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海康微影1280晶圓級紅外探測器

2020-12-06 熱成像視界

2020年9月10日,杭州海康微影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參加「2020 紅外產業技術及市場發展論壇」。

論壇上,海康微影傳感集成電路設計總監劉俊以「晶圓級封裝1280*1024陣列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技術挑戰和研製」為主題,分享了公司核心產品——1280紅外探測器

海康微影傳感集成電路總監劉俊發表演講

目前紅外熱成像行業受制於核心器件非製冷紅外熱成像傳感器價格昂貴,業務場景消費不起的問題,限制了其實現規模應用,而探測器中很大一部分成本來自於封裝材料。為解決這一痛點,1280紅外探測器突破WLP晶圓級封裝並導入產業化,相較於陶瓷封裝和金屬封裝,WLP封裝可以大大降低封裝材料成本,簡化封裝作業流程,提高封裝良率,是大規模量產的理想封裝模式。為使產品標準化應用,公司自主創新研發COB探測器模組配合標準的B2B電氣接口,保證提供給客戶的探測器可直接使用。

作為紅外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1280紅外探測器具有無需製冷、維護簡單、成本低、功耗小、重量輕、啟動快、性價比高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安防監控、輔助駕駛、災難預防、工業測溫、醫療檢疫、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市場前景良好。

COB模組-正面(實物)
COB模組-背面(實物)

1280紅外探測器主要優點如下:

1) 體積小:20.4*23.1*1.34 mm(WLP晶片), 40*40*6.63mm(COB模組);

2) 重量輕:≤3.4g(WLP晶片), ≤30g(COB模組);

3) NETD:≤50mK,60Hz,F/1.0;≤40mK,@30Hz,F/1.0;

4) 抗衝擊力強:500g,1ms;

5) -40 ~ +70℃環溫下穩定運行;

6) 封裝壽命長:≥10年。

1280探測器成像效果圖如下:

1280探測器成像效果圖
1280探測器成像效果圖
1280探測器成像效果圖
1280探測器成像效果圖

公司簡介

杭州海康微影傳感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微影傳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康微影」)是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415)子公司。公司以紅外熱成像技術為核心,立足於MEMS技術,專注於集成電路晶片的設計、封裝和測試,面向全球提供物聯網晶片、機芯、模組、紅外熱像儀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產品及方案可廣泛應用於安防監控、輔助駕駛、災難預防、工業測溫、醫療檢疫、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

2008年,海康微影開始專注於熱成像技術的研發;

2016年9月,經過8年時間的技術沉澱,海康微影正式成立,同時推出全系列熱成像產品——17μm紅外探測器;

2018年,17μm紅外探測器正式量產,實現全系列「千元時代」產品,帶領熱成像從小眾走向大眾;

2020年,海康微影作為工信部「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持續提升17μm系列紅外探測器量產,保障紅外測溫儀源源不斷供給全國抗疫一線,為抗疫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同年9月,海康微影成功研製並發布基於WLP晶圓級封裝產品——1280(12μm)紅外探測器,真正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化,解決中國廠商長期以來技術落後、成本較高、無法量產的問題,提高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全球批量供貨。

