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標準院新增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性能評估能力

2020-12-08 電子標準院

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是紅外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指標的準確、可靠性將直接影響紅外成像系統的性能,一個不清晰的紅外成像系統將影響目標探測能力、識別概率、告警的準確性和作用距離的精準度等。

為滿足我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紅外熱像儀的性能和質量評價,支持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及相關產品的研製與應用,電子標準院近期在國內率先建成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性能評估平臺。


該平臺包括紅外焦平面電學測試系統、紅外探測器光譜響應範圍測試系統、傅立葉光譜儀、三支高性能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及紅外透射溫溼度試驗箱。平臺可依據《GB/T17444-2013 紅外焦平面陣列參數測試方法》開展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的全性能參數評價測試和可靠性試驗。

測試平臺可涵蓋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數字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面陣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線陣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等產品的性能測試和質量評價。

相關焦點

  • 紅外焦平面陣列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紅外焦平面熱像儀是一種可探測目標的紅外輻射,並能通過光電轉換、電信號處理等手段,將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圖像轉換成視頻圖像的設備,是集光、機、電等尖端技術於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因其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隱蔽性能好、跟蹤、制導精度高等優點,在軍事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 InAs/GaSb Ⅱ類超晶格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
    摘要:武漢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從2014年開始製備基於InAs/GaSbII 類超晶格的長波紅外探測器。在本文中,報導了像元規模為640 × 512,像元間距為15 μm的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關鍵詞:InAs/GaSbII類超晶格;640 × 512;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0 引言自20 世紀80年代D.L.Smith首次提出InAs/GaSb II類超晶格可以作為高性能紅外探測器的應用材料以來,其優良的性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新概念
    1、甚長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甚長波熱紅外波段具有最高的大氣窗口目標輻射能量,是紅外探測技術中最為重要的波段。這一波段的紅外焦平面器件能提高探測系統的探測距離、縮短探測時間和精確探測目標溫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需求背景。因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和更高的工作溫度,碲鎘汞(HgCdTe)光伏型探測器將繼續向14、16和20 微米紅外波段拓展探測能力。
  • 高德紅外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獲突破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久龍 作為A股市場軍民融合的「樣本」上市企業,高德紅外(002414)在紅外探測器的研發領域再度獲得突破。6月5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近日,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組織行業專家對高德紅外研製的「1280×1024 規模、12μ m 像元尺寸的碲鎘汞製冷 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進行了評價。評價專家組一致同意公司該碲鎘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 紅外成像行業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從技術發展的歷史看,現代紅外探測器技術是從20世紀40年代的製冷光子型單元紅外探測器開始的,後來發展出線列探測器,再到今天的焦平面探測器和雙色探測器,已發展到第三代。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技術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研發成功,並於2000年前後實現商用。
  • 紅外成像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從技術發展的歷史看,現代紅外探測器技術是從20世紀40年代的製冷光子型單元紅外探測器開始的,後來發展出線列探測器,再到今天的焦平面探測器和雙色探測器,已發展到第三代。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技術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研發成功,並於2000年前後實現商用。
  • 【對比學習】非製冷紅外探測器:氧化釩與非晶矽優缺點?
    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可分為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和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優勢在於靈敏度高,噪聲影響小,主要應用於高端軍事裝備
  • 紅外行業:探測器技術獲突破 關注國產化投資機遇
