它們稱為快時尚珠寶更確切一點。
實驗室合成鑽石的預計碳排放量是天然鑽石的3倍:最近第三方研究表明,天然鑽石每克拉的碳排放量比合成鑽石少3倍,僅相當於生產3部iPhone所需的碳排放量。合成鑽石需要大量能量才能在短短幾周內複製一個有10億年歷史的自然過程,同時還需要大量的水來冷卻反應堆,反正製作成本不菲!
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混淆怎麼辦?
通過對受檢鑽石的顏色、晶形及晶面特徵、內部包體特徵,吸收光譜、紫外螢光特性等方面進行比對,是「完全能夠區分人工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的」。畢竟天然鑽石結晶形成於數十億年前,而人工培育鑽石僅需數天即可形成,二者之間的不可能沒有區別,通過專業檢測手段也完全可以做出區分,不會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