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子刊: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正反饋調節巨核細胞分化和...

2020-12-03 騰訊網

血小板是調控凝血和止血的重要血液成分,它由巨核細胞的胞質剝離而成,而巨核細胞的源頭則是造血幹細胞。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參與到自身的生成調控中。

2020年10月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和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enhance megakary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platelet generation via miR-1915-3p」(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8802-0)。裴雪濤研究員和謝小燕副研究員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曲洺逸博士為第一作者。該論文研究通過大量實驗證實活化的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靶向造血幹祖細胞,並將其中大量包裹的miR-1915-3p傳遞到靶細胞中去,正反饋調節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從而補充消耗的血小板數量。

該研究團隊聚焦於血小板發育調控研究,前期已深入分析了miR-125b對於巨核系發育的輔助推動作用(2016, Cell Death Dis)。在本項研究中,團隊成員基於對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發現血小板釋放的微囊泡(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PMPs)和骨髓中巨核增生象之間的關聯性。該研究團隊首先在急性肝損傷的小鼠模型中觀察到,骨髓中巨核細胞的增多和外周血中血小板數量的增加是跟隨著外周血中微囊泡數量的增加,而不是肝臟分泌的TPO的增加,以此為契機,推測PMP也是調控巨核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平衡的因素。這一推測分別在細胞水平和輻照小鼠體內進行了驗證,確定了PMP能顯著促進細胞向巨核系分化和血小板的生成,而PMP中含量豐富的miRNA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miR-1915-3p是PMP內高度富集的一種miRNA,它能被PMP傳遞到靶細胞中去,進而通過抑制RHOB表達水平,誘導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

PMP是一類廣受關注的細胞分泌的膜泡結構,可以作為細胞間的信使發揮調節作用,但是PMP介導的血小板發育反饋調節是首次報導。該研究繞開經典的TPO調控和維持血小板的穩態的認知,提出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能夠釋放微囊泡,從而正反饋的調控造血幹祖細胞向巨核分化,進而促使血小板的生成和補充。該研究還首次證明了miR-1915-3p對巨核分化的正調控作用,確定了RHOB這一關鍵靶點。研究為巨核細胞/血小板的體外製備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有助於對血小板的數量進行調節的藥物研發。