相關焦點

  • 「海康微影」專業型手持測溫熱像儀H13重磅發布
    紅外熱成像專業品牌「海康微影」近年連續推出一系列「易用、好用、愛用」的熱像儀產品,據悉,近期發布專業型主打產品H13,備受行業關注。海康微影是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成立於2016年9月, 紅外熱成像專業品牌「海康微影」近年連續推出一系列「易用、好用、愛用」的熱像儀產品,據悉,近期發布專業型主打產品H13,備受行業關注。
  • 保障「最冷冬天」供暖,海康微影熱成像整裝待發
    (原標題:保障「最冷冬天」供暖,海康微影熱成像整裝待發) 近日,受冷空氣影響
  • 紅外成像行業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一、紅外成像行業概況紅外熱成像技術歷經三代,製冷光子型探測器和非製冷熱式探測器並行發展。從技術發展的歷史看,現代紅外探測器技術是從20世紀40年代的製冷光子型單元紅外探測器開始的,後來發展出線列探測器,再到今天的焦平面探測器和雙色探測器,已發展到第三代。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技術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研發成功,並於2000年前後實現商用。
  • 紅外成像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用途日益廣泛
    一、紅外成像行業概況紅外熱成像技術歷經三代,製冷光子型探測器和非製冷熱式探測器並行發展。從技術發展的歷史看,現代紅外探測器技術是從20世紀40年代的製冷光子型單元紅外探測器開始的,後來發展出線列探測器,再到今天的焦平面探測器和雙色探測器,已發展到第三代。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技術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器技術,由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研發成功,並於2000年前後實現商用。
  • 一文讀懂紅外熱像儀龍頭睿創微納:科創板「業績王」測溫暴增545倍
    根據YOLE《非製冷紅外成像儀和探測器技術及市場趨勢-2019版》,2017年微測輻射熱計的全球整體出貨量約130萬,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Flir(市場份額66%)、Ulis(市場份額13%)以及Seek(市場份額12%)。2019年睿創微納紅外探測器晶片產銷量15萬隻,超越美國Seek Thermal,基本與法國Ulis持平,進入世界前三梯隊。
  • 高德紅外製冷型大規模探測器獲突破
    6月5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近日,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組織行業專家對高德紅外研製的「1280×1024 規模、12μ m 像元尺寸的碲鎘汞製冷 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進行了評價。評價專家組一致同意公司該碲鎘汞製冷型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 國產紅外探測器哪家好?
    作為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核心部件,我國的相關廠商以前主要依賴進口,近幾年隨著國家的扶持及廠商的大力投入,高德紅外(002414,股吧)、大立科技(002214,股吧)、北方廣微以及艾睿光電四家廠商已成功實現非製冷型紅外探測器自主研發及生產。9月3日,在第十七屆光博會的雷射紅外展區,這四家具有自主研發紅外探測器實力的廠家也拿出自己的看家產品,來了一場國產紅外探測晶片的「大閱兵」。
  • 非製冷紅外探測器軍民應用前景廣闊,全球產業規模超百億美元
    在民用領域,非製冷型紅外探測器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主要以 MEMS 技術為基礎,大致可分為熱電堆/熱電偶、熱釋電、光機械、微測輻射熱計等幾種類型,其中微測輻射熱計的技術發展非常迅猛,所佔市場份額也最大。
  • EUV微影時代真的來了?
    微影設備大廠ASML宣布該公司已經達成了最重要且長期難以突破的裡程碑:250瓦EUV光源。      包括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臺積電(TSMC)與Globalfoundries等頂尖晶片製造商,都打算在接下來兩年將EUV微影導入量產製程,ASML在今年2月展示了104WPH的生產量,該公司高層並聲稱,甚至在250瓦光源實現之前,該公司的微影設備可達到125WPH的產量。
  • 高德紅外:紅外輻射的波長單位為um 國內外的紅外探測器晶片均為um...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20日訊,有投資者向高德紅外(002414)提問, 經查閱公開資料得知,公司現在產產品的製程使用的是um級,現在消費者常見的產品宣傳是nm級晶片。
