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中科院闡明CCP6蛋白調控血液巨核細胞譜系發育機制

2020-12-04 生物谷

2014年10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2014年10月20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和田勇等人題為「Cytosolic carboxypeptidase CCP6 is required for megakaryopoiesis through modulating Mad2 polyglutamylation 」的研究結果,這一工作首次探明了胞內羧肽酶CCP6及其調控的Mad2蛋白的多聚穀氨酸化修飾對造血譜系發育中骨髓巨核細胞成熟具有的調控作用。

眾所周知,血液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血液細胞譜系建立的機制到現在仍未完全揭示。骨髓巨核細胞是血小板發育的前體細胞,關於骨髓巨核細胞生成、發育及成熟分化的分子機制目前闡釋的並不清楚。範祖森與田勇等人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系統探討了羧肽酶CCP6蛋白對骨髓巨核細胞定向發育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胞內羧肽酶CCP6的基因敲除小鼠體內血小板增多、功能異常、骨髓巨核細胞增生,脾內也出現明顯的巨核細胞增生灶。CCP缺陷小鼠巨核細胞在超微結構觀察中呈現明顯的不成熟特徵,DNA倍性低,成熟障礙。通過Pulldown及質譜分析鑑定了有絲分裂紡錘絲檢查點蛋白Mad2可以與CCP6相互作用。CCP6的基因敲除使Mad2蛋白的多聚穀氨酸化修飾程度增加。研究鑑定了巨核細胞中,調控添加多聚穀氨酸化酶TTLL4及TTLL6高表達,在體外重組的穀氨酸化修飾體系中,TTLL4/6可以為Mad2加穀氨酸化修飾,CCP6可以去除Mad2蛋白的穀氨酸化修飾。進一步鑑定了Mad2蛋白發生穀氨酸化修飾的位點,通過移植實驗研究觀察到TTLL6及Mad2的穀氨酸化修飾調控了巨核細胞體內發育成熟過程。研究人員同時還發現,穀氨酸化修飾的Mad2結合Aurora B激酶的能力增強,CCP6的基因敲除促使Aurora B的磷酸化水平增強、活性提高。研究結果表明,機體內CCP6和TTLL6通過調節Mad2的穀氨酸化修飾,調控了巨核細胞的成熟以及血小板的產生。這一研究成果為揭示血小板的產生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為血小板的再生醫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JEM   DOI:10.1084/jem.20141123

Cytosolic carboxypeptidase CCP6 is required for megakaryopoiesis by modulating Mad2 polyglutamylation

Buqing Ye,Chong Li,Zhao Yang,Yanying Wang, Junfeng Hao,Li Wang,Yi Li,Ying Du,Lu Hao,Benyu Liu,Shuo Wang,Pengyan Xia,Guanling Huang,Lei Sun,Yong Tian,and Zusen Fan

Bone marrow progenitor cells develop into mature megakaryocytes (MKs) to produce platelets for hemostasis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megakaryopoiesis are not completely defined. We show that cytosolic carboxypeptidase (CCP) 6 deficiency in mice causes enlarged spleens and increased platelet counts with underdeveloped MKs and dysfunctional platelets. The prominent phenotypes of CCP6  deficienc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CP-deficient mice. We found that CCP6 and tubulin tyrosine ligase-like family (TTLL) members TTLL4 and TTLL6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MKs. We identify Mad2 (mitotic arrest deficient 2) as a novel substrate for CCP6 and not CCP. Mad2 can be polyglutamylated by TTLL4 and TTLL6 to modulate the maturation of MKs. CCP6 deficiency causes hyperglutamylation of Mad2 to promote activation of Aurora B, leading to suppression of MK maturation. We reveal that Mad2 polyglutamyl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megakaryopoiesis.

 

