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word國惠!國惠光電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獲得省級科技成果鑑定!

2021-02-25 山西國惠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文 | 國惠光電

今日,山西省科技廳專家委員會經過資料審定、討論、現場考察後,通過了國惠光電「640*512/25um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項目的科技成果鑑定。

鑑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基於Ⅲ-Ⅴ族銦鎵砷半導體材料,自主研製開發了640*512像元間距的高解析度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完成了器件的製備和測試;通過多批次研究與試驗,對影響器件工程化生產所設計的穩定性、可靠性、可重複性等因素及關鍵生產工藝過程進行改進和優化,形成了完整的組線工藝及工藝流程文件,實現了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工程化生產能力

銦鎵砷焦平面探測器的研製成功,擺脫了高端光電子晶片產品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填補了國內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工程化生產的空白。640*512像元間距的高解析度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探測率,且應用範圍較廣,如:微光夜視、安全系統、全天候安防監控、生物醫療、半導體檢測、和機器視覺等方面,以及工業過程、安全監測、科學研究等領域,提升我國紅外探測技術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國家整體科技與經濟實力。

640*512/25um銦鎵砷相機成像對比

該項目技術成果通過核准鑑定,將會對公司核心器件實現降低成本、市場擴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填補了國內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工程化生產的空白,實現了我國在短波紅外成像領域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技術上具有引領作用。

