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SH中國之聲|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2020-11-23 醫師報腫瘤頻道

來源:國家血液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儘管如此,疫情並未阻擋學術的進步與傳遞。眾多期待中,第62屆美國血液學年會(ASH)將於2020年12月5日~8日以線上形式召開。11月10日北京時間22:00,ASH摘要上線,多項重磅研究公布。其中,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數項研究成果入選ASH口頭髮言,即將在國際舞臺上發出響亮的聲音。


【1分鐘秒懂要點】:

1. 巨細胞病毒感染影響巨核細胞成熟、凋亡及血小板生成全過程;

2. 病毒感染相關受體PDGFR和αVβ3高表達可能作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測因素和治療靶點;

3. 本研究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支持。

4. 2020美國血液學年會口頭髮言


作者介紹

通訊作者 張曉輝

張曉輝教授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辦公室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


第一作者 劉鳳琪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移植後巨細胞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症減少機制不明


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是免疫缺陷宿主的常見嚴重併發症。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後巨細胞病毒(CMV)感染發生率高,可損傷多種靶器官並引起血液系統併發症,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由於目前對病毒-宿主間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尚不清晰,儘管抗病毒治療手段多樣,CMV感染仍然是移植後患者早期的重要死亡原因。為了解決這一關鍵問題,本研究旨在探索CMV的易感因素及靶向治療方法,探究CMV感染對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過程的影響,包括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體(TPO/c-Mpl),尋找CMV易感的巨核細胞亞群和新的治療靶點。


巨細胞病毒感染影響巨核細胞成熟、凋亡及血小板生成全過程


本研究納入40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其中18例為CMV DNA血症患者,22例檢測血清CMV DNA陰性。採用流式細胞術檢測患者骨髓巨核細胞表面CD41、vWF、pp65、c-Mpl、PDGFR、αVβ3和TLR2的表達情況。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巨核細胞內CMV DNA水平。體外巨核細胞由正常CD34+造血幹細胞通過TPO誘導分化形成,加入病毒血清感染後,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CMV感染巨核細胞後細胞內的病毒衣殼。巨核細胞凋亡水平通過Annexin V法檢測,碘化丙啶(PI)標記核酸並結合流式細胞術檢測倍體。


我們發現,在CMV DNA血症患者中, CMV標誌蛋白pp65陽性巨核細胞佔40.59±6.12%。同時,pp65陽性巨核細胞表面αVβ3、PDGFR和TLR2受體表達水平高於pp65陰性巨核細胞。對40例患者臨床資料的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PDGFR+αvβ3+巨核細胞比例是CMV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 = 0.008)。CMV感染患者體內巨核細胞的凋亡和壞死較對照組均有所增加,且巨核細胞的倍體分布模式發生改變,在8N時達到峰值,16N以上多倍體比例明顯降低。另外,我們發現,CMV感染患者中pp65陽性巨核細胞表面TPO受體c-Mpl的表達減低,但是血清TPO水平較對照組升高。


為進一步驗證這些結論,我們在體外誘導CD34+幹細胞來源的巨核細胞,加入CMV病毒陽性血清進行培養。培養9天後,利用電鏡觀察,在巨核細胞胞核內發現了病毒顆粒(Figure 1A),提示CMV直接感染巨核細胞。我們進一步檢測了巨核細胞的凋亡及倍體水平,發現CMV感染後巨核細胞凋亡增加,倍體分布向低倍體偏移,並且培養上清檢測血小板釋放明顯減少,巨核細胞表面c-Mpl表達減低。為驗證CMV易感性,我們在體外CMV感染巨核細胞培養體系中,分別加入αVβ3、PDGFR和TLR2受體的抑制劑,我們發現加入αVβ3抑制劑和PDGFR特異性單抗IMC-3G3後顯著抑制了CMV感染巨核細胞(Figure 1B),而PDGFR的非特異性抑制劑格列衛(Gleevec)和TLR2抑制劑則對CMV感染率無明顯影響。


本研究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支持


CMV感染所致巨核細胞成熟障礙及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於病毒感染下調TPO受體c-Mpl表達,高表達PDGFR及αVβ3受體的巨核細胞為CMV易感細胞亞群,而其受體拮抗劑可能為治療移植後CMV相關的血小板減少提供理論依據。



