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能夠穿透障礙物的「蛇眼視覺」技術已經獲得突破

2020-08-23 靜水深流286045007

據《科技日報》報導,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InGaAs)技術已經被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 研發出。該技術可以讓相機像蛇和蚊子一樣「看見」紅外線區域,因此形象地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


該技術是基於獵物與寒冷的背景形成鮮明對比,蛇、蚊子和魚這類動物的眼睛可以讓它們在黑暗或寒冷的水域中成功捕獲獵物。

該技術就是應用仿生學原理,利用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蛇眼視覺」技術相機能夠在有霧、多塵的條件下,甚至隔著不透明的障礙物識別出物體。

與光譜的可見光部分相比,在紅外線區域內使用探測器的主要優勢之一就是長波部分的瑞利散射要小得多。因此,在短波紅外線區域內工作的相機比在可見光範圍內工作的相機可以更好地穿透灰塵或霧氣。

矽基光電探測器技術已經在全球普及,但其功能性不如基於磷化銦襯底的銦鎵砷化合物的異質結構光電探測器。

異質結構襯底是由逐層生長的薄膜組成,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像素的大小約為20微米,而探測器工作範圍為0.9—1.7微米,從而大大提高了探測範圍。

除夜視功能外,基於這種「蛇眼視覺」技術的相機還可以用於分析半導體和微電子產品中的缺陷,用於醫學領域的光學非侵入相干斷層掃描中。

如果這一技術得以普及,那麼意味著化合物半導體行業將出現重大轉變,夜視技術將由過去的碲化鎘(CdTe)夜視技術一家獨大,部分由銦鎵砷(InGaAs)蛇眼夜視技術取代。這就意味著化合物半導體超純元素銦、鎵、砷,化合物半導體磷化銦、砷化鎵的需求將迎來新的機會。