相關焦點

  • 光電探測器的選擇指南
    光電探測器是將光輻射轉化為電量的一種元器件,被廣泛的應用於各行業當中。市場上的光電探測器種類繁多,如何才能夠高效、簡易的選擇一款合適光電探測器?我們可以將市場上的光電探測器做個分類,一般可以按照工作波段以及探測器工作原理區分,這樣我們就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去選擇對應的探測器了。
  • InAs/GaSb Ⅱ類超晶格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
    摘要:武漢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從2014年開始製備基於InAs/GaSbII 類超晶格的長波紅外探測器。在本文中,報導了像元規模為640 × 512,像元間距為15 μm的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關鍵詞:InAs/GaSbII類超晶格;640 × 512;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0 引言自20 世紀80年代D.L.Smith首次提出InAs/GaSb II類超晶格可以作為高性能紅外探測器的應用材料以來,其優良的性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科技前沿:能夠穿透障礙物的「蛇眼視覺」技術已經獲得突破
    據《科技日報》報導,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InGaAs)技術已經被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 研發出。該技術可以讓相機像蛇和蚊子一樣「看見」紅外線區域,因此形象地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
  • 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新概念
    目前,由於軍事、民用和天文的快速發展,驅使紅外成像技術從初級階段的「黑白照片」 向中級階段的「彩色照片」過渡,其標誌是美國、法國、英國和德國等研製出了雙(多)色、多波段的三代紅外光電探測器。為追求更高階段的成像探測技術,未來還將繼續發展甚長波、雙色與多色和主被動雙模,以及探索在目標輻射入射方向上原位集成像素級分光和像素級偏振選擇等功能結構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
  • 大立科技:的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
    投資者問:你好,請問公司的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的研製進展如何了? 大立科技(002214):公司的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及其他光電系統和巡檢機器人等三大領域。非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和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都是公司的主要產品,應用於不同行業。
  • 紅外焦平面陣列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並根據紅外光的特點而加以應用,相繼製成了各種紅外探測器,如熱敏型輻射探測器(溫差電偶探測器、電阻測輻射熱計、熱釋電探測器)和半導體光電探測器(光電導探測器、光伏型探測器等)。紅外焦平面熱像儀是一種可探測目標的紅外輻射,並能通過光電轉換、電信號處理等手段,將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圖像轉換成視頻圖像的設備,是集光、機、電等尖端技術於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因其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隱蔽性能好、跟蹤、制導精度高等優點,在軍事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 潮科技 | 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
    圖 | MEMS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原文題目《新型中紅外APD打破雷射雷達光電探測器性能極限》,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傳感和成像應用需要工作在2μm波段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但暗電流密度(Jdark)難以控制,嚴重阻礙了前沿器件的研發進展。中紅外(2~5 μm)探測所用窄帶隙材料受到載流子複合和能帶間隧道效應的困擾,因此中紅外探測器只能在低溫下工作。
  • 高性能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應用於光通訊領域
    光電探測器是光通訊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市場目前主要由基於矽、銦鎵砷等傳統半導體的p-i-n型和雪崩二極體佔據,這些材料或器件的製備通常需要高溫或高真空環境且製程複雜。為了開發製程簡單且不需要高溫和高真空製備環境的光電探測器,特別是為了滿足柔性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有機半導體、半導體量子點等新型材料在光電探測器領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而這些半導體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制約了其在高響應速率探測器的應用。
  • 國產紅外探測器哪家好?
    作為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核心部件,我國的相關廠商以前主要依賴進口,近幾年隨著國家的扶持及廠商的大力投入,高德紅外(002414,股吧)、大立科技(002214,股吧)、北方廣微以及艾睿光電四家廠商已成功實現非製冷型紅外探測器自主研發及生產。9月3日,在第十七屆光博會的雷射紅外展區,這四家具有自主研發紅外探測器實力的廠家也拿出自己的看家產品,來了一場國產紅外探測晶片的「大閱兵」。
  • 高德紅外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獲突破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久龍 作為A股市場軍民融合的「樣本」上市企業,高德紅外(002414)在紅外探測器的研發領域再度獲得突破。6月5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近日,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組織行業專家對高德紅外研製的「1280×1024 規模、12μ m 像元尺寸的碲鎘汞製冷 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進行了評價。評價專家組一致同意公司該碲鎘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 大立科技研發獲突破,推出業內首款600萬像素級非製冷紅外焦平面...
    大立科技(002214)的新品研發獲得大突破。8月22日公告顯示,公司近日成功研製出12μm像元、3072×2048規格600萬像素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是探測、識別和分析物體紅外信息的關鍵。
  • 電子標準院新增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性能評估能力
    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是紅外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指標的準確、可靠性將直接影響紅外成像系統的性能,一個不清晰的紅外成像系統將影響目標探測能力、識別概率、告警的準確性和作用距離的精準度等。為滿足我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紅外熱像儀的性能和質量評價,支持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及相關產品的研製與應用,電子標準院近期在國內率先建成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性能評估平臺。
  • 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
    ;三是對工作在可見和近紅外波段的傳統微光夜視設備是完全隱身的,可在夜間作為輔助照明光源,實施偵察、監視和瞄準;四是有峰值響應波長在該範圍內的成熟的高響應度銦鎵砷(InGaAs)探測器,能夠形成發射和探測接收齊備的短波紅外雷射應用系統;五是處在1.4 μm~1.6μm波段內的雷射對人眼安全,其對人眼虹膜的照射極限為104 J/m2,比1.064 μm的照射極限5×10-2 J/m2高出6個數量級。
  • 紅外探測器發展簡史
    1910~1920年,出現了探測船艦、飛機、人、炮兵陣地和冰山等目標的紅外裝置。1917年,凱斯(Case)用硫化鉈(TlS)研製成功第一個高性能光電導紅外探測器。1930年前後,人們在電子管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了使用銀氧銫(Cs-O-Ag)材料的光電倍增管。
  • 紅外行業:探測器技術獲突破 關注國產化投資機遇
    製冷型探測器對應的為基於光電效應的光子傳感器,目前第三代製冷型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材料主要包含HgCdTe、量子阱光探測(QWIPs)、II 類超晶格(II-SLs)與量子點光探測(QDIPs)四種;非製冷型探測器對應的是基於入射輻射的熱效應的熱探測器,商用非製冷探測器目前主要由氧化釩、非晶矽或矽二極體製造。
  •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儲能產業的新未來
    瞄準市場需求,凱盛科技集團總投資100億元,計劃在蚌埠建設10條150MW(兆瓦)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目前,一期項目2條150MW生產線已經實現量產。凱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昌華調侃道,「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就像一塊夾心餅乾,上下各一層玻璃,中間是電池膜層。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對技術的要求很高。」據了解, 凱盛光伏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是中國建材集團所屬凱盛科技集團推進實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 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晶片取得突破,高德紅外募投項目持續推進
    高德紅外(002414)6月3日晚間公告,公司碲鎘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這是公司繼掌握非製冷1280×1024@12μm探測器晶片研製技術後,在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晶片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近紅外II區螢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術克服了傳統螢光 (400-900nm) 面臨的強組織吸收、散射及自發螢光幹擾,在活體成像中可實現更高的組織穿透深度和時間、空間解析度,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活體螢光影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