#醫師報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相關焦點

  • 2020ASH 中國之聲 |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人巨細胞病毒感染抑制巨核細胞發育及血小板生成的機制
    巨細胞病毒感染影響巨核細胞成熟、凋亡及血小板生成全過程;2. 病毒感染相關受體PDGFR和αVβ3高表達可能作為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測因素和治療靶點;3. 本研究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支持。
  • 上海交大醫學院揭示血小板產生新的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血小板是一種哺乳動物特有血細胞,主要發揮止血功能,並且在傷口癒合、血管穩態維持、血栓形成、腫瘤轉移、器官移植排斥和機體防禦等生理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血小板是由造血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巨核細胞祖細胞並通過增殖、成熟和終末分化等過程形成。一個健康人每天約可產生1200億個血小板,巨核細胞持續分化是維持體內血小板水平的主要機制。
  • 《自然》 子刊: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正反饋調節巨核細胞分化和...
    血小板是調控凝血和止血的重要血液成分,它由巨核細胞的胞質剝離而成,而巨核細胞的源頭則是造血幹細胞。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血小板通過釋放微囊泡參與到自身的生成調控中。
  • JEM:中科院闡明CCP6蛋白調控血液巨核細胞譜系發育機制
    Experimental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和田勇等人題為「Cytosolic carboxypeptidase CCP6 is required for megakaryopoiesis through modulating Mad2 polyglutamylation 」的研究結果,這一工作首次探明了胞內羧肽酶CCP6及其調控的Mad2蛋白的多聚穀氨酸化修飾對造血譜系發育中骨髓巨核細胞成熟具有的調控作用
  • 默沙東巨細胞病毒感染新藥「來特莫韋」在中國申報上市
    來特莫韋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上市的巨細胞病毒(CMV)DNA端酶複合物抑制劑。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CMV後,通常表現為短時間的發熱或無症狀。此後,CMV會在多種細胞中呈終身潛伏狀態,成為再次活化的儲存,攜帶者成為易感人群。機體免疫狀態良好時,CMV感染者大多呈隱性感染。移植術患者處於免疫抑制狀態,術後繼發CMV感染的發生率遠遠高於正常人群。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這些研究人員探究了兩種不同的人類造血幹細胞,即經過幾個步驟才能發育成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等不同類型的血細胞的未成熟細胞。他們研究了在人類骨髓中發現的長效造血幹細胞(long-term HSC)和短效造血幹細胞(short-term HSC)。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圖片來自Cell Stem Cell, 2020, doi:10.1016/j.stem.2020.11.001。這些研究人員探究了兩種不同的人類造血幹細胞,即經過幾個步驟才能發育成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等不同類型的血細胞的未成熟細胞。他們研究了在人類骨髓中發現的長效造血幹細胞(long-term HSC)和短效造血幹細胞(short-term HSC)。
  • 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楊淑惠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傳出喜訊,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出倉,其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療,患兒重獲新生。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
  • 中國醫學科學院周家喜團隊:解碼人類巨核細胞發育
    我們在國際上首次從單細胞尺度解析了人胚早期巨核細胞的發育異質性及分化規律,發現了巨核細胞在不同胚胎造血位點的特徵差異。除了經典產生血小板的群體外,我們鑑定到一群具有免疫特性的CD14陽性的巨核細胞,而這些不同特性的巨核細胞是經由不同的發育路徑產生。此外,我們還發現THBS1基因能夠標記具有更高巨核分化潛能的內皮細胞,並且利用該基因的表達能夠追蹤巨核細胞發生的整個過程。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造血幹細胞(HSCs)移植治療IBD的機制主要是幹細胞移植可以起到免疫調節作用,幹細胞移植可以清除胸腺中同種異體和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清除外周性自體、異基因反應性T淋巴細胞;誘導調節性T淋巴細胞的一個免疫耐受;調節自身以及異體反應性B淋巴細胞的免疫耐受;同時大劑量免疫製劑有對原有免疫系統的一個清除作用。
  • 【緊急救援】六歲罕見病患兒命懸一線,造血幹細胞移植讓他擁抱健康...
    前言 2020年4月27日,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完成了一例圍產期造血幹細胞移植,一份經水浴復溫後的造血幹細胞緩緩輸進舒戴二氏綜合症患兒晨晨