相關焦點

  • 研究闡明代謝特異T細胞譜系決定的分子機制
    研究闡明代謝特異T細胞譜系決定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1 12:28:04 2019年8月20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Olivier Lantz和Franois
  • 2020ASH 中國之聲 |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後巨細胞病毒(CMV)感染發生率高,可損傷多種靶器官並引起血液系統併發症,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由於目前對病毒-宿主間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尚不清晰,儘管抗病毒治療手段多樣,CMV感染仍然是移植後患者早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 2020ASH中國之聲|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後巨細胞病毒(CMV)感染發生率高,可損傷多種靶器官並引起血液系統併發症,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由於目前對病毒-宿主間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尚不清晰,儘管抗病毒治療手段多樣,CMV感染仍然是移植後患者早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 巨核細胞
    巨核細胞生成是一個複雜的細胞和生化過程,包括:1,造血多能幹細胞分化形成巨核系祖細胞。2,巨核系祖細胞進一步分化增殖產生巨核細胞。3,巨核細胞的分化成熟。4,血小板的生成。  巨核細胞的成熟主要是指喪失了增殖能力的,但形態學上尚不能識別的巨核細胞逐漸分化為形態學上可以識別的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成熟過程,實質上包括細胞核的多倍體化,細胞質界膜系統的發育和細胞器的成熟。
  • 中心體蛋白調控大腦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Talpid3蛋白是一個定位於中心粒上的蛋白,遺傳學研究表明,Talpid3(KIAA0586)基因突變會導致Joubert綜合症。Joubert綜合症是一種由於纖毛缺陷導致的罕見且嚴重的神經發育疾病,患者的小腦、腦幹畸形或發育不全,出現共濟失調和平衡障礙,但學界鮮有關於大腦皮層發育是否正常的研究報導。
  • 《自然》 子刊: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正反饋調節巨核細胞分化和...
    血小板是調控凝血和止血的重要血液成分,它由巨核細胞的胞質剝離而成,而巨核細胞的源頭則是造血幹細胞。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參與到自身的生成調控中。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真核細胞基因組DNA被組裝形成染色質存儲在細胞核中。核小體,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基因複製與轉錄過程中高度動態調控。DNA/RNA聚合酶前的核小體結構要被打開,使得聚合酶能順利通過核小體,對核小體包裹的DNA進行複製轉錄;而聚合酶通過後的DNA要被重新組裝形成核小體,保護DNA免受損傷,並維持或繼承該區域表觀遺傳信息。
  • 研究發現泛素信號調控哺乳動物青春期發育起始表觀遺傳學機制以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胡榮貴研究組、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高山課題組合作的題為
  • 研究發現組蛋白變體H2A.z調控大腦發育的機制
    由多樣的神經元以及神經膠質細胞等構成複雜的神經元網絡,調控著語音、情緒、學習、記憶和思維活動等功能。胚胎大腦是研究腦發育機理以及探究某些神經發育疾病的重要模式系統。在胚胎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元發生(neurogenesis)始於腦室區(ventricular zone,VZ)和腦室下區(subventricular zone,SVZ)的神經前體細胞,通過一定的遷移模式到達正確位點,最終組成高度精細、複雜的神經迴路。胚胎大腦發育異常導致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癲癇等神經發育疾病。
  • 研究揭示NFAT蛋白調控Wnt通路機制
    8月31日,《生物化學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李林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
    Plant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揭示ABA信號調控新機制來源 | 遺傳發育所編輯 | 王一,BioArt植物在研究VPS23A參與調控ABA信號途徑的過程中,謝旗研究組發現,ABA處理同時也影響了VPS23A的穩定性,從而啟動了植物ESCRT複合體組分蛋白穩定性這個空白領域的研究。
  • 上海生科院揭示mTORC1信號通路調控機制
    真核細胞中mTORC1是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複合物,通過感受和整合外界信息,如生長因子、能量狀態和營養水平等,調控細胞生長發育和細胞自噬等重要生命過程。mTORC1信號通路的功能失調會引起多種疾病,包括肥胖症、II型糖尿病和腫瘤等。營養物質如胺基酸是mTORC1的重要激活因子。
  • NAR & JCS:鄭曉峰等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這些修飾使得DNA的複製和轉錄得到多層次的調控。組蛋白H2A是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而精細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
    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這些修飾使得DNA的複製和轉錄得到多層次的調控。組蛋白H2A是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而精細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上海交大醫學院揭示血小板產生新的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等首次揭示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在巨核細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並提示靶向AGK與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的相互作用既可以用於治療血小板減少症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調控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受精後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植入前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ICM)。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
  • 中科院微生物所孔照勝團隊在共生互作界面形成與調控機制方面取得...
    目前對於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早期侵染及根瘤器官發生的信號傳導方面的研究較為清楚,但對共生互作界面(Symbiotic interface)形成的調控機制卻知之甚少,特別是對共生體膜(約為細胞質膜面積的幾十倍)的快速擴張機制還不清楚。
  • 研究首次闡明SepSecS在雞腦硒調控機制
    近日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東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riority in selenium homeostasis involves regulation of SepSecS transcription in chicken brain」的研究論文,首次闡明了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在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多能細胞迅速分裂分化,但是每個器官細胞譜系的調控程序仍不清楚。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峰課題組與劍橋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maps reveal regulatory programs driv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的文章,利用單細胞染色質圖譜分析技術,對哺乳動物器官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有了新的認識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小鼠早期胚胎著床後發育時期高解析度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了小鼠胚胎多能幹細胞的分子譜系和多能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變化及其調控網絡,並首次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內胚層(Endoderm)譜系在上胚層(Epiblast)產生前新的譜系來源,闡釋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參與內胚層發育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