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血液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儘管如此,疫情並未阻擋學術的進步與傳遞。眾多期待中,第62屆美國血液學年會(ASH)將於2020年12月5日~8日以線上形式召開。11月10日北京時間22:00,ASH摘要上線,多項重磅研究公布。其中,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數項研究成果入選ASH口頭髮言,即將在國際舞臺上發出響亮的聲音。」
【1分鐘秒懂要點】:
1. 巨細胞病毒感染影響巨核細胞成熟、凋亡及血小板生成全過程;
2. 病毒感染相關受體PDGFR和αVβ3高表達可能作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測因素和治療靶點;
3. 本研究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支持。
4. 2020美國血液學年會口頭髮言
作者介紹
通訊作者 張曉輝
張曉輝教授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
第一作者 劉鳳琪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是免疫缺陷宿主的常見嚴重併發症。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後巨細胞病毒(CMV)感染發生率高,可損傷多種靶器官並引起血液系統併發症,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由於目前對病毒-宿主間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尚不清晰,儘管抗病毒治療手段多樣,CMV感染仍然是移植後患者早期的重要死亡原因。為了解決這一關鍵問題,本研究旨在探索CMV的易感因素及靶向治療方法,探究CMV感染對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過程的影響,包括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體(TPO/c-Mpl),尋找CMV易感的巨核細胞亞群和新的治療靶點。
本研究納入40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其中18例為CMV DNA血症患者,22例檢測血清CMV DNA陰性。採用流式細胞術檢測患者骨髓巨核細胞表面CD41、vWF、pp65、c-Mpl、PDGFR、αVβ3和TLR2的表達情況。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巨核細胞內CMV DNA水平。體外巨核細胞由正常CD34+造血幹細胞通過TPO誘導分化形成,加入病毒血清感染後,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CMV感染巨核細胞後細胞內的病毒衣殼。巨核細胞凋亡水平通過Annexin V法檢測,碘化丙啶(PI)標記核酸並結合流式細胞術檢測倍體。
我們發現,在CMV DNA血症患者中, CMV標誌蛋白pp65陽性巨核細胞佔40.59±6.12%。同時,pp65陽性巨核細胞表面αVβ3、PDGFR和TLR2受體表達水平高於pp65陰性巨核細胞。對40例患者臨床資料的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PDGFR+αvβ3+巨核細胞比例是CMV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 = 0.008)。CMV感染患者體內巨核細胞的凋亡和壞死較對照組均有所增加,且巨核細胞的倍體分布模式發生改變,在8N時達到峰值,16N以上多倍體比例明顯降低。另外,我們發現,CMV感染患者中pp65陽性巨核細胞表面TPO受體c-Mpl的表達減低,但是血清TPO水平較對照組升高。
為進一步驗證這些結論,我們在體外誘導CD34+幹細胞來源的巨核細胞,加入CMV病毒陽性血清進行培養。培養9天後,利用電鏡觀察,在巨核細胞胞核內發現了病毒顆粒(Figure 1A),提示CMV直接感染巨核細胞。我們進一步檢測了巨核細胞的凋亡及倍體水平,發現CMV感染後巨核細胞凋亡增加,倍體分布向低倍體偏移,並且培養上清檢測血小板釋放明顯減少,巨核細胞表面c-Mpl表達減低。為驗證CMV易感性,我們在體外CMV感染巨核細胞培養體系中,分別加入αVβ3、PDGFR和TLR2受體的抑制劑,我們發現加入αVβ3抑制劑和PDGFR特異性單抗IMC-3G3後顯著抑制了CMV感染巨核細胞(Figure 1B),而PDGFR的非特異性抑制劑格列衛(Gleevec)和TLR2抑制劑則對CMV感染率無明顯影響。
CMV感染所致巨核細胞成熟障礙及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於病毒感染下調TPO受體c-Mpl表達,高表達PDGFR及αVβ3受體的巨核細胞為CMV易感細胞亞群,而其受體拮抗劑可能為治療移植後CMV相關的血小板減少提供理論依據。
#醫師報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