相關焦點

  • 巨核細胞
    巨核細胞生成是一個複雜的細胞和生化過程,包括:1,造血多能幹細胞分化形成巨核系祖細胞。2,巨核系祖細胞進一步分化增殖產生巨核細胞。3,巨核細胞的分化成熟。4,血小板的生成。  巨核細胞的成熟主要是指喪失了增殖能力的,但形態學上尚不能識別的巨核細胞逐漸分化為形態學上可以識別的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成熟過程,實質上包括細胞核的多倍體化,細胞質界膜系統的發育和細胞器的成熟。
  • Science子刊:血小板通過調節巨噬細胞中的SOCS3表達加快動脈粥樣...
    2019年11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們的炎性效應特性日益得到認可。血小板活化會促進炎症,並且在心血管疾病中發現巨噬細胞-血小板聚集體。
  • 2020ASH中國之聲|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巨細胞病毒感染影響巨核細胞成熟、凋亡及血小板生成全過程;2. 病毒感染相關受體PDGFR和αVβ3高表達可能作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測因素和治療靶點;3. 本研究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支持。
  • 2020ASH 中國之聲 |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巨細胞病毒感染影響巨核細胞成熟、凋亡及血小板生成全過程;2. 病毒感染相關受體PDGFR和αVβ3高表達可能作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測因素和治療靶點;3. 本研究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支持。
  • Nat Med:巨核細胞可控制造血幹細胞 有望治療多種疾病
    2014年10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巨核細胞被認為是產生血小板癒合傷口最好的細胞,這些在骨髓中發現的巨大細胞在調節幹細胞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際上,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可以分化形成巨核細胞,而本文研究者也首次發現造血幹細胞可以直接被巨核細胞所控制,即母體細胞會被子代細胞所控制;研究者Meng Zhao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巨核細胞或許可以被應用於臨床中來促進成體幹細胞進行細胞再生,並且擴大細胞的培養來用於進行成體幹細胞的移植。
  • Blood:兩項最新血液學進展_巨核細胞_血小板_急性髓細胞白血病_en...
    1.巨核細胞、血小板新來源:人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基質/幹細胞系(ASCL)血小板輸注的臨床需求正在增加; 然而,供體依賴性血小板輸注面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供應有限和感染風險。因此,專家新開發了一種來自供體非依賴性細胞來源的血小板製造系統:人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基質/幹細胞系(ASCL)。ASCL是使用倒置培養瓶法獲得的,並且滿足國際細胞療法協會定義的間充質幹細胞(MSC)最低標準。ASCL顯示其增殖能力≥2個月,沒有任何異常核型。ASCL在巨核細胞誘導培養基中培養。獲得ASCL衍生的巨核細胞,在培養的第8天達到峰值,並獲得ASCL衍生的血小板(ASCL-PLT)。
  • 血小板也有CP,是一位小正太,師傅是巨核細胞!
    血小板是從巨核細胞邊緣脫落形成的,每個巨核細胞可以生成200-7700個血小板,算下來平均每個巨核細胞生成2000個血小板,這便是血小板的來源,至於血小板的作用,看過動畫或學過生物的都清楚,能夠幫助我們止血。
  • JEM:中科院闡明CCP6蛋白調控血液巨核細胞譜系發育機制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和田勇等人題為「Cytosolic carboxypeptidase CCP6 is required for megakaryopoiesis through modulating Mad2 polyglutamylation 」的研究結果,這一工作首次探明了胞內羧肽酶CCP6及其調控的Mad2蛋白的多聚穀氨酸化修飾對造血譜系發育中骨髓巨核細胞成熟具有的調控作用
  • 工作細胞第二季:血小板戴反帽親修煉變強,獲得巨核細胞的金牌
    一月新番《工作細胞》第二季第一話目前已經開播,此次面臨的危險是腫包,血小板戴反帽親通過自己的修煉變強了,成為克服腫包的關鍵,不僅如此,戴反帽親還獲得了師父巨核細胞所獎勵的金牌,接下來具體說明一下。首先:戴反帽親的修煉之路。
  • 【燒腦】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產生,為什麼會發病?
    本病主要表型表達在巨核-血小板系的原因不明,可能與異常克隆對巨核-血小板系的調節因子存在優勢反應有關,也可能突變發生在分化主要傾向於巨核-血小板系的多能幹細胞。 組織學檢查和巨核細胞體外培養表明,本病骨髓中巨核細胞祖細胞的異常擴增。
  • 上海交大醫學院揭示血小板產生新的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等首次揭示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在巨核細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並提示靶向AGK與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的相互作用既可以用於治療血小板減少症
  • Science子刊:拓寬研究思路,血小板可以加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論文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過調節某些細胞因子從而調控免疫細胞的功能效應,最終促進更大、更危險的斑塊的形成。 這項研究豐富了我們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認知,並提供了斑塊形成與血小板和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相關聯的重要理論依據,為後續的研究工作拓寬了思路!
  • Cell:揭示巨核細胞增大秘密
    相關研究結果將於2012年3月13日發表在《細胞》子刊Developmental Cell期刊上,有助於人們理解這種過程發生故障如何可能導致一種類型白血病,即巨核細胞白血病(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 血小板減少的檢查診斷
    急性ITP血小板明顯減少,通常小於20×109/L。血小板壽命明顯縮短,約1~6小時。骨髓檢查多數病歷巨核細胞增多或正常,其中幼稚巨核細胞明顯增多。 慢性ITP多次化驗血小板減少,多為(30~80)×109/L。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到底如何治療呢?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一般小於60歲,沒有心血管疾病等危險因素且沒有症狀的不用治療具體治療如下: (1)對有已經有出血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要積極降低血小板可以改善症狀。 (2)患者有指、趾微血管缺血或腦血管缺血症狀時,應積極進行降血小板治療。目標為降低巨核細胞增殖和血小板的生成。 (3)急性有危險的出血或血栓患者可用血細胞分離儀單採血小板術。
  • 化驗單上的「血小板」,你真的了解嗎?-虎嗅網
    血小板從哪裡來事實上,血小板算不上是一種細胞,嚴格說來是細胞碎片,是從成熟的多倍體巨核細胞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直徑只有3微米左右,也沒有細胞核。血小板生成主要受血小板生成素的調節,所以,臨床上也用TPO類藥物治療自身免疫相關的血小板減少症。神話中,《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根猴毛就可以變出千千萬萬猴兵,而現實中,巨核細胞每天能產生千千萬萬的血小板,同時,組織巨噬細胞幾乎以同等的效力清除「壽寢」的血小板。血小板在血液中的壽命約10天。
  • 分化的子細胞通過組織內張力調節幹細胞的增殖和命運
    分化的子細胞通過組織內張力調節幹細胞的增殖和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21:39:39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Terry Lechler小組發現,分化的子細胞通過組織內張力調節幹細胞的增殖和命運
  •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來源的多潛能細胞的研究進展
    Kuwana等採取CD14+單個核細胞單獨培養、將其與含血小板的CD14-單個核細胞共培養、將其與不含血小板的CD14-單個核細胞共培養,培養皿均用FN包被。結果顯示,與含血小板的CD14-單個核細胞共培養時,CD14+單個核細胞可產生梭形的貼壁細胞,這些貼壁細胞不僅能表達幹細胞標誌物(如CD34),還能被誘導分化為骨樣、軟骨樣、脂肪樣、內皮樣細胞。
  • 你知道可愛的血小板哪來的嗎?| 工作細胞
    動畫中的巨核細胞儼然一副師父的形象又是督促又是獎勵其實巨核細胞本身的來頭也值得仔細講講:它是經歷複雜的形成過程,由造血幹細胞分化而成的。高中學過的生物知識告訴我們,人類是一種二倍體生物,有23 x 2 = 46條染色體,並且通過有規律的複製和分裂,我們可以把細胞內的染色體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