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 Cell:揭示巨核細胞增大秘密

2020-12-04 生物谷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一種產生癒合傷口的血小板的巨大細胞---如何能夠生長至其他血細胞的10至15倍大。相關研究結果將於2012年3月13日發表在《細胞》子刊Developmental Cell期刊上,有助於人們理解這種過程發生故障如何可能導致一種類型白血病,即巨核細胞白血病(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這些巨核細胞不能生長可能是導致巨核細胞白血病形成的初始觸發器」,論文通訊作者、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研究員、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副主任與實驗室醫學、細胞生物學和病理學教授Diane Krause說。

巨核細胞生長如此大是因為細胞內DNA複製很多次,但是沒有發生細胞分裂,這一過程被稱作核內有絲分裂(endomitosis)。一個成巨核細胞在它最終變成生物「超新星(supernova)」之前能夠容納120多套細胞核DNA,而一旦變成之後,它就經歷深刻變化而分裂成正常血液凝固所必需的上千個血小板。

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助理Yuan Gao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兩種被稱作鳥苷酸交換因子(guanine exchange factor, GEF-H1)的蛋白能夠抑制核內有絲分裂。他們發現若沒有GEF-H1,細胞核DNA不能夠從2個細胞內核變成4個。隨後,除非另一個因子ECT2表達水平下降,細胞內細胞核DNA分裂不可能發生。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與惡性白血病相關的基因MKL1似乎也是促進正常巨核細胞成熟所必需的,他們對此感到吃驚。Krause實驗室如今正在研究MKL1基因發生突變是否可以維持高水平GEF-H1從而使得巨核細胞不可能經歷核內有絲分裂,從而為白血病產生作好鋪墊。

「功能性血小板是正常血液凝固所必需的,而這些研究發現揭示功能性血小板形成的另一個重要性步驟。不過它們也提供關於是什麼可能發生偏差而導致正常巨核細胞轉變成惡性白血病細胞的線索。」 (生物谷:towersimper編譯)

Role of RhoA-Specific Guanine Exchange Factors in Regulation of Endomitosis in Megakaryocytes

Yuan Gao, Elenoe Smith, Elmer Ker, Phil Campbell, Ee-chun Cheng, Siying Zou, Sharon Lin, Lin Wang, Stephanie Halene, Diane S. Krause

Polyploidization can precede the development of aneuploidy in cancer. Polyploidization in megakaryocytes (Mks), in contrast, is a highly controlled developmental process critical for efficient platelet production via unknown mechanisms. Using primary cell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guanine exchange factors GEF-H1 and ECT2, which are often overexpressed in cancer and are essential for RhoA activation during cytokinesis, must be downregulated for Mk polyploidization. The first (2N–4N) endomitotic cycle requires GEF-H1 downregulation, whereas subsequent cycles (>4N) require ECT2 downregulation. Exogenous expression of both GEF-H1 and ECT2 prevents endomitosis, resulting in proliferation of 2N Mks. Furthermore, we have shown tha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polyploidization is prevented in Mks lacking Mkl1, which is mutated in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is via elevated GEF-H1 expression; shRNA-mediated GEF-H1 knockdown alone rescues this ploidy defect. These mechanistic insight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normal versus malignant megakaryocytopoiesis, as well as aberrant mitosis in aneuploid cancers.

GEFs on the RhoAd to a Colossal Nucleus

Ramesh A. Shivdasani

Cytokinesis in normal cell division requires RhoA-regulated actomyosin contraction of the cleavage furrow; this process is aborted in megakaryocyte endomitosis, leading to polyploidy. In this issue of Developmental Cell, Gao et al., 2012 trace the basis of endomitosis to sequential downregulation of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s GEF-H1 and ECT2.