  • 疫情防護重點物資|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深度解析
    目前,國內高德紅外已建成了 8 英寸 0.25um 批產型MEMS 生產線,是國內唯一一條自主可控且具備批產能力的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生產線。而睿創微納也掌握MEMS晶片的核心技術,主要系自產自用,同時也有向海康威視等供應;大立科技在核心器件領域獲「核高基」重大專項資金支持,在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領域也獲得了突破。此外,還有北方廣微、中電11所等。
  • 財說|評估日期一年前,海康威視為何低價轉讓「搖錢樹」?
    海康威視打算將熱成像事業部全部資產,轉讓給控股子公司杭州海康微影傳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康微影」) 。熱成像事業部可以說是海康威視的「搖錢樹」,這一操作對中小股東來說並不厚道。低價轉讓「搖錢樹」海康威視熱成像事業部成立於2015年,是海康威視產品研發中心下屬產品業務部門,負責熱成像全系列產品的研製及優化工作。
  • 海康威視1/4"DIS槍式紅外防水攝像機系列
    海康威視作為監控行業的主流品牌,其產品一向以穩定可靠著稱。從一開始板卡生產銷售,到如今大規模從事安防監控各個方面,其目的在於致力於不斷提升視頻處理技術和視頻分析技術,面向全球提供領先的安防產品、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與優質的服務,為客戶持續創造更大價值。因此,海康威視的產品被人們所信賴。
  • 【對比學習】氧化釩(VOx)與非晶矽(α-Si)紅外探測器的區別
    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是探測、識別和分析物體紅外信息的關鍵部件。作為感知紅外輻射與輸出信號間的橋梁,熱敏感元件則是紅外探測器的核心部件。目前,紅外探測器的熱敏元件主流材料以氧化釩(VOx)和非晶矽(α-Si)為主。下面小編就用凝練的語言來解讀這兩種材料的紅外探測器有何異同。
  • 深度解析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
    初期技術路線包括德州儀器研製的BST熱釋電探測器和霍尼韋爾研製的氧化釩(VOx)微測輻射熱計探測器。後來由於熱釋電技術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微測輻射熱計探測器逐漸勝出。2009年,L-3公司最終宣布停止繼續生產熱釋電探測器。之後,法國的CEA/LETI以及德州儀器公司又分別研製了非晶矽(a-Si)微測輻射熱計探測器。
  • 10000多元的海康威視拆解廢掉,展示熱成像的原理和功能效果展示
    拆解海康威視熱成像,雖然1萬元很多,但是想讓你知道什麼是 好的產品! 鏡頭越大價格越貴?探測距離越遠?不,它來了,12微米探測器25Mm的探測距離遠遠超過老款17微米35MM鏡頭的機器,並且價格直接腰斬。如果連它都不能打動你,那麼等著你的將是高昂的智商稅。 最新款12UM熱成像,我們拆了。 海康的到來意味著商用領域進入12微米時代。
  • 大立科技研發獲突破,推出業內首款600萬像素級非製冷紅外焦平面...
    8月22日公告顯示,公司近日成功研製出12μm像元、3072×2048規格600萬像素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熱成像系統的核心部件,是探測、識別和分析物體紅外信息的關鍵。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是以微機電技術(MEMS)製備的熱傳感器為基礎,將物體紅外熱輻射信號,轉換成可供人眼視覺分辨的圖像的高技術產品,是紅外熱成像系統的核心和難點。
  • EV集團與中芯寧波攜手,實現砷化鎵射頻前端模組晶圓級微系統異質集成
    >  SEMICON CHINA,2019 年 3 月 20 日——晶圓鍵合和光刻設備的領先供應商EV集團(EVG)今日宣布,與總部位於中國寧波的特種工藝半導體製造公司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寧波」)合作,開發業界首個砷化鎵射頻前端模組晶圓級微系統異質集成工藝技術平臺。
  • 紅外探測器發展簡史
    1979年,美國德克薩斯公司開展了研製規模為100×100的鈦酸鍶鋇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1983年,美國霍尼韋爾光公司開始研製採用矽微橋的氧化釩微測輻射熱計的非製冷焦平面探測器。1987年,美國德克薩斯公司成功的進行了規模為100×100的鈦酸鍶鋇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成像演示。美國陸軍夜視實驗室開展非製冷焦平面探測器的高密度成像列陣計劃。
  • 紅外行業:探測器技術獲突破 關注國產化投資機遇
    ,算出物體表面每一點的溫度,以不同的顏色來顯示不同的溫度,從而轉換為可供人類視覺分辨的圖像和圖形。據具體的需求和應用,紅外探測器會有不同的分類,最為常見的是根據製冷需求,分為製冷紅外探測器和非製冷紅外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