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看到網上有一些文章、視頻裡看到過說現在合成鑽石的技術很發達,生產出的合成鑽石達到珠寶級,價格低可替代天然鑽石,身邊的不少朋友都來問我是不是真的,害怕自己買的鑽石價值會受到影響,那麼針對這個問題我就在這裡從鑽石合成工藝、市場行為、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的區別這幾個方面詳細為大家講解一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合成鑽石,合成鑽石的歷史和工藝。1953年瑞士ASEA公司首次成功合成出人造鑽石,1954年美國通用公司合成鑽石成功。1970年美國GE公司首次合成出寶石級鑽石,但其顏色呈黃色,1988年英國戴比爾斯公司人工合成了重達14ct(克拉)淺黃色、大顆粒、透明的寶石級金剛石八面體歪晶。 到進入90年代合成鑽石有了突破性進展,日本的住友公司、英國的戴比爾斯公司和美國的GE公司相繼公布了他們合成的珠寶級鑽石。
目前為止,已知人工合成金剛石的方法有三種:
(1)靜壓法
(2)動力法
(3)在亞穩定區域內生長鑽石的方法
目前合成寶石級鑽石主要方法是靜壓法(屬於高溫高壓法,又稱為HTHP法,可分為BELT法和BARS法)和化學氣象沉澱法(CVD法)。
由於涉及到大量專業知識大家可能看不明白,所以下面我就簡化來說。
高溫高壓法中寶石級鑽石主要採用的是上述的BARS壓力機生產,該方法成本低,體積小,但是每次只能合成一顆鑽石,BELT壓帶機體積大,成本高,一次可合成多顆鑽石,主要用於生產工業鑽石。
高溫高壓法合成的鑽石主要以黃色,橘色,褐色為主,由於是人工合成的所以價格低,外觀上可以作為同種天然彩鑽的替代品,而藍色和無色等顏色的合成鑽石由於技術難度大,成本高而極難見到。
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對比
合成鑽石是什麼我們介紹完了之後就來從市場行為方面分析一下,我們都知道,人工合成,工業生產的前提是成本低產量大,這樣投入市場才有的賺,而珠寶 行業是百業之末,在市場佔比非常小,又是奢侈品而又不是生活必需品,上述我們也說到,珠寶級鑽石的合成成本較低的是有色鑽石,而彩鑽市場需求量本就很少,我們結婚買鑽戒買的都是無色鑽,無色鑽石的合成成本高、難度大,所以合成鑽石主要用於生產小顆粒工業鑽石用於各種工業、航天這些更好的市場,畢竟天然鑽石的產量和開採難度無法滿足工業的大量需求。
我們再說一下天然鑽石和人工合成鑽石的區別,如果真的有合成鑽石出現在市場會不會影響到天然鑽石的地位,這個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人工合成的東西和天然的東西本就沒有可比性,我們想一下,如果合成鑽石想替代天然鑽石,其一可能是想冒充天然鑽石,因為成本低,又能以假亂真,再賣天然鑽石的價格豈不美哉,那為什麼沒人這麼做呢,因為合成鑽石不能出證書,隨便一家有儀器的珠寶鑑定機構就可以檢測出來,誰買鑽石不需要證書啊?
GIA證書為國際上最權威的鑽石鑑定證書
其二就是外觀上想替代天然鑽石,這點就不成立,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視覺感受上可以和鑽石看起來差不多的東西有很多,而且其中也有很多是人工合成的,而且成本極低,這裡舉一些市場上可以見到的例子,比如合成碳矽石(莫桑石),合成立方氧化鋯(鋯石),鉛玻璃,合成尖晶石等等等等。
其三就是價值上,天然鑽石有國際流通價格,它本身是存在價值的,是存在保值性的,即使是說大品牌鑽戒的運營宣傳各方面成本高,所以銷售的價格也相對高,我們購買之後想出手的時候也可以以其本身的價值出手掉,舉個例子,一位朋友花十幾萬在某大牌專櫃買了一枚鑽戒,後來他想把這枚鑽戒賣掉,尋找回收鑽石的地方或者典當,還可以以一個市場流通價格出手掉,也許出手的時候會虧一部分錢,當然這和實際購買時商家利潤有關,但是總歸這個東西你是可以回收一部分成本的。
而人工合成品大家也都知道,人工合成品會隨著科技水平的發達產量增大而價格越來越低,這裡我們以莫桑石為例,莫桑石在剛剛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售價並不低,一枚一克拉大小的莫桑石動輒也要近萬元甚至上萬元,而隨著技術完善產量增大,現在的莫桑石價格已經跌到了一個無法想像的價格,並且人工合成的東西在任何時候你想要出手都是沒有人會回收的。
而且我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並沒有在市場上發現售賣真正的人工合成鑽石的商家,倒是有很多用莫桑石起名莫桑鑽,美其名曰『』人工培育鑽石『』的,據我推斷也許大眾認為的人工合成鑽石其實就是莫桑石。
說完這些大家應該就有了一個概念,而且說白了鑽石第一點他是寶石,而稱其為寶石的東西一定要滿足三要素,瑰麗、耐久、稀有,只有同時滿足這三點才能稱其為寶石,很明顯人工合成的東西不能滿足第三點,也就是稀有,不然玻璃早就是寶石了。所以所謂的人工合成鑽石替代天然鑽石地位影響天然鑽石價格是不可能的,大家儘管放心,其次,想要購買合成鑽石或者其他合成寶石的朋友也要清楚自己購買的是什麼東西,它具有多少價值,不要被無良商家一頓洗腦佔了價格的便宜吃了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