如果這一夜視技術得以普及應用,在軍事上應用於戰鬥機、坦克戰車、甚至於槍炮中,我們可以在夜間優先「看到」對方從而採取行動,這項技術具有很高的軍事價值。

如果這一技術應用在民用,如自動汽車駕駛上,可以減少很多的交通事故等。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蛇眼視覺」相機能隔障礙識物
    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2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研發出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InGaAs)技術。使用該技術可以讓相機像蛇和蚊子一樣「看見」紅外線區域,因此形象地稱為「蛇眼視覺」技術。
  • 俄羅斯研究出的「蛇眼視覺」技術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
    近日,俄羅斯莫斯科的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成功的研發出了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技術(InGaAs)。這項技術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像蚊子和蛇一樣看到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所以這項技術又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
  • 俄羅斯研究出的「蛇眼視覺」技術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
    近日,俄羅斯莫斯科的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成功的研發出了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技術(InGaAs)。這項技術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像蚊子和蛇一樣看到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所以這項技術又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由於蛇、蚊子、魚等都需要在寒冷和黑暗的環境下捕食。
  • 智加科技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有效距離可達1600米
    近日,無人重卡科技公司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 1 英裡(1600 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依據自動駕駛技術領軍者 Waymo 公布的方案,其感知距離為 300 米,而現在智加科技將這一行業標準的有效感知距離提升了五倍多。
  • AI視覺技術突破創新!國際學術權威CVPR收錄多篇聯發科論文
    作為全球頂級學術會議,CVPR每年吸引全球數千位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領域的科技公司、學術界及研究機構參與。該會議收錄的論文代表了AI視覺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和領先的技術水平,獲選單位均為全球一流大學、研究機構以及頂尖企業,如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微軟亞洲研究院、Google、Facebook等。
  • 「超人視覺」:透過雲層和大霧看清物體
    不需要X光的透視視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將漫畫中的超凡想像變成了現實。他們以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觀察」硬體為基礎,並用高效算法對系統進行了增強。這種算法可以根據單個光子的運動重建三維隱藏場景。論文作者、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助理教授Gordon Wetzstein說:「許多成像技術的目標是讓圖像質量更好,噪音更小。而我們是讓不可見變成了可見。這將讓人類獲得超人般的視覺,並推動傳感系統的前沿發展。」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是微觀障礙視覺系統的重要補充。它聚焦於宏觀場景觀測,例如濃霧中自動駕駛汽車的導航、暴雨條件下的衛星成像等。
  • 讓人類擁有「超人」視覺,不需要X光也能透視物體
    不需要X光的透視視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將漫畫中的超凡想像變成了現實。他們以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觀察」硬體為基礎,並用高效算法對系統進行了增強。這種算法可以根據單個光子的運動重建三維隱藏場景。論文作者、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助理教授Gordon Wetzstein說:「許多成像技術的目標是讓圖像質量更好,噪音更小。而我們是讓不可見變成了可見。這將讓人類獲得超人般的視覺,並推動傳感系統的前沿發展。」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是微觀障礙視覺系統的重要補充。它聚焦於宏觀場景觀測,例如濃霧中自動駕駛汽車的導航、暴雨條件下的衛星成像等。
  • 探討計算機視覺前沿技術,加速智慧城市落地應用 | CNCC 2019
    本次會議據估計將有8000+人次參會,會議包括十六位國內外計算機領域知名專家、企業家的大會報告、三場大會主題論壇,七十餘場前沿技術論壇,二十場特色活動,以及一百個科技成果展。19日下午,為探索計算機視覺與智慧城市發展,申省梅等著名學者將共同從學術和產業角度探討計算機視覺的場景解譯、人臉識別、人體姿態、視覺內容理解等前沿技術,以及在智能安防、自動駕駛等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研究成果、發展前景與技術應用,值得期待!作為AI領域最熱門的研究與應用方向,目前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學術研究和產業落地方面都走在人工智慧發展的最前沿。
  • 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
    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是二十世紀物理學最重要的兩大進展。自二十世紀初量子力學誕生以來,包括普朗克、玻爾、愛因斯坦等100多位科學家由於量子物理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 量子化是量子力學的主要特徵之一。通俗地說什麼是量子呢?就是當一個物體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單元時,我們就說它是量子化的,並把這個最小單元稱為一個量子。
  • 阿里發布十大前沿技術打造「最科技雙11」—新聞—科學網
    這背後都有哪些技術提供支撐?11月3日,在阿里巴巴雙11技術溝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程立公布了大規模運用於今年雙11的10項前沿技術。 這十大前沿技術分別是: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可支持214種語言的直播實時翻譯、虛擬主播、阿里語音機器人、OCR無障礙購物、工業視覺AI、認知智能引擎、雲原生、第二代「天巡」機器人、液冷數據中心。
  • 有效距離1600米,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智加科技是如何做到的?
    智加科技又交出了新的答卷:技術上推出了有效距離達到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加速無人卡車落地。近日,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1英裡(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
  • 自動駕駛技術終迎重大突破,眼擎科技讓汽車具有PK人眼的視覺能力
    這就是技術架構的弊端,久而久之,大家沒看到視覺能夠突破,就形成了一種潛移默化,普遍認為視覺能力就是不可能有突破,這也是雷射雷達日後被叫好的一個原因,其實本質上,我們應該回到問題的源頭,視覺能力不夠,就研發新的成像引擎架構,做視覺成像專用的晶片,來提升汽車的視覺能力,這件事不好幹,我們為此專注做了4年,就是眼擎科技目前做的事情。」
  • CMOS圖像傳感器推動機器視覺技術系統軟體的發展
    無處不在的機器視覺技術無人機越來越智能化了!很多 用戶都有這樣的感嘆。以前無人機的實際操作都要站崗,怕突然被障礙物擋住,遭受轟炸飛機的慘烈災難。現在的無人駕駛飛機完全可以躲閃,立即躲避導航路線上的各種障礙物,讓很多 新手也可以隨便操控。智能無人機有哪些獨特的技能?
  • 能夠讓衛星透過雲層捕獲地面圖像的掃描技術
    無論是災區搜救的機器人、無人駕駛的汽車、還是監視地面影像的衛星,穿透雲層和霧霾的能力都非常有用。目前,科學家已開發出最先進的再成像系統LiDAR,通過配套的算法——可以測量單個光子的運動。這項技術特別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復原被障礙物散射和反射掉的光子。在實驗中,雷射脈衝器能夠探知隱藏在1英寸泡沫層後面的物體。
  • 黑科技!中國能源取得重大突破,居全世界前沿,將造福人類百億年
    說到能源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提高了精氣神,因為現在全球的狀況就是想要找到一種可以解決人類能源的問題,讓以後的生活能夠擺脫石油的控制權,如果中國在可控核聚變研究的一系列突破和領先,就一定會讓國民看到了國家和世界美好的未來。
  • 讓機器理解三維世界,「商湯科技」暢想人工智慧3D視覺技術的未來
    本文作者:王子彬,商湯科技移動智能事業群副總裁、智能終端業務CTO李啟銘,商湯科技智能終端業務3D產品負責人***在上世紀70年代,工業界開始運用3D視覺技術測量和掃描物件,提高生產效率。ToF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加速應用,有助於3D視覺技術的廣泛普及化,成為接下來10年中非常重要的科技趨勢。深入地觸達消費市場,也激活了更多的應用創新可能。
  • 如果人類能夠實現光速飛行,飛船如何躲避宇宙中的障礙物?
    如果人類能夠實現光速飛行,飛船如何躲避宇宙中的障礙物?引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了,光速在宇宙中非常快,已經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這個速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真的是太快了,我們現在人類的速度連光速的十分之一都沒有達到,也就是我們我們和光速比起來真的是太慢了,不過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如果人類沒有辦法達到光速,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飛出太陽系,也不可能在太陽系外探索宇宙,銀河系的直徑已經達到了10萬光年
  • 東和邦泰:「商用車豎向雙目立體視覺智能限高防碰撞系統」
    該獎對我國汽車電子領域科技成果的認定和市場推廣、成果孵化、激勵廣大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積極性,對接產業資本、宣傳企業技術實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獎項評審工作由深圳市汽車電子產業專家委員會獨立承擔,獎勵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及優秀的單個產品。
  • 回聲定位:人類可能不需視覺幫助 感知到障礙物
    中國網1月6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月2日報導,就如同蝙蝠一般,人類也有可能在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情況下,不需要視覺幫助就能預先感知到障礙物的存在。加拿大安大略大學與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聯合研究的報告。
  • 紐勱科技詳解視覺感知:視覺模型上線是一個閉環迭代過程
    馬斯克也希望特斯拉能夠創造出比人類眼睛更敏銳的「攝像頭眼睛」,以保證安全性和智能性。雷鋒網旗下會員組織「AI投研邦」「大咖Live」第50講,紐勱科技計算機視覺研發總監成二康帶來關於《自動駕駛系統研發:詳解視覺感知模塊》的主題分享,圍繞自動駕駛的視覺感知、基於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和圖像分割任務、紐勱科技如何以數據助力自動駕駛感知模塊研發三方面進行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