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研究出的「蛇眼視覺」技術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

2020-11-22 騰訊網

近日,俄羅斯莫斯科的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成功的研發出了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技術(InGaAs)。這項技術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像蚊子和蛇一樣看到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所以這項技術又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

由於蛇、蚊子、魚等都需要在寒冷和黑暗的環境下捕食。基於動物捕獵與生存環境的特別,「感官中心」研發的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技術相機利用動物身上的特性可以在有霧、灰塵或者是其他障礙物的情況下識別物體。研究人員表示,與光譜中的可見光相比在紅外線區域內使用探測器的優點在於長波部分的瑞利散射要小很多,因為這個原理會使得相機在紅外線區域更加有力的穿透空氣中的塵土等。

弗拉基米爾·埃戈爾金稱,矽基光電探測器技術目前已經達到了全球普及的水平,但它的功能性比不上基於磷化銦襯底的銦鎵砷化合物的異質結構光電探測器。異質結構襯底是由逐層生長的薄膜組成,已知一個像素的大小是20微米,探測器工作範圍為0.9—1.7微米,這樣就能夠極大的提高探測範圍。除此之外他還表示,基於這種「蛇眼視覺」技術的相機還可以分析半導體和微電子產品中的缺陷,十分方便的用於醫學領域。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研究出的「蛇眼視覺」技術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
    近日,俄羅斯莫斯科的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成功的研發出了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技術(InGaAs)。這項技術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像蚊子和蛇一樣看到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所以這項技術又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由於蛇、蚊子、魚等都需要在寒冷和黑暗的環境下捕食。
  • 俄羅斯「蛇眼視覺」相機能隔障礙識物
    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2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研發出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InGaAs)技術。使用該技術可以讓相機像蛇和蚊子一樣「看見」紅外線區域,因此形象地稱為「蛇眼視覺」技術。
  • 科技前沿:能夠穿透障礙物的「蛇眼視覺」技術已經獲得突破
    據《科技日報》報導,一項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InGaAs)技術已經被俄羅斯莫斯科國立電子技術學院國家技術倡議「感官科學」中心 研發出。該技術可以讓相機像蛇和蚊子一樣「看見」紅外線區域,因此形象地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
  • 紅外線技術的特點及應用
    紅外傳輸技術則是一種利用紅外線作為載體,進行數據傳輸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紅外傳輸技術隨處可見,最典型的莫過於電視機、空調等家用電器通過紅外遙控器進行控制。由於紅外線的波長較短,對障礙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適合應用在進行短距離無線通訊。正因為如此,紅外傳輸具有很強的私密性,比如我們在自己家使用紅外遙控器時,鄰居家的電器是不會受到控制影響的,所以遙控器的選材會優先選材紅外線穿透的PC材料。紅外傳輸技術已非常成熟,上下遊產業鏈也極為發達,相對於藍牙、Wifi等無線傳輸技術,在成本上有明顯優勢。
  • 科學研究揭示動物眼中的世界什麼樣
    北京時間1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多少個世紀以來,人類並不清楚其他動物如何看世界,也不知道它們究竟看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最新科學研究揭示了動物驚人的視覺差異。以下為幾種動物看世界的方式。
  • 為什麼人眼看不見的紅外輻射,可以觀測到宇宙中的特殊物體?
    比如,宇宙中的彗星和星狀塵埃雲,由於它們是不能發射可見光的物體,所以需要通過紅外探測的方式來進行研究。而這種專門用於檢測宇宙物體發射紅外輻射的方式,則被科學家們稱為紅外天文學。那麼,為什麼紅外線這種人眼看不見的輻射能,卻可以在特殊宇宙物體的觀察中起到重要作用?
  • 將視覺與運動聯繫起來,研究人員可以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看到」
    研究人員發現,初級視覺皮層中的圖像處理電路不僅在動物自由移動時更活躍,而且它們從大腦的運動控制區域接收信號,該區域獨立於處理動物所看物體的區域。為了更好地了解周圍的世界,動物不斷運動。靈長類動物和人們使用複雜的眼球運動來聚焦視力(例如,人類在閱讀時會這樣做);鳥類,昆蟲和齧齒動物可以通過移動頭部來做同樣的事情,甚至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估計距離。
