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們的炎性效應特性日益得到認可。血小板活化會促進炎症,並且在心血管疾病中發現巨噬細胞-血小板聚集體。作為一種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代表了動脈壁脂質沉積與非消散性炎症(unresolved inflammation)之間的相互作用。
巨噬細胞是一種位於組織內的白細胞,源自單核細胞,而單核細胞又來源於骨髓中的前體細胞。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皆為吞噬細胞,在脊椎動物體內參與先天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它們的主要功能是以固定細胞或游離細胞的形式對細胞殘片及病原體進行吞噬和消化,並激活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細胞,令其對病原體作出反應。
巨核細胞出芽形成血小板,圖片來自Wikipedia。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血小板誘導單核細胞遷移並將它們招募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從而導致斑塊中的血小板-巨噬細胞聚集體(platelet-macrophage aggregate)形成。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latelet regulation of myeloi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在餵食西方飲食的Ldlr基因(編碼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敲除小鼠中,血小板耗竭減少了斑塊大小和壞死面積,並減弱了巨噬細胞的聚集。血小板促進斑塊中的巨噬細胞呈現出炎症表型,增加它們表達SOCS3蛋白和降低Socs1與Socs3之間的比例,從而驅動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血小板誘導的Socs3表達通過促進炎性細胞因子---Il6,Il1b和Tnfa---產生和破壞吞噬活性來調節斑塊中的巨噬細胞重編程,從而導致巨噬細胞功能障礙,結果就是炎症持續存在和斑塊持續生長。
通過將這些數據應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沒有心肌梗塞的女性,患上心肌梗塞的女性患者具有增加的SOCS3表達、下降的SOCS1:SOCS3比例和增加的單核細胞-血小板聚集體。針對下肢動脈粥樣硬化(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患者的研究表明SOCS3和SOCS1:SOCS3比例與血小板活性和炎症相關。
總體而言,這些數據提供了血小板介導的炎症和功能障礙、SOCS3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這些發現確定了血小板的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並且強調了在沒有血栓形成的情況下,血小板如何導致炎症。(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Tessa J. Barrett et al. Platelet regulation of myeloi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doi:10.1126/scitranslmed.aax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