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石峁遺址發現4000年前大型陶鷹 造型生動

2021-01-08 騰訊網

  本報訊(記者趙爭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山梁上的石峁遺址,是目前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記者昨日獲悉,考古人員在位於遺址核心區的皇城臺東護牆北段發掘出土一百餘片卜骨和包括萬餘枚骨針在內的大量骨器。同時,在辨認拼對後,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造型生動的大型陶鷹。

  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石峁城址距今約4000年,城內面積達400萬平方米以上,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保存基本完好且大致可以閉合的三重石砌城垣構成,城外還有可相互通視的哨所類建築。

  值得關注的是,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掘出土了大型鷹形陶器。經過拼接復原的陶鷹殘高50至60釐米,身體部位塑造得栩栩如生,作展翅伸頸狀。通過對大量陶片的辨認,類似的陶鷹多達10餘件。考古專家認為,如此大體量的新石器時代動物造型陶塑在國內實屬罕見,從造型與結構來講,陶鷹肯定不是實用器,可能與王權或曾在皇城臺進行的宗教祭祀公共活動有關。「數以萬計的骨器及製作骨器的相關遺物暗示出皇城臺上可能存在的骨器製作作坊;製作精良、栩栩如生的10餘件陶鷹、100餘片被集中埋置的卜骨,這些遺物仿佛賦予了皇城臺強大的精神甚或宗教信仰內涵……凡此種種,只為表達皇城臺居民在石峁城內的最高等級地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說,雖未完全統計,但基本可以確定中國北方與石峁基本同時的石城遺址數以百計,僅從面積分析,以幾萬到十幾萬平方米的遺址數量最多,面積接近100萬平方米的遺址數量急劇減少,而達到400萬平方米的僅有石峁城址一座,它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