相關焦點

  • 巨核細胞
    巨核細胞生成是一個複雜的細胞和生化過程,包括:1,造血多能幹細胞分化形成巨核系祖細胞。2,巨核系祖細胞進一步分化增殖產生巨核細胞。3,巨核細胞的分化成熟。4,血小板的生成。  巨核細胞的成熟主要是指喪失了增殖能力的,但形態學上尚不能識別的巨核細胞逐漸分化為形態學上可以識別的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成熟過程,實質上包括細胞核的多倍體化,細胞質界膜系統的發育和細胞器的成熟。
  • Nat Med:巨核細胞可控制造血幹細胞 有望治療多種疾病
    2014年10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巨核細胞被認為是產生血小板癒合傷口最好的細胞,這些在骨髓中發現的巨大細胞在調節幹細胞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際上,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可以分化形成巨核細胞,而本文研究者也首次發現造血幹細胞可以直接被巨核細胞所控制,即母體細胞會被子代細胞所控制;研究者Meng Zhao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巨核細胞或許可以被應用於臨床中來促進成體幹細胞進行細胞再生,並且擴大細胞的培養來用於進行成體幹細胞的移植。
  • JEM:中科院闡明CCP6蛋白調控血液巨核細胞譜系發育機制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和田勇等人題為「Cytosolic carboxypeptidase CCP6 is required for megakaryopoiesis through modulating Mad2 polyglutamylation 」的研究結果,這一工作首次探明了胞內羧肽酶CCP6及其調控的Mad2蛋白的多聚穀氨酸化修飾對造血譜系發育中骨髓巨核細胞成熟具有的調控作用
  • 破骨細胞與顆粒型巨核細胞的區別
    所以破骨細胞比較容易與骨髓裡的多圓核巨核細胞相混淆,也易與轉移癌細胞相混淆,應當特別注意。顆粒型巨核細胞漿上也充滿粉紅色顆粒,顆粒細小均勻,不如破骨細胞清晰,核染質粗條索狀,沒有核仁。
  • Blood:兩項最新血液學進展_巨核細胞_血小板_急性髓細胞白血病_en...
    1.巨核細胞、血小板新來源:人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基質/幹細胞系(ASCL)血小板輸注的臨床需求正在增加; 然而,供體依賴性血小板輸注面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供應有限和感染風險。ASCL在巨核細胞誘導培養基中培養。獲得ASCL衍生的巨核細胞,在培養的第8天達到峰值,並獲得ASCL衍生的血小板(ASCL-PLT)。我們觀察到CD42b+細胞表達MSC標記(CD90),其與細胞粘附有關。與外周血小板相比,ASCL-PLT表現出更高水平的PAC1結合,P-選擇素表面暴露,瑞斯託菌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以及相似水平的纖維蛋白原結合和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 《自然》 子刊: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正反饋調節巨核細胞分化和...
    血小板是調控凝血和止血的重要血液成分,它由巨核細胞的胞質剝離而成,而巨核細胞的源頭則是造血幹細胞。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參與到自身的生成調控中。
  • 工作細胞第二季:血小板戴反帽親修煉變強,獲得巨核細胞的金牌
    一月新番《工作細胞》第二季第一話目前已經開播,此次面臨的危險是腫包,血小板戴反帽親通過自己的修煉變強了,成為克服腫包的關鍵,不僅如此,戴反帽親還獲得了師父巨核細胞所獎勵的金牌,接下來具體說明一下。首先:戴反帽親的修煉之路。
  • 2020ASH 中國之聲 |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巨核細胞內CMV DNA水平。體外巨核細胞由正常CD34+造血幹細胞通過TPO誘導分化形成,加入病毒血清感染後,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CMV感染巨核細胞後細胞內的病毒衣殼。巨核細胞凋亡水平通過Annexin V法檢測,碘化丙啶(PI)標記核酸並結合流式細胞術檢測倍體。
  • 2020ASH中國之聲|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採用流式細胞術檢測患者骨髓巨核細胞表面CD41、vWF、pp65、c-Mpl、PDGFR、αVβ3和TLR2的表達情況。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巨核細胞內CMV DNA水平。體外巨核細胞由正常CD34+造血幹細胞通過TPO誘導分化形成,加入病毒血清感染後,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CMV感染巨核細胞後細胞內的病毒衣殼。
  • Mol Cell|骨髓纖維化治療新靶點
    對來自16位骨髓纖維化病人和年齡匹配的5位健康捐獻者的總計超過13萬外周血細胞(CD34+ Lin- HSPCs)進行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揭示了骨纖病人中巨核細胞異常的分化調控及其異質性。同時結合靶向單細胞突變分析(TARGET-seq)和單細胞CyTOF技術對潛在的免疫療法位點G6B進行了驗證。
  •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2:55:09 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Yohanns Bellache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大學David K.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是生物圈的兩個最重要的細胞類群。(如圖1)圖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基本特徵的比較:特徵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大小 較小1-10um
  • Cell:在湍流環境下,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大規模產生1000億個...
    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hiPSC)提供了一種可持續地產生足夠數量的血小板用於輸注的方法。這種方法涉及將從人類供者體內獲取的血細胞或皮膚細胞在進行表觀遺傳學重編程後進入胚胎幹細胞樣狀態,然後將這些未成熟細胞轉化為在身體不同部位發現的特化細胞類型。
  • Dev Cell|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皮膚衰老新機制
    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2020年1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Developmental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 上海交大醫學院揭示血小板產生新的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等首次揭示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在巨核細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並提示靶向AGK與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的相互作用既可以用於治療血小板減少症
  •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新研究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5 23:13:22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acques F.
  • 單細胞測序揭示COVID-19和流感患者的不同免疫應答
    單細胞測序揭示COVID-19和流感患者的不同免疫應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1 9:42:54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William J.
  • 研究揭示整合單細胞數據集Harmony
    研究揭示整合單細胞數據集Harmony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2:23:39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和哈佛醫學院Soumya Raychaudhuri研究組揭示了快速
  • Dev Cell | 胚胎力學:體軸生長的發動機
    有趣的是,雖然這些組織結構迥異,引起它們延伸的細胞行為也大不相同(例如NC裡進行的是cell intercalation而PSM裡進行的cell diffusion),但是它們延申的進度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它們之間有一些獨特的相互作用來協調從而保證體軸作為一個整體穩定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