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發布十大前沿技術打造「最科技雙11」—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付款不到半小時就收貨、22個物流機器人承擔浙大師生雙11快遞、視障人士用耳朵和「剁手黨」拼手速……來到第12個年頭的雙11,給人們帶來許多耳目一新的變化。這背後都有哪些技術提供支撐?11月3日,在阿里巴巴雙11技術溝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程立公布了大規模運用於今年雙11的10項前沿技術。

這十大前沿技術分別是: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可支持214種語言的直播實時翻譯、虛擬主播、阿里語音機器人、OCR無障礙購物、工業視覺AI、認知智能引擎、雲原生、第二代「天巡」機器人、液冷數據中心。

阿里CTO程立發布2020雙11十大前沿技術

程立介紹說,這其中既有基於數位技術的原生商業創新,也有引領時代的基礎技術突破。在一系列前沿技術的支撐下,2020雙11將成為「史上最具科技含量的一屆雙11」。

記者注意到,在阿里發布的十大前沿技術中,人工智慧技術已深入到生產製造、購物消費、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讓今年雙11更加智能化。

比如,在生產製造環節,「工業視覺AI」已經在多家紡織服裝工廠上線,可自動完成原料、坯布、成品布、成衣全生產環節的質檢工作。據介紹,「工業視覺AI」能夠精準識別小到頭髮絲直徑十分之一大小的瑕疵,且準確率在90%以上,遠超人類水平。

在購物消費環節,阿里首次將多語言的「直播實時翻譯」用於電商直播,該技術可在嘈雜環境、主播口音不標準及口語化情況下,將中文電商直播實時翻譯成多門外語(最多支持214種語言),幫助全球用戶跨越語言障礙,成為「剁手黨」。

直播實時翻譯示例

在物流配送環節,誕生不到兩個月的物流機器人「小蠻驢」正式上崗營業。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22個物流機器人承擔起浙大菜鳥驛站3萬多件包裹的送貨上門服務——浙江大學也因此成為首個單純依賴機器人送貨的高校,機器人接管物流在這裡成為現實。

此外,「阿里語音機器人」可讓千萬觀眾與主播實時互動;「無障礙購物技術」通過超過99%的圖片信息識別準確率,幫助視障人士「用耳朵購物」;「虛擬主播」替代真人進駐淘寶直播間,能聽會說,還會跳舞……