相關焦點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2009年,上海大學羅宏才對石峁遺址進行了調查,採集到石人頭雕像1件,並對當地村民、榆林地區收藏家進行了走訪,見到了20餘件造型獨特的石雕或石人頭雕像[11]。在這些新發現的基礎上,一些學者提出了新的文化命名,如朱開溝文化[37]、遊邀文化[38]、老虎山文化[39]、寨峁文化[40]、大口文化[41]和新華文化[42]等。近期鞏啟明撰文指出以上試掘或發掘一個遺址後所命名的考古學文化名稱,很難以點代面以涵蓋一方廣大地區,而神木石峁遺址特大型聚落作為這一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不妨稱之為石峁文化[43]。
  • 石峁遺址|你知道古人是什麼時候了解夏至的嗎?
    三名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介紹:經實測發現,石峁城址外城東門的門道與墩臺東北側外立面,均精確朝向4300年前的夏至日出方位角;而石峁人在建造東門前的奠基儀式中布置的4個祭祀坑朝向夏至日落方位角。石峁遺址始建於4300年前是探索文明起源一座裡程碑這篇論文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呂宇斐,第二作者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石峁遺址考古隊領隊孫周勇,第三作者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石峁遺址考古隊隊員邵晶,論文標題為《石峁城址外城東門的天文考古學研究》。
  • 哥貝克力石陣與石峁古城
    國際專家委員會對近幾年中國與世界的多項重大田野考古進行了評審,確定了世界十大重要考古發現。在這十項發現中,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與中國陝西的石峁古城,毫無疑問是讓中外學者最為震撼的。位於土耳其東南的哥貝克力石陣因其規模之宏大、時代之久遠震驚了世界。據考證,該遺址修建於大約11500多年前,比著名的英國巨石陣和埃及金字塔早五六千年,是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發現最早的文明遺蹟之一。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一場寶藏直播 數千萬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
    5月1日至5月5日,央視新聞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進行全程直播,在線 「雲考古」,邀請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誕生,吸引了三千多萬網友在線觀看。來自各地的評審專家們坐在各自鏡頭前,在大屏幕上完成了集結。二十個入圍的考古項目匯報人向評審專家和網友們介紹考古新發現。
  • 堪比瑪雅和亞特蘭蒂斯:陝西,發現一個「失落的文明」!
    01/沉默千年,發現石峁  「石峁 (mǎo) 遺址」,曾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如此之多的認可,說明它「石破天驚」的影響。遺蹟和文物,是文明的印記所在。那麼,《考古》雜誌是如何評述「石峁遺址」的?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為(按年代早晚排序):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老虎山文化+石峁文化的族群剖析
    是老虎山文化的人群南下,才促成了石峁遺址的興盛,石峁遺址的文化歸屬應該算是老虎山體系。同屬於老虎山文化的還有永興店遺址。從考古上來說,石峁遺址和永興店遺址的關係比較密切,推測石峁的後期人群之一就是永興店人群。4500年前,老虎山文化開始崛起,老虎山人群的生活方式是遊獵採集的,和農耕人群有所區別。
  •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兩個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4月6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自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之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和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
  • 4300年前的石峁巫覡已掌握立竿測影測定夏至日的方法
    由三名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介紹:經實測發現,石峁城址外城東門的門道與墩臺東北側外立面,均精確朝向4300年前的夏至日出方位角;而石峁人在建造東門前的奠基儀式中布置的4個祭祀坑朝向夏至日落方位角。精準的朝向和規整的形制反過來證明,石峁巫覡已經完全掌握了立竿測影的系統測量方法, 也掌握了利用立竿測影建立營建都城、宗廟和宮殿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方法。
  • 玉牙璧"璇璣玉衡"未解謎:造型奇特似風車(圖)
    玉牙璧(山東五蓮丹土出土)  古玉品鑑38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現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研究員、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長期從事浙江北部地區史前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  海岱地區發現的最早玉器,年代超過7000年。但玉器工藝的成熟,卻始於距今約6300至4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玉器,資料零星,數量甚少。到中晚期(約距今5500至4500年),玉器的數量和種類顯著增加。山東泰安大汶口、鄒縣野店、膠縣三裡河、莒縣陵陽河與江蘇新沂花廳等墓葬中,陸續出土了一批頗具特色的玉器。
  • 揭開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的「冰山一角」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建恩說,「對這些新成果加以梳理和研究,在考古學上一定會有新貢獻,特別是將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與神木市石峁石城遺址加以對比研究,或許會有突破性進展。」
  • 土耳其發現諾亞方舟遺址 位於4000米雪山之上
    4年前,美國國家安全分析師波奇爾-泰勒(Porcher Taylor)在經過為期十年的研究之後聲稱,衛星勘測照片顯示在阿勒山西北角存在著令人難以理解的特殊結構,並認為這可能就是諾亞方舟的遺址。在諾亞方舟遺址發現的木製橫梁「我們不能百分之百把握地稱這就是諾亞方舟遺址,但我們的把握性為99.9%。」
  • 在土耳其發現距今4800年前的大船遺址,是不是傳說中的諾亞方舟?
    其中,由我國香港、土耳其、荷蘭等探索者組成的探索隊,在經過探索考察後,於2010年4月28日在北京宣布,他們在土耳其的亞拉臘山海拔超過4000米處,發現了諾亞方舟遺蹟。方舟共有7個空間,最大的空間高5米、長10米。方舟共分上中下三層,裡面還有數個隔間。
  •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9月24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中國考古大發現
    取釋疑、解謎、改寫、補寫、印證歷史的角度,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考古領域的32次重大考古發現——從窺探高原王國的秘密到發掘神秘的地下宮殿,從尋覓田野巖畫到解讀石窟雕塑……所收考古大發現,涵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通過一個個迷人的考古故事,展示了中華文明曾經的輝煌。
  • 新研究發現:金字塔是4000年前的大型發電廠
    研究發現:金字塔是4000年前的大型發電廠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金字塔是一座大型的發電廠,還是4000多年前的。根據巖石層測算得知,大概在4700多年前,中國的神話時代,是中國的三皇五帝時期建成的。胡夫金字塔,整個建築都是有石頭堆砌而成,大大小小的石塊,估計有230萬塊。最大的一塊有60噸,平均每塊剩下來重量約為2.5噸。2.5噸,已經相當於半個成年大象的體重。
  • 專家研究發現:原來是4000年前的大型發電廠
    研究發現,並不是這樣的。而且從通道進入胡夫金字塔內部就會發現,內部有一個直角三角形形狀的墓穴,而其三邊之比為3:4:5,就是我們今天在數學中所學到的勾股定理。《金字塔銘文》中說,金字塔是法老死後通往天堂的天梯,但如今我們的專家發現,金字塔其實也是4000年前的大型發電廠。 金字塔建造在尼羅河流域,在以前它的周圍都是河水,而其材質是石英巖,這種石頭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壓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