  • 運城市首例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在市第三醫院獲得成功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惡性血液病的終極手段所謂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供者受者(患者)有一半及以上染色體抗原相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此病屬於血液系統惡性疾病,進展快,病死率高,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疾病的唯一手段。患者於2020年10月30日入住我院,經過我院組織專家進行前期評估,決定為其實施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處理方案。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院組建了以名譽院長、國內移植專家王椿教授為指導,血液三科牛俊傑主任、段文義主任、劉肖慶主治醫師為骨幹的移植團隊。
  • 移植後巨細胞病毒感染?最佳管理方法出爐
    他有一名HLA匹配的相關捐贈者(他的兄弟),他同意捐獻造血細胞用於同種異體移植。患者和供體均為巨細胞病毒(CMV)血清陽性。問題現今,接受異基因造血細胞移植(AHCT)的患者,預防CMV感染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它的這種能力,使得造血幹細胞可以從單個細胞產生一個完整的造血系統,並在個體的一生中保持造血。多能性:是指造血幹細胞在需要時產生主要造血細胞類型的能力。造血幹細胞(HSC)可分化為來自髓系(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紅細胞、巨核細胞/血小板、樹突狀細胞)和淋巴系(T、B和NK細胞)的各種血細胞。造血幹細胞具有極高的增殖潛能,使其能夠滿足正常成人一生中對造血的高需求。
  • Blood:兩項最新血液學進展_巨核細胞_血小板_急性髓細胞白血病_en...
    1.巨核細胞、血小板新來源:人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基質/幹細胞系(ASCL)血小板輸注的臨床需求正在增加; 然而,供體依賴性血小板輸注面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供應有限和感染風險。因此,專家新開發了一種來自供體非依賴性細胞來源的血小板製造系統:人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基質/幹細胞系(ASCL)。ASCL是使用倒置培養瓶法獲得的,並且滿足國際細胞療法協會定義的間充質幹細胞(MSC)最低標準。ASCL顯示其增殖能力≥2個月,沒有任何異常核型。ASCL在巨核細胞誘導培養基中培養。獲得ASCL衍生的巨核細胞,在培養的第8天達到峰值,並獲得ASCL衍生的血小板(ASCL-PLT)。
  • Nat Med:巨核細胞可控制造血幹細胞 有望治療多種疾病
    2014年10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巨核細胞被認為是產生血小板癒合傷口最好的細胞,這些在骨髓中發現的巨大細胞在調節幹細胞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際上,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可以分化形成巨核細胞,而本文研究者也首次發現造血幹細胞可以直接被巨核細胞所控制,即母體細胞會被子代細胞所控制;研究者Meng Zhao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巨核細胞或許可以被應用於臨床中來促進成體幹細胞進行細胞再生,並且擴大細胞的培養來用於進行成體幹細胞的移植。
  • 巨核細胞
    巨核細胞生成是一個複雜的細胞和生化過程,包括:1,造血多能幹細胞分化形成巨核系祖細胞。2,巨核系祖細胞進一步分化增殖產生巨核細胞。3,巨核細胞的分化成熟。4,血小板的生成。  巨核細胞的成熟主要是指喪失了增殖能力的,但形態學上尚不能識別的巨核細胞逐漸分化為形態學上可以識別的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的成熟過程,實質上包括細胞核的多倍體化,細胞質界膜系統的發育和細胞器的成熟。
  •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造血幹細胞移植...
    但是,MDS患者的造血幹細胞不僅存在質量異常,也出現了數量異常。這些異常的造血幹細胞不能繁衍出足夠數量和正常功能的子子孫孫——各種血細胞,導致MDS患者出現一系或者多系血細胞減少——如白細胞減少、貧血和/或血小板減少。不僅如此,這些「差勁」的造血幹細胞還繁衍出了大量的「殘疾細胞」,缺胳膊少腿,不僅沒有正常血細胞的功能,反而妨礙正常血細胞發揮作用。
  • 引發血小板減少的三大原因
    細菌、病毒感染以後會引起血小板的繼發性減少,患者臨床可以有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咳痰等,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治療,感染得到控制以後,血小板可以恢復到正常。是血小板的破壞過多,比如病人發生感染或者是發生血栓性疾病的時候,有可能會導致血小板的減少。還有一些藥物也有可能會導致血小板減少的情況。如果是發生脾功能亢進,血小板脾內滯留過多,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出現血小板減少。
  • 解碼人類巨核細胞發育,取得重大進展
    2020年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周家喜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Stem Cell上發表了一篇新研究,題為"Decoding human megakaryocyte development ",研究團隊國際上首次從單細胞尺度解析了人胚早期巨核細胞的發育異質性及分化規律,發現了巨核細胞在不同胚胎造血位點的特徵差異