    價格更低、性能更好的非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在電力、建築、執法、消防、車載等行業的應用領域不斷的擴大。產業鏈的核心,紅外探測器性能高低直接決定了紅外成像的質量。陣列。規模、12um像元尺寸的碲鎘汞中波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晶片項目的評審通過,是公司繼掌握非製冷1280×1024@12um 探測器晶片研製技術後,在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晶片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晶片取得突破,高德紅外募投項目持續推進
    高德紅外(002414)6月3日晚間公告,公司碲鎘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這是公司繼掌握非製冷1280×1024@12μm探測器晶片研製技術後,在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晶片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大立科技研發獲突破,推出業內首款600萬像素級非製冷紅外焦平面...
    8月22日公告顯示,公司近日成功研製出12μm像元、3072×2048規格600萬像素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是探測、識別和分析物體紅外信息的關鍵。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以微機電技術(MEMS)製備的熱傳感器為基礎,將物體紅外熱輻射信號,轉換成可供人眼視覺分辨的圖像的高技術產品,是紅外熱成像系統的核心和難點。
  • 【對比學習】氧化釩(VOx)與非晶矽(α-Si)紅外探測器的區別
    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是探測、識別和分析物體紅外信息的關鍵部件。作為感知紅外輻射與輸出信號間的橋梁,熱敏感元件則是紅外探測器的核心部件。目前,紅外探測器的熱敏元件主流材料以氧化釩(VOx)和非晶矽(α-Si)為主。下面小編就用凝練的語言來解讀這兩種材料的紅外探測器有何異同。
  • 國惠光電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獲得省級科技成果鑑定!
    > 文 | 國惠光電今日,山西省科技廳專家委員會經過資料審定、討論、現場考察後,通過了國惠光電「640*512/25um銦鎵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
  • 大立科技:的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
    投資者問:你好,請問公司的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的研製進展如何了? 大立科技(002214):公司的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及其他光電系統和巡檢機器人等三大領域。非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和製冷型紅外熱成像儀都是公司的主要產品,應用於不同行業。
  • 測溫儀背後的故事——紅外探測器
    簡單來說,紅外探測器也是由材料構成,紅外探測器上的特殊光感材料可以接收外界的紅外輻射,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再進行分析計算,最終給出溫度值。因此評價紅外探測器的好壞,就是評判其將光轉換為電信號的能力。在講紅外探測器的評價之前,我們插一句,火車站,機場中帶成像系統的測溫儀,採用的是更高端的焦平面陣列紅外探測器(FPA技術)。
  • 紅外探測器發展簡史
    1910~1920年,出現了探測船艦、飛機、人、炮兵陣地和冰山等目標的紅外裝置。1917年,凱斯(Case)用硫化鉈(TlS)研製成功第一個高性能光電導紅外探測器。1930年前後,人們在電子管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了使用銀氧銫(Cs-O-Ag)材料的光電倍增管。
  • 表面等離激元光柵在高靈敏紅外探測器中的應用
    比如:Chu-Chieh Chang等人使用二維金屬孔陣列結構實現了量子阱/InAs量子點紅外光探測器,吸收增強130%。利用表面金屬圓孔陣列結構可實現入射光從量子點紅外光器件金屬孔薄膜和襯底不同方向入射時的目標紅外光探測,利用等離激元微腔的截止波長調控技術可製作單層量子阱長波紅外光探測器。
  • 陣列式紅外探測器在列車軸溫監測系統的應用
    本文簡要探究了紅外探測器的類型及發展,提出了一種多點陣列式紅外軸溫信息採集探頭的設計方法,重點分析了其中紅外小信號放大電路的實現及陣列信號在列車軸溫探測中需要處理的關鍵技術。紅外探測器的發展經過了早期中期近期三個階段,從結構規模上看,由原來的單點探測器發展到了以混成技術和單片技術為基礎的焦平面陣列傳感器,增加了紅外探測面積,更好反應被測對象信息,使其在工業上很多領域得到更多應用。但是多點的高速面陣探測器價格昂貴,一般僅用於軍事領域。
  • 來了,海康微影1280晶圓級紅外探測器
    論壇上,海康微影傳感集成電路設計總監劉俊以「晶圓級封裝1280*1024陣列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技術挑戰和研製」為主題,分享了公司核心產品——1280紅外探測器。為解決這一痛點,1280紅外探測器突破WLP晶圓級封裝並導入產業化,相較於陶瓷封裝和金屬封裝,WLP封裝可以大大降低封裝材料成本,簡化封裝作業流程,提高封裝良率,是大規模量產的理想封裝模式。為使產品標準化應用,公司自主創新研發COB探測器模組配合標準的B2B電氣接口,保證提供給客戶的探測器可直接使用。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對比分析
    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也走過了三代的歷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輻射的紅外線來進行探測,與微光成像技術相比,具有穿透煙塵能力強、可識別偽目標、可晝夜工作等特點。它以掃積型光導MCT探測器為基礎構成了英國的第二類通用組件熱像儀。這是一種完全電視兼容、解析度與普通電視相同的熱像儀。不論串掃、並掃或串並掃體制的熱像儀都需要光機掃描。因此,此類熱像儀統稱為第一代熱像儀。3.2 第二代紅外熱像技術 最近,正在大力發展不用光機掃描而用紅外焦平面陣列(IRFPA)器件成像的熱像儀。
  • 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取得新進展
    南京大學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繼2017年將研製的大口徑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應用於空間碎片探測和2019年月地雷射測距等驕人成績後,近日超導陣列單光子探測器再立新功。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