在商業人工智慧之外,基礎技術創新也在2020雙11大規模應用。阿里云云原生應用平臺負責人丁宇介紹說,阿里巴巴核心系統已完成全面雲原生化,今年的雙11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雲原生實踐。「雲原生能夠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交付效率。」丁宇說,通過踐行雲原生,過去4年雙11交易系統成本下降80%,研發運維效率平均增效10%以上。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阿里亮出2020雙11十大前沿技術,打造史上最科技的雙11
    11月3日,在阿里巴巴雙11技術溝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程立公布了大規模運用於2020雙11的十大前沿技術。正式上崗的物流機器人小蠻驢、支持214種語言的直播實時翻譯、一年省電7000萬度的液冷數據中心、全面雲原生化的阿里核心系統……有基於數位技術的原生商業創新,也有引領時代的基礎技術突破。2020雙11將成為史上最具科技含量的一屆雙11。
  • 阿里亮出2020雙11十大前沿技術
    2020-11-03 18: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十大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濟南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邢婷)今天,以「創新海洋科技 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的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在青島舉行,會上同時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包振民,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託吉爾·摩恩,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伊安·艾利森等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出席大會。據了解,大會旨在深入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加強國際海洋科技領域交流,聚集全球海洋人才、學術、產業資源,打造海洋學術交流高端平臺,搭建「雙招雙引」平臺和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並達成...
    來自中國、澳大利亞、丹麥等20個國家的近百名海洋科技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際組織、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代表等700餘人,圍繞海洋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開展「頭腦風暴」,共享藍色機遇,共創美好未來。大會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同時,與會代表達成廣泛一致,共同發表《世界海洋科技大會青島共識》。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
  • 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
  • 2020年阿里云云原生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雲原生促阿里雙11訂單...
    2020天貓雙11狂歡季成交額、阿里雲創建訂單峰值再次創下新高,下單體驗更為流暢,其背後的阿里云云原生技術功不可沒。阿里雲已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雲原生產品家族和開源生態,在Gartner發布的2020年公共雲容器報告中,阿里雲排名全球第一。
  • 2020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揭曉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舉辦。 據悉,本次活動分為推薦申報、項目初審、公眾評選、院士函審、專家終審和新聞發布6個環節。其中17個候選項目從推薦申報中脫穎而出進入公眾投票環節,得到6萬餘名廣大同行的熱情參與;為了體現評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將所有候選項目提交相關領域的院士進行函審,按技術創新性突出、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顯著、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等標準進行無記名投票,最終由終審專家團評審產生本年度的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 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世界海洋科技論壇青島舉行 發布十大海洋前沿問題
    新華網青島8月16日電(郭亞麗)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中國科協在會上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本次論壇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守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等六位院士做了現場主題報告,就當下海洋科技領域熱點問題交流了觀點。
  • 在遼寧大連建設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聞—科學網
  • 阿里螞蟻三總部三中心正式落戶上海 科技巨頭們頻頻落子上海背後
    如今上海日益成長為一座有溫度有質感的智慧城市,數字科技成為這座城的魅力之源。  應時代之勢,在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與上海市政府最新籤署的一攬子戰略合作計劃中,「三總部三中心」建設和以科技驅動打造「數字生活城市新標杆」備受關注。
  • 中國科協發布十大海洋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8月13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上,中國科協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分別為:新一代海洋三維高分遙感技術、柔性潛器如何帶來深遠海探索科技的革新、如何實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長期開採儲層自動監測與地質災害智能預警、近海汙染物作用下金屬材料的腐蝕機制、如何開展深淵協同觀測、全球海洋甲烷循環、深海海洋能開發系列關鍵技術、如何突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關鍵技術
  • 中國發布信息技術十大前沿熱點
    中國錯過了許多工業革命,幸運的是,目前以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為首的工業革命浪潮深入參與,甚至在行動支付和共享旅行等地方領域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說中國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也幾乎是世界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 在2019年在哈爾濱召開的中國科協年會上,年會信息技術論壇發布了自動駕駛
  • 阿里吳敏芝:人工智慧HOLD住天貓雙11,客服機器人賦能數十萬商家
    阿里吳敏芝:人工智慧HOLD住天貓雙11,客服機器人賦能數十萬商家 2019-11-13 0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網—以重大科技前沿問題為牽引打造學科高地
    以重大科技前沿問題為牽引打造學科高地 華南理工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就瞄準這一領域進行重點布局,從美國聖巴巴拉大學引進曹鏞教授團隊,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的帶領下,高分子材料與器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開發出系列高性能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並成功實現產業化推廣,有力支持了我國新型TFT技術和柔性AMOLED顯示的發展,推動我國顯示技術從平板時代走向柔性時代。
  • 2020年以來國內外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研究前沿
    編者按:2020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進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科技跨界融合、質變突破、疊加飛躍勢頭迅猛。「雙一流」建設進入首輪建設收官之年,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和「十四五」規劃亟待謀篇布局。
  • 《2019研究前沿》發布137個前沿 引力波、暗物質等入選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主持發布活動。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睿唯安26日在北京聯合向全球發布《2019研究前沿》,從十大學科領域中遴選出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天文學與天體物理領域的引力波、暗物質相關研究入選其中。
  • 2016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新聞—科學網
    、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分別是:科學家宣布發現引力波,廣義相對論最後預言獲證;迄今最精確銀河系三維地圖問世,發現銀河系面積大於預期;新技術可讓數據存儲時間逼近「永恆」;碳納米電晶體性能首次超越矽電晶體;3D生物列印新技術向人造器官移植邁出一大步;科學家首次用化合物把皮膚細胞轉化為心腦細胞;科學家首次實現同處兩地的「薛丁格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