  • 用了那麼久的單反「紅外線攝影」你知道多少?
    光線的組成,可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人眼能感受到的,只有可見光,但是攝影媒介所能記錄下來卻會包含人眼看不到的部分,如果要讓記錄下來的影像和人的肉眼所看到的一致,就必須經過適當的處理。我們的膠片及數位相機,都濾除了不可見光,讓它記錄下來的影像和我們肉眼所見相同。所謂的紅外線攝影,正好相反。它濾除了我們肉眼可見的光線,僅記錄下不可見(紅外線)的部分所以形成的影像和肉眼看到的完全不同。
  • 隱形相機,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圖像,甚至透視?
    熱像儀,也被稱為隱形相機或熱成像相機,或紅外熱像儀,是一種利用紅外輻射拍攝加熱區域圖像的設備,就像普通相機利用可見光形成圖像一樣。不同於400到700納米的光學相機,隱形相機的波長高達14000納米(14微米),目的是熱成像。
  • 紅外線技術使科學家可以看見氣味
    通過開發紅外線技術,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們使這一氣味變得可見。具備看見氣味的能力後,這些科學家們現在發現當飛行幼蟲使用兩個嗅覺器官時,他們能夠比使用一個嗅覺器官更加精確地找到有香味的目標。神經遺傳學和行為學實驗室主任萊斯利.沃薩爾說,「擁有兩隻眼睛使我們具有深度知覺,擁有兩隻耳朵使我們具有精確辨明噪音的來源。立體感覺氣味同樣非常重要。」
  • 中美學者首次讓哺乳動物裸眼「看見」紅外線,尚未打算用於人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Cell)上,並被《細胞》雜誌選為當期唯一科普視頻進行重點推廣。成果發布後,這項創新技術引發關注,並被網友稱為「夜視眼藥水」。現階段人類是否可以如此便捷地實現「超級視覺」?
  • 澳洲發現三眼地毯蟒,被第三隻蛇眼盯著,讓人不寒而粟!
    蟒蛇作為一種冷血的爬行動物,是一種吞食能力很強的捕獵者,捕食幾乎是冷血無情的,所以若被兩隻蛇眼盯著,多少都會讓人感到害怕,現在還是被第三隻蛇眼盯著,簡直可以讓人不寒而粟!  這條地毯蟒除了有兩隻正常的蛇眼,分布位置也和其它地毯蟒一樣,但這條地毯蟒還有第三隻蛇眼分布在頭部中間突出位置,專家研究確認這三眼蛇的第三隻眼睛也可以看見東西,當你在細看這蟒蛇第三隻蛇眼時
  • 紅外線是什麼,由紅外線延伸出的紅外線技術又是什麼?
    生命科學研究證實,人體本身是一個遠紅外輻射源,它可以吸收及發射遠紅外光,所以當遠紅外線照射人體時,其頻率與身體中的細胞分子、原子間的水分子運動頻率相一致時,引起共振效應,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體所吸收,使皮下組織深層部位的溫度升高,產生的熱效應使水分子活化,處於高能狀態,加速人體所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時活化蛋白質等生物分子,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和生物細胞的組織再生能力
  • 紅外線應用與特點
    紅外線應用:  1.紅外線開關  紅外線開關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紅外線開關由紅外發射管和接收管組成探頭,當接收管接收到發射管發出的紅外線時,燈關閉;人體通過擋住紅外線時,燈開啟。被動式紅外線開關是將人體作為紅外線源(人體溫度通常高於周圍環境溫度),紅外線輻射被檢測到時,開啟照明燈。
  • 盤點無人機避障技術原理及廠商
    無人機避障技術發展階段和趨勢  根據目前無人機避障技術的發展以及其未來的研究態勢,有資料分析認為無人機避障技術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感知障礙物階段;二是繞過障礙物階段;三是場景建模 和路徑搜索階段。這三個階段其實是無人機避障技術的作用過程。從無人機發現障礙物,到可以自動繞開障礙物,再達到自我規劃路徑的過程。
  • 可用於自動駕駛 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超級視覺系統
    據外媒報導,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研發了一個攝像頭系統,該系統基於該團隊此前研發的拐角攝像頭而打造,可從更多表面捕捉更多光線,而且視野更寬更遠、而且速度非常快,能夠監控到人眼看不到的運動。
  • 生物進化出水下視覺需要多久?海蛇用了1500萬年 科學家:太快了
    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海蛇用了1500萬年時間來進化,才得以適應海洋環境的變化,包括發展出適合水下生活的視覺。海蛇用1500萬年進化出水下視覺這項研究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領導並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提供了物種在何處、何時以及如何適應其顏色的能力的有力證據。
  • 讓你看到紅外線的納米晶體夜視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Dragomir Neshev和他的同事們開發出一種可以讓人看到紅外線的納米晶體夜視鏡,該研究可以應用於軍事,高爾夫等諸多領域
  • 安防紅外熱成像技術溫度管控的工作原理核心!都泰短波熱像儀紅外線...
    工作原理 自然光由波長不同的光波組合而成,人眼可見範圍大致為390-780nm,比390nm短的電磁波和比780nm長的電磁波,人眼都無法感受。其中波長小於390nm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光譜紫色以外,稱為紫外線;比780nm長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光譜紅色以外,稱為紅外線,其波